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会搞砸一些事情,或是偶尔妄自下结论,但要总是曲解事实就危险了。
“萱萱开趴没叫我……我真是太失败了。” “没赶上公车……真是没一件顺心事儿。” “科学老师要见我……我一定是摊上事儿了。” 这些都是一个名叫小Z的孩子的内心独白。单看这些念头,你肯定想不到现实生活中的小Z成绩棒、人缘好。

然而不幸的是,逆境下的小Z泯然众人,他也会跌入一个怪圈——我称之为“思想黑洞”。亦可称之为认知扭曲,指的是对实际情况的认识存在偏颇,即基于片面假设对某个情境进行负面解读。对小Z而言,“思想黑洞”引发了强烈的忧虑情绪。 事实上,孩子都会搞砸一些事情,或是偶尔妄自下结论,但要总是曲解事实就危险了。研究表明,自我否定的想法——“我太失败了”——会引发自我否定的情绪——例如,痛苦难耐、紧张不安、不满不快,进而又会引发自我否定的行为——发泄受压抑的情绪、逃学翘课。不加遏制的话,情况只会愈演愈烈,引发严重后果,如抑郁症和情感焦虑等病症。

(drnicoleranttila) 所幸的是,只需简单几步我们就能教会青少年们如何“填平”自己的“思想黑洞”。是时候将“积极思考”这种陈腔滥调抛之脑后了,取而代之要引进的是“正确思考”的思想。第一课从搞清楚错误想法的原始诱因开始。 一个人走在喧闹的大街上,看到墙上有涂鸦,人行道上不干净,还有一对正在吵架的情侣;另一个人走在同样一条大街上,他感受到的是微风徐徐,看到的是冰淇淋车和陌生人投来的一丝微笑。我们每个人都是从所处的环境中有选择的“吸收”特定场景,然后借此解读情境。从本质上讲,我们是用自己注意到的事物创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事实”。

(c3.staticflickr.com)
为什么不基于所有接收到的信息来解读各种情境呢?因为那是不可能的;要处理的刺激实在太多了。实际上,仅一秒之内潜意识凭借五官接收的信息数量就多达两千万bits(bits是二进制数字的缩写)。然后,对数据进行过滤;这样一来,意识仅需关注7-40个bits。这便是“心理捷径”。 有了该捷径,我们的传感系统才不会超负荷,我们才能保持神志正常。这种“心理捷径”帮助我们快速判断不同情境。不过,它也会让我们更容易犯一些认知错误。因为我们感知事实靠的是极小一部分信息;要是这极小一部分信息还有所偏颇的话(例如,对积极正面的信息视而不见,只关注负面信息),我们就陷入了对实际情况的失衡认知中,或者是“思想黑洞”中。 我们不仅易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还经常一次又一次地犯同样的错误。世人口中的认知疗法之父——心理学家,亚伦·贝克,与其往届学生——大卫·伯恩斯共同创作的开创性著作向读者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思想黑洞”,如下所示。 妄下结论:根据与既定事实相反的假设进行情境判断。 心理过滤:只看得见负面细节,而忽略正面事实。 放大化:过分夸大负面信息。 缩小化:过于贬损正面信息。 过于对号入座:出了问题,总想承担责任,即便自己不是主要责任人。 嫁祸外因:出了问题,即使错在自己也要让别人承受骂名。 以偏概全,一概而论:认为一事失败定会事事失败。 情绪化:任由负面情绪转化为事实,活着将感觉和事实混为一谈。 孩子们一旦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跌入“思想黑洞”,也知道还存在好几个常见的“思想黑洞”,他们便做好准备,开始填平“思想黑洞”了,用的是一个帮助缓解孩子焦虑情绪的网站GoZen!发明的“3C”法: · Check for common thought holes 看自己陷入了哪种常见“思想黑洞”中;
· Collect evidence to paint an accurate picture 收集证据,创作一幅精确的情境图;
· Challenge the original thoughts 对自己的原始思想发起质疑。 我们试以小Z的情况为例,走一遍“3C”法。最近,科学老师找小Z进行课下谈话。他立即就想,“我一定是惹事儿了”,然后开始紧张起来。用“3C”法来说,小Z首先应该看看自己跌进了那个常见的“思想黑洞”中。从上文列出的那八种来看,他应该是陷入了“妄下结论”黑洞。 接下来,小Z要做的是尽可能多地收集“数据”,以创作一幅更加精确的情境图。他要收集的数据大概就是如下这种陈述:
“我科学课成绩一向不错。” “有时候出了点儿问题,老师就会找你进行课下谈话。” “我以前从未惹过麻烦。” “科学老师说要找我谈话时看起来也没有不高兴。” 手头上有了这些证据,现在小Z可以对自己的原始思想发起质疑了。最好的同时也是最有趣的方法就是小Z脑海里的两个“小Z”在打架。 一方是坚信自己惹上大麻烦的小Z,另一方是坚信一切正常、没有任何不妥的小Z。小Z可以利用自己收集的证据把抱有“负面思想”的“小人儿”一拳打出局!最终,这种自我辩论会促进正确思考,提升精神幸福感。 我们要帮助孩子们理解这种思考方式,了解有些思想会曲解事实,帮助他们提升精神幸福感!我们要教会他们忘却积极思考一说,尝试“正确思考”。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教授他们,他们有能力选择用何种思想看世界。 正如心理学和哲学先锋——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的那样,“我们有能力选择一种思想,摒弃另一种思想,这便是我们应对压力最强有力的武器。”
翻译:金玉璨 翻译自:http://www./
如果你有兴趣让孩子系统学习编程, 可以购买果壳童学馆编程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