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舒婷诗《初约》赏析

 江山携手 2014-10-10

初约——舒婷(银河十二夜电视诗)

1969年春

南方 公园废墟

 

泪汪汪的灯光

无力推开一圈黑暗

我抱着玉兰树,固执地

等待你的回

石雕上的冷苔侵入我

向我缘生?

你说,我明天回乡西北

在这里分

我摇摇头

不,这不是你要说的

你叹口气

退后几步凝视我

隔一道看不见的铁

为什么,为什么

你说

……

残垣竖起一堵阴影

崩溃的星空向我压

我跺跺脚就逃,谁

从背后拉了我一

我愤怒地掖起裙子,才发现

是它挂住了篱

 

你急忙俯下身

为我解开撕裂的裙裾

我拼命忍住眼泪

模糊看见几星花絮

粘在你

乱云一样的乌

突然你的头

直沉下去

沉下去

在我染着草汁的裸足上

轻轻吻了一

 

相关介绍:

 

《银河十二夜》完全是首很美的叙事诗,叙述的是他和她跨越15年遥遥相望的“爱情”……

 

   诗的叙事大概:

 

1969年,他和她也许是大学同学,他的家在西北,她的家在闽南。

 

她企求他留下在南方,他割舍不下西部的土地、高原的黄沙。

 

十多年漫长又灼热的岁月,她成了歌唱家在首都,谢幕,内心舞台却空无一人。 

 

十多年断断续续的梦,他成了县长,说县城里也已有了热水瓶和电视,孩子有书读。

 

别了!我的南国之花,你经不起西伯利亚的迁谪。

 

我只请求:风啊,风啊

 

亲爱的,你知道吗

 

    《初约》是整组诗的第一篇,也就是故事的开始,描述的是两个人因为选择而不得不分别的情景,惆怅而耐人寻味。

    开篇用简单的词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言简意赅。而且,我们可以从时间判断出大致的社会背景情况及典型环境。而且值得提出的是“春”、“南方”两个词的意味,不是别的季节,也不是在北方,北方的春寒冷,几乎觉察不到,南方不同,有着春天乍暖的气息,也还有冬的尾巴,有柳絮的纷飞,缠绕着人的烦恼忧愁,烘托出整体氛围。诗的内容和语言来自生活,这里我们看到诗的语言的合理性。“泪汪汪的灯光”,和黑暗相对,显示光亮的微弱,借指希望的渺茫。同时,也可以理解成为人物内心的情感,无声的悲泣,可以是人泪汪汪,也可以是心泪汪汪。“无力推开”非常的传神,是因为无奈,心里还存留着那么点希望,期盼着变化的出现,但“我”自己也知道其中可能性非常的小,心还是有些不甘。“黑暗”,是失去希望的心里的黑暗,同时也是一种不明了,毕竟还没有听到他最后的回答。抱着玉兰树,固执地等待回答,即使知道结果,还是要他亲口说出来,也许这样才会死心。“石雕上的冷苔侵入我向我缘生?”以静写动,拟人手法的应用生动表达出等待过程中的担心与悲伤,也许就是那么一丝的沉默,却沉默的可怕,冷苔的侵入是失落的寒冷,冷苔向“我”缘生,何尝不是“我”向他缘生?

    从“你说”开始到“你说呀”,是一段对话的书写,简洁,诗般的优美。他终于开口,预料中的结果,“回乡西北”,像一般的情人那样,“我”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回答,而他也明白“我”要的是怎样的回答。然而此时的他是理智的,虽不忍心,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叹气,退后,拉开彼此间的距离,以此来表明即将分开的事实。“退后几步”,“我们”之间就“隔一道看不见的铁栅”,这成为两人间最遥远的距离,“铁”,冰冷,坚硬,又不可穿透的感觉,形容横在两人之间的障碍不可逾越。两个“为什么”,是“我”的质问,表达的是对这种回答包括他的选择他的举动的难以接受,认为其中总需要的理由。省略号,不仅仅是部分内容的省略,可能也是他在此时的沉默。但是对于“我”来说,恐怕最难接受的还是“我们”之间的沉默,像残垣的阴影,在心中竖起,终于不堪负荷向“我”压下,“崩溃的星空”同是崩溃的心灵,希望的彻底破灭。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表现出自己的脆弱,只好“跺跺脚就逃”,也是极具表现力,把一个伤心无助的女子形象展现出来,“逃”不仅仅反映出动作也体现出此时“我”的心理,对于无法承受的结果只好用逃避来体现自己的坚强。现实还是跟“我”开了个玩笑,裙子挂住了篱笆,而“我”却以为是谁在后拉住了“我”,当然,只可能是他了,而“我”此时是恼羞成怒的,既然不要留下来,又何必在乎“我”?“愤怒地掖起裙子”,才发现是自己的错误。就像生活一样,常常把责任错误责备于别人,到头来,错的依旧是自己。选择是每个人的权利,谁都无权干涉。

    本想逃开,不愿意他看到“我”的眼泪,然而此时又不得不停下,生活和自己开了这样一个玩笑,还是要他来给自己解开挂住的裙子。“我”停了下来,为裙子,更是为他,但是“我”还是要拼命忍住泪水,不给他看到。“我”只是注视着他,注视着那最熟悉的“乱云一样的乌发”。他把头突然沉下去,两个“沉下去”,既是表强调,又是一个动态的写真,一个过程的描述。脚踝的深情一吻,充满温柔细腻,更是诗情画意。离别前的最后一次爱意的表达,给予“我”心理极大的安慰,同时勾起记忆中他的好,此时的感情发生变化,成为温情与不舍。

    这首诗是一首叙事诗,风格质朴,温婉细腻,在叙事完整的同时也巧妙恰当的进行了人物情感的分析表现和变化。诗歌多处采用了拟人手法,如“泪汪汪的灯光 / 无力推开一圈黑暗”“石雕上的冷苔 / 向我缘生”使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化,更准确的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诗歌还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隔一道看不见的铁栅”,形容两人之间的无法转越的障碍,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整首诗而言,读起来朗朗上口,这得益于押韵的应用。“她”“答”“岔”“话”“栅”“呀”“下”“把”“笆”“发”“下”(这些字在诗中已作特殊标记,为斜体加粗字),使得诗歌的语言具有韵律美。诗人还运用了最简单的语言勾勒出诗歌幽幽惆怅的意境,不论是春天南方的废墟公园还是月色花架下草丛中情景,非常典型,具有意境美,而我仿佛也听到字里行间的声声的叹息。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整首诗的分析,我并没有去寻找太多资料,也没有把这首和组诗中其他诗歌进行联系进行分析,因为最初我看到的就是单个的这一首,而我对于它的印象,包括它所展现给我的那些感受,都仅仅是从这首诗歌得来的。所以,对于它的鉴赏,也只是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出发的,如果有偏颇之意,也请谅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