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虽然没有正式登基做皇帝,史书也不承认她为皇帝,可她是晚清的实际统治者,一个紧握中国晚清政权长达四十七年之久的女人,她执政期间中国的政局和国家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慈禧的个性矛盾,她可以宽厚到一次政变中,只处死三人,处罚十六人,她又可以残忍到对太平天国进行镇压,使秦淮尸首如麻;她曾主战,在咸丰逃亡热河时力劝皇帝留京组织抵抗,但她在后来的1885年对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的决策上,即使有很大胜算,总是一味求和,那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让中华儿女蒙羞。 慈禧,是“老妖婆”,还是“不同寻常的太后”;是地地道道的卖国贼,还是多让大清王朝多延口残喘30年之久的救世主……这些问题就只有留给后人去细细评说了。 慈禧太后真容 正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回眸最后一天的慈禧,如今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时光穿越回1908年,这一年是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太后已到了风烛残年的晚年时光。当年11月,73岁的慈禧太后在一场重病后,躺倒在床,再也没有起来过。15日凌晨时分。慈禧像往常一样,起床,即所谓“请驾”。昨日,也就是14日,光绪帝驾崩。慈禧忙碌于料理光绪帝的后事,没能多加休息,很晚才休息。不知为何,慈禧太后本来神态疲惫加上昨夜并没休息,但气色却反而越发的好了。正午时分,慈禧正常用膳,却不料头晕目眩,而且持续了很久,大限将至这是很明显的征兆。虽然御医们想尽一切办法试图妙手回春,但他们无法违反这种自然规律,因此,所有的举措只是徒劳。 慈禧在奄奄一息中赶紧命令军机大臣起草遗诏,她有一些话想说。慈禧一字一顿说完了她的遗嘱,让军机大臣又念给她听一听,看有没有记录错的地方——这是一份政治遗嘱,容不得半点纰漏。 然后慈禧又对身边一些亲近的人说了这样一段话,大意是“外面不了解情况的人都认为我是贪婪权力,实际上我是迫于时势,不得不垂帘听政。“这句话慈禧实际上是在替自己辩解,意思是说不是我想管那些国家大事,而是国家需要我,没我执掌不行。 没过多久,她便开始逐渐昏沉起来。片刻后,眼睛又开始炯炯有神,可这一情形未能维持多久,可见这是回光返照。 慈禧对这个自己执掌大权长达四十七年的大清王朝说出最后一句话:“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到了11月15日这天下午,慈禧终于闭上了眼,走完了她这传奇的一生。 慈禧太后郑重其事地在遗嘱中强调两点。一是不能让女人干预国政,二是不能让太监擅权。对中国近代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慈禧太后本身就对这两点进行了彻底的破坏。 一方面,慈禧太后以女人的身份两次垂帘听政,掌握晚清的实权,治理了庞大的帝国,架空了同治皇帝,还软禁了光绪皇帝。这岂止是“干预国政”? 另一方面,慈禧太后宠幸过多位太监,安德海、李莲英、崔玉贵、刘德印,虽然这四位没有像明朝魏忠贤那样凌驾于皇权之上,但也在皇宫中飞扬跋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