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古代,女人的胭脂居然存放在……

 木头1018 2017-02-14


宋 德化窑折枝牡丹纹粉盒

南海海域出水 

现藏三亚博物馆

图自《海南周刊》2015年11月9日


这方三亚博物馆征集来的粉盒呈扁圆形,子母口,平底,盒身印有菊瓣纹,盒盖呈圆形,上面印折枝牡丹纹,线条简洁流畅。内底平坦,外壁通体施青白釉。青白釉是一种特殊的釉,施有这种釉的器物,釉薄处呈白色,釉厚处显出青色,故此称为“青白釉”。因为它的青色隐约而现,所以又称“影青”、“隐青”。



南宋 青白瓷粉盒


粉盒,也称香盒,可装粉、黛(画眉用)、胭脂或香料。早在秦汉时期,粉盒就已经出现了。然而那时它主要是作为妆奁(略相当于现在的化妆包、化妆盒)里的一种配件而存在。为了配合妆奁的形状,这一时期的粉盒多做成圆形、马蹄形或者棱角分明的方形,与其他化妆用具配成一套。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九子奁


随着妆奁的日渐衰微,到了唐代,粉盒开始渐渐从妆奁中解放出来,造型开始出现多样化的倾向。这一趋势在宋代达到了顶峰。瓜果型粉盒,寓意”瓜瓞绵绵,子孙昌盛”,菱角形粉盒,寓意化蝶重生……而上面的图案也多有讲究:牡丹寓意富贵、童子图祈祷早生贵子、刻花双鸟有“白头偕老”之意……


唐宋时期,粉盒的功能也日趋多样化。除了装化妆用的粉之外,还可以盛装需要与其他化妆粉或者水调和使用的胭脂;可以装画眉用的黛或烟墨;也可以装其他的香料。



江西九江出土银粉盒,内含粉和粉扑


小小的粉盒用途如此之广,不仅中国的女性喜爱,海外的女性对于这种精巧的中国瓷粉盒也趋之若鹜。早在晚唐时期,沉船中就发现了少量的外销瓷粉盒。到了宋代,粉盒的制造和外销逐渐形成规模,发展为一种专门的产业。1976年,在对福建德化窑的发掘中,仅碗坪仑窑址一处就出土粉盒362件,粉盒的釉色以青白釉为主,数量大、种类多。


周边各国的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种情况。例如,在南洋通往菲律宾的航线中,有不少粉盒出水。在《菲律宾发现的东方陶瓷器》一书的图版中,有70个盒盖,都是德化窑的产品。在马来西亚、印度乃至日本,都出土过中国的青白瓷粉盒。



“南海一号”出水瓷器,能看见里面的瓷粉盒吗?


元代承接了宋代,在粉盒造型和图案上更为多样。由于宋元时期窑址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元代的粉盒依然以青白釉为主,但较比宋代,图案的线条更为粗犷、爽利。到了明清时期,粉盒出口业的繁荣还在持续。除了传统的青白釉粉盒,青花瓷粉盒也出现了。



清康熙 青花瓷粉盒(图片来源见水印)


一条海上陶瓷之路成为了交通的纽带,贯穿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而中国精美雅致的女性情趣也伴随着千千万万的瓷粉盒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小巧的粉盒揭示了瓷与美、女性与美、经济与文化、中国与世界的诸多关系,可谓“小身量,大内涵“,值得人细细玩味与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