分享

睚眦必报的下场

 恶猪王520 2018-03-21

                          睚眦必报的下场


   “睚眦必报”、“作茧自缚”、“远交近攻”、“强干弱枝”....能将这些互不相干的成语集于一身的,是战国时期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秦国相国范雎。

    范雎,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能言善辩,足智多谋,最早投身于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有一次,他跟随须贾出使齐国,齐王对范雎的口才十分欣赏,赏赐给范雎大量的黄金、珍宝等。范雎却万万没想到,这些宝物竟然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中大夫须贾觉得齐王赏给范雎这么多宝物,很可能是范雎向齐王出卖了国家机密。回国后,须贾带着疑问将此事汇报给了相国魏齐,魏齐是魏国公子,靠着王公贵族的身份当上了相国,其实是个糊涂之辈,一听范雎叛国,便勃然大怒,不问青红皂白,将范雎一顿暴打,肋骨打断了,还不行,你范睢不是会说话吗?把牙也给撬了!魏齐还感到不解气,又将奄奄一息的范雎用破席卷起来,扔到厕所里,让那些在相府饮酒作乐的客人,洒尿都尿到范雎身上。聪明的范雎对看守的人说:“如果恩人能救我一命,日后必当重谢!”,那看守看到魏齐已经喝得大醉,便趁机对魏齐说:“罪人范雎已经死了,干脆我把他拉出去埋了算了。”酒醉的魏齐也没想那么多,便挥手示意,表示同意。

    酒醒后的魏齐感觉不对颈儿,安排人四处查找范雎下落。这时魏国一个叫郑安平的人出手救了范雎。他让范雎化名张禄,隐名埋姓藏了起来。后来,秦国使者王稽来到魏国,郑安平将范雎荐给王稽,王稽悄悄地把范雎带到了秦国。

    范雎到秦国后,给秦昭王写了几封自荐信,陈述治国理政的主张,一直没得到秦王的重视。范雎索性自己跑到王宫,专门向秦王的专用通道走过去,宫人赶快拦住他,说秦王马上就要到了,赶快走!范雎一听来了劲儿,故意大声吆喝:“秦国哪里有秦王?只听说有太后、穰候!'’这话被走过来的秦昭王听到了,一问是多次上书的范睢,便让左右都退下,想听听范睢的高见。秦昭王为什么对范睢看视无理取闹的这句话这么重视?原来,范雎这句话触及了秦国内政的软肋。昭王是在武王举鼎暴毕后,在其母宣太后和舅舅魏冉的大力支持下登上王位的,宣太后、魏冉把持朝政,先期也釆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秦国发展的措施,但后来他们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扩展封地,魏冉被封为穰侯,魏冉的弟弟华阳君和昭王的两个弟弟高陵君、泾阳君,四人被时人称为'’四贵'’,权倾朝野,对王权形成了一定威胁,所以范雕的话戳到了秦昭王的痛处。

    君臣之间经过促膝长谈,昭王对范雎大为欣赏,委以重任,最终取代穰候魏冉,封为相国。
    范睢在秦国内政、外交以及军事扩张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是秦统一六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其功绩前可比商鞅,后可比李斯。
    内政方面,实行“强干弱枝”,打击贵族,巩固王权。帮助昭王废太后,逐穰侯等四贵,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外交方面,制订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为秦统一六国指明了战略方向。
    军事方面,组织策划了著名的“长平之战”,一举灭掉赵军四十万人,摧毁了赵国的军事力量,秦国与六国在军事力量对比方面取得了绝对优势,为统一六国奠定了了基础。

