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一木丨除了沉默和静谧

 品npz5konrl3qa 2017-02-14

林一木丨除了沉默和静谧

诗翼阅读 01-03 08:53

关注阅读,分享欢愉,[人文·思想·诗性·智慧]在这里发现阅读的天地

【作者简介】林一木,1978年生,宁夏固原人,2002年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1998年迄今发表作品600余首。出版诗集《不止于孤独》《在时光之前》。获得多个诗歌奖项。现供职于中国银行。

《珍珠王冠》

恍同深蓝星空

适合仰慕,合适在某个秘境接受

跪拜——

那不得不让人离别的

宝石的火焰,从十二月的深宵溢出

那个沉浸其中的人

情不自已,她倚在珍珠的闪耀中

正悲伤地哭泣

《曼殊沙华》

魔女爱抚过的花朵

处处有知音

白色六角花瓣盛放在

七月的水边

她没有笛音,不是每个花神都有过

自己痛苦的灵魂

九月水寒,她从苍穹降落

把迷幻的解药分给等在那里的人

《曼殊沙华》

我不曾见过星空下的

曼殊沙华,它是我唯一爱过的

炼金术士

向每一个过客展示

生死祝福

《 除了沉默和静谧 》

属于冬日

此刻,黄昏正收回光

冰面更加寒冷

对岸的白杨树林里,几只寒鸦

迟迟不肯离去

它们立在树枝上,不叫

也不飞

一个小孩快速抽动他的陀螺

他呵呵地喊着

凝固的冰面上鞭子在单调地回响

更早时,河里有绿色的鱼群

欢快游动

冰块边缘燃烧着炽热的火

现在,除了记忆的余焰

什么都不是

除了沉默和静谧,什么都不想拥有

要说的话都在这里了

冬日旷野留下的,全是肺腑之言

《黑暗的幽灵会飞》

夜生白雾,连接

长长河堤与黑色的大地

黑暗的幽灵会飞

它白雾的翅膀飞跃哪里,哪里就是距离

哪里就诞生彼岸

乐土不在此生

意味着

当你卸下心中的恐惧,一再踏入

面前黑暗的池塘

看见夜

看见自己,那是一段亲密的距离

意味着,

一切守望都值得凡人哭泣

一切光都要弯升

《珠》

似雨之白,雨滴之空

不可触碰

匆匆过往,升烟火之心

你看见摇摆在风里

降田野之上,比每一刻想法更粗砺的

荆棘

痛苦扭动

最后消失了它们的肉身

有待时日

时日是重生的旅程

转世者怀有对前生的侥幸

月华夜

珠显现,洁白如入世前虚幻的

魂灵

《致辞》

元旦是一件被

仔细雕凿着的作品,纹路裂处

诞生,新的命运

烟花在窗外发出

迎接的欢声,天空在高处,附就

寂静的祝福的火焰

有人冒着严寒去山上

迎接日出,有人要再次面对河边

落日的疲倦

可是所有人,都要跨过冬日旷野

大步迈入翌日的正午

以自身再次呈现,大地花冠

2017.1.1

点评楼晓辉(媒体人)

林一木的诗歌中总弥漫着一种难以言明的内在之痛,不知这种感觉是否可以用命运二字去描述,在通向这个黑暗的深渊途中,每个人都把自己跋涉过程中的经验转换成情绪的语式,在这个层面上林一木的诗歌属于很私人的隐秘领域,它就像一面镜子,借以关照她内心的孤独,当然不止孤独,甚至有些决绝的悲痛。她多数诗歌以内省的方式支撑起自己的对生活、人生、亲情及命运的诗意感悟。在生活图景提供的种种经验中,林一木试图完成一种面向的转化,建立在自我情绪语式经验基础之上的想象,总把我们带入一种敞开的凝重感中,我们被一个人内在之痛的焦灼所感染,与之遭遇的事物相遇在空幻的梦魇。

与其说林一木写诗,不如说她在编织属于自我内在的冲突,而“敞开变成一种对象,并与人相纠缠。”(海德格尔《冒险之为重力》),林一木把现实的我分裂成无数个情绪的语式放在词语的肉身里,通过词语的嬗变与情绪的混合,实现了一种沉重的飞翔。这种带有宿命式的飞翔,在林一木诗歌早期已有显现,而在近年来的诗歌创作实践中却越来越强烈。她的诗歌带着强烈的生命质感,把我们一次次引入生命的经验直流。我们在这里面对痛苦与沉思、反省与欢愉、冲突与分裂。林一木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表达,在转向宿命式的书写途中,她努力弥合生活向往与现实遭际之间的差距,反复阐述着生命经验的复杂情绪话语,她自己藏身于词语的秩序中,观照着现实自我的命运之虚无。今天下午林一木和我在微信上开玩笑说“写诗是我的命运”。作为宁夏新世纪诗坛少有的优秀女诗人之一,林一木无意识之中有着一种自觉地追求,即追求语言的光。

长久以来,语言,有光,关于力量、指涉想象、包含隐喻,这个事实被反复提及。按照耿占春先生之说语言是光中之光,随着最初的话语光亮,我们在黑暗的旷野中凝眸,“看”成为语言最初赠予我们的启示,世界也被展示在精神的视野中。于是,我们借助语言唤醒物的沉睡。命名,使物作为器皿具有了内容,接受了语言的恩宠与充溢。随之,物鲜活了起来,栩栩如生。由物构建起来的空间展现了一种繁盛与澄明,人与物的关系在语言搭建的桥梁上有了通往,彼此照亮(注视),互相敞开(交流)。因此,我们与物在语言中获得救赎与栖居、显示与荣光,承载了语言赋予的意义。这种意义隐喻为一把桃花扇,象征着物在世界中的神圣观念,即道成肉身,而诗作为语言最初的形式,是返乡的原点,在一个礼乐崩析的时代我们就是要跟着诗人的节拍,以庄严的形式,返回生命的庆典,追忆我们忘却的话语。这也是林一木诗歌的意义指向的地方。

ps.以上点评部分节选自我写的《隐喻的桃花扇:林一木与瓦曾草诗歌对照分析》(未完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