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达摩不倒翁:祈福声中的禅意和风

 树悲风 2017-02-14

 

当那个胖墩墩的达摩不倒翁在神龛里东倒西歪的时候,带来是可是几百年沉淀下来的和风。


作者 /  江隐龙

编辑 /  纸不语


在日本的家庭里,常常出现一种五颜六色的小摆设:达摩不倒翁。黑的,红的,白的,蓝的,上面是夸张而憨厚的笑脸,下边则是圆圆的底,或许还有有赐福之类的汉字。


那么问题出来了:为什么这些五颜六色的达摩会一边叫着一个禅师的名字,一边又化成了一个个摇摇晃晃的不倒翁呢?



答案似乎很简单:在日语中,不倒翁(だるま)的汉字正是達磨(达摩),也就是说在日语中达摩与不倒翁是同义的


然而这个回答似乎很容易牵涉出新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不倒翁会与达摩同义?这两者的画风也相差也太远了吧……难道这只是一个用词上的巧合,这个可爱的小物件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达摩祖师并没有什么关联?


不倒翁就是达摩

达摩就是不倒翁


不倒翁在日语中写作“达摩”,这里的达摩指的正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是音译词,略称为“达摩”或“达磨”均可,后世僧人出于尊重,多称之为达摩祖师或达摩老祖——日本不倒翁与达摩的联系,正源于达摩祖师的生平事迹。



与释迦牟尼相似,传说中达摩祖师也出于帝王之家,乃是南天竺香至王的第三子。佛教起源于天竺后渐渐分为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两派,宽泛而言大乘倾向于普渡众生而小乘倾向于自我解脱,当然“小乘”这一称呼最初乃是大乘佛教带有贬