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水命理小常识第三课:如何理解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等待MYLOVE 2017-02-14

首先从字面理解,'风'和'水'分别有着相对独立的释义,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物质形态。

什么是风?

《淮南子·天文训》说:'天之偏气,怒者为风。'风和人的吉凶有关,比如说周武王伐纣,大风折盖;秦始皇浮江到湘山祠,遇大风阻截,都有很重要的吉凶意义。风,用今天的话说,是流动的空气,空气要流通,才是鲜活的、健康的。

什么是水?

万物的生长都是离不开水的,人类也不例外。古代的人认为,水是万汇之根源,人由水生,水决定人的体质和品性。正因为水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风水之术很重视水,以江河为水龙,说水能聚气,人一旦得气就获得了生机,就会兴旺发达。

新鲜的空气和洁净的水,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但是,得风过甚,则有风寒之虞;离水过近,则有洪涝之险。惟有避风近水而地势略高的地方,也就是前人所说的'藏纳'和'高燥'之处才是上佳之地,这就是古人最初的'风水'观。可见,风和水都是指宜居之处及其地形地貌,风水之说不是简单地讲风和水,而是讲与居处要求有关的地形,它的建立正是基于风和水与地形关系认识之上的。

'风水'最早的权威定义

晋人郭璞的《葬经》说:'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也就是说,生气随着风吹而四散,遇到水就停止了。古人想方设法使生气不流散,让生气行进而能够终止,这就是风水了。这段话是对'风水'的最早的权威定义。

什么是'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清人范宜宾为《葬经》作注云:'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重,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也就是说,相地之法,得水是最大关键,其次才是藏风;只有在避风聚水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生气。

得水为第一紧要,其次是藏风。因为水是生气生的,所以有水就表明有生气,水源长,流量大,则生气旺盛,因此葬法以得水为上。

所谓藏风,并不是历代地理术者说的把外来的风藏起来,这种风是藏不住的。也不是完全避外来的风,因为风是生气噫而成风。所以藏风的意思应该是使生气不耗散,即是说阴阳宅的建造应该注意生气的扩散。例如坟墓,指穴场四周形局紧密,能卫护穴庭,使不受外风侵袭而耗散生气。一幢房屋,如果想做到“藏风聚气”,首先就必须要阳光充足,空气流通且温、湿度适宜,如果居住的房屋是风势强劲的,即使有“旺气”凝聚,也会被疾风吹散,相反,如果风势过于缓慢,空气就不会流通,也就无法将更好的气场引入。

'风水'一词最早是和葬术有关的,风水的目的就是聚气,'气'聚得好不好,可作为葬地的吉凶依据。因此《葬经》的作者郭璞认为,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此文章为风水命理小常识原创,特此声明。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