    在秦国站稳脚跟后,范睢便开始了复仇计划。
    得知魏国须贾出使秦国,范睢便化装成穷人,来到使馆,须贾一见,非常吃惊,连说:“范叔别来无恙啊!”范睢字叔,所以须贾称“范叔”。须贾连忙大摆宴席,热情招待范雕,酒足饭饱后,看到范雕那穷酸样儿,又送给他一件旧丝袍。范睢自称认识秦国相国,愿为须贾引见,便自当车夫,为须贾驾车到了相府,在门囗停下,对须贾说:“我进去通报一下。”须贾左等右等不见范睢出来,便向门卫打探范淑的去向,门卫说:“我们这儿沒有范叔,刚才你见的是我们相国张君(张禄,范雎化名)。”须贾一听才知道范睢当了相国,刚才是在故意忽悠他。一时间吓得腿直哆嗦,连忙进去磕头谢罪。范睢痛斥须贾,指出须贾陥害、侮辱自己的几宗罪,并说:“如果不是你见了我好酒好肉招待,送我袍子,你的人头早落地了!”范睢接下来大宴宾客,将须贾引为座上客,不同的是,须贾面前放的不是餐具,而是牲囗吃料的槽,里面放满草料,由两人夹着草料,逼着须贾吃下。之后范雎对须贾说:“回去告诉魏王,拿魏齐的人头过来,不然,血洗魏国国都大梁!”

    魏齐听说后连忙逃到赵国,在赵国公子平原君家里避难。秦昭王知道范睢为魏齐的事耿耿于怀,他决定帮范睢完成心愿。昭王假装友好会商将平原君骗到了秦国,扣押起来,要平原君交出魏齐。可平原君是重义之人,坚决不交。昭王又威胁赵王,不交魏齐,不放平原君。魏齐无奈回到魏国,跑到信陵君魏公子无忌那里,希望借肋信陵君的力量,到楚国避难。信陵君害怕秦国报复,犹缘再三不敢相见。魏齐自觉无望,便在信陵君家门口引颈自刎了。

    范睢除掉仇敌后,仍不解恨,只要有人稍微冒犯他,就会遭到报复,那怕是瞪他一眼,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一面是睚眦必报,一面是知恩图报。
    救他一命的那个郑安平,当上了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引荐他的那个小官王稽,也当上了河东太守,成了封疆大吏。

    但睚眦必报的范睢过与计较个人得失,将私仇家事当作国家大事来办;在关乎国家利益的大事上,又从个人私利出发来处理。这种心胸狹窄、不讲大局的性格,最终让自己作茧自缚,尝到了苦果。

     转折点恰恰出在那场著名的“长平之战”以后。
    “长平之战”是名将白起在一线指挥的。白起是战国时代数一数二的军事家,素无败绩。按他的思路,长平之战后,秦军应乘胜追击,直取赵国都城邯郸。此时赵国实施了反间计,苏秦的弟弟苏代看透了范睢的心思,对范睢说:“如果白起乘胜拿下赵国,秦王很快会一统天下。到那时立第一大功的是白起,你这个相国便无足轻重了!”患得患失的范睢听信了苏代,建议秦王换下了白起,换上了其他将领,包括范睢举荐的郑安平。由此范睢、白起结怨,秦国将相失和。
    新换上的将领接连失利,那个不争气的郑安平被围困后,带二万人叛变投敌,范睢因此获罪。但秦王宠信范睢,并没有治罪。
    前线吃紧,秦王此时想起了白起,想让白起重新领兵挂帅,白起心有怨气,多次托病不去。此时的范睢又动了杀机,竟怂恿秦王将白起赐死。

    范睢自以为铲除了异己,扫清了障碍,可以高枕无忧了。可他没想到的是,危机已向他悄悄逼近了!秦国关键时刻失去白起,军事上陷入被动,内政、外交一下子处于不利局面。秦王不高兴了,自然把怨气撒在范睢身上。也就是在这个当下,范睢举荐的河东太守王稽又因交结诸侯被治罪。接连荐人失当,范睢越来越站不住脚了。
    好在范睢听从了蔡泽的建议,自知再硬撑下去也没什么好下场,便激流勇退,辞去了相国。

    按司马光的观点:范睢虽有大才,但他打压太后.穰侯.白起等,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并不是为秦国国家利益,所以他是个危险人物。
 

                                      以上内容主要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赧王下,四十三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