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点好药,病根拔掉 六腑通肠才是大补 有个病人,跑业务,经常要应酬拉客户。刚开始两三年,身体还可以,后来发现越做越累,很疲倦,提不起精神。 老师帮他把完脉后说,小肠脉摸不到,心脉不足。头脑晕晕沉沉,性欲减退。 他点点头说,是的,大夫,你给我开心好药,把病根拔掉。 因为他以前也吃过鹿茸、虫草其他的,他以为老师这里有更好的药。 老师说,什么叫做好药?贵的药未必就是好药,没有最好的药,只有最适合你病情的药。就像你去买鞋子,不是找最大的最贵的,而是找最合脚的。 于是,老师给他开通肠六药,并跟他说,六腑通畅即是大补。即中医上常说的,六腑以通为补。 结果他吃了两次药后,整个人都有劲了。他还以为老师给他放了什么大补之药。 老师跟他说,真正的补药就是你身体最需要的,你长期在外面吃地沟油、海鲜、垃圾食品,肠道的积滞很多,这时通肠六药对于你来说就是大补。 只有推陈才能出新,就像一盆浊水,你再想补进新的东西还是浊水,你把这盆水倒掉,在放进新的就是大补。 好药不在价高 老师说,这也是一个误区,以前都这样流传,人参治死人无罪,大黄治好人无功。人参变成名贵药材,大黄变成平民百姓。 古代的医家帮人看病,最后会介绍用野山参,如果野山参都治不了,那就没办法了。但有些人得了危机重症,会用大黄把他救了过来。人们就是这人本来就命不该绝,于是这个世上轻视平常药,而重视名贵药就成为一种流弊。其实药无贵贱之分,就像人无贵贱之分一样,众生平等,众药也平等。药房三四百味药,你说哪个不重要。就好比飞机一样,你说哪个零部件不重要呢?除非是假药,就像你把土豆当成何首乌来卖,这就坏了。 还有三七,上千块钱一公斤,艾叶几块钱一公斤。甚至我们自己上山采,不需要花钱。可三七你钱再多,能代替得了艾叶吗?不信的话,你把三七打成粉,用来做成艾条灸灸看,看有没有艾叶的效果。艾叶能得来的,三七很多能不来。可见所谓的好药并不是价钱高来衡量的。 同仁堂与康熙的传说 同仁堂有个传说,据说当时康熙得了一种怪病,浑身发痒,起红点子,宫中御医把所有名贵药材,道地品种都用遍了,就是没法把这种怪病拿下。有一天康熙出宫微服夜游,在一条街上,发现一个小药铺。虽然夜深人静,药铺却灯火通明,还传来朗朗读书声。 康熙走进一瞧,有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正在烛光下夜读,他便是这小药铺的郎中。陋室之中,常有贤达之人。小药铺里面,常藏隐医高手。这个道理做皇帝的当然知道,而且他一看到这郎中的精气神,便觉得此人非凡。 康熙说道,深夜登门多有冒昧,我得一怪病,浑身发痒,起红点子,屡治不效,不知何因? 郎中说,你脱去上衣,让我瞧瞧。 康熙刚脱了上衣,郎中只瞧了一眼,便说,阁下不必担心,你得的并非大病,只是平时吃惯了山珍海味,再加上长期吃人参之类的补药,火气上攻。血热沸腾,因此才起红点子发痒。 说完,郎中从药架上,把一个罐子的药全倒出来,足有七八斤重。说,这是大黄,你拿回家去,煮一缸水,然后洗浴,少则三次,多则五次,即可痊愈。 康熙心中也疑惑道,莫非这不值钱的大黄能治好我的病? 郎中见了便说,先生我开药店不是为了赚你钱,这样你先拿回去,治不好病分文不收。于是康熙回到宫中后,按郎中所嘱咐,如法洗浴,想不到洗完后,浑身清爽,妙不可言,联系三遍后,红点子退掉不再痒了。 后来康熙再次私访到这小药铺,并跟郎中说,我不能给你白看一次病,你有什么愿望呢? 郎中说,也没什么,就是想建一座大药堂。后面的事情自然就不用说了,北京城便有了数百年老店——同仁堂。 想不到人参、鹿茸、阿胶,天下最名贵的皇家专用中药,治不好皇帝的病,结果平常乡野药铺普通至极的大黄,却把皇帝的病根拔掉。可见真正治病治根的不是名贵草药,而是对证用药。 病人想要开好药,一心要把病拔掉。 鞋子不是名贵好,合不合脚最重要。 吃喝应酬积不少,通肠降浊比补妙。 不信但看平常药,大黄用好胜参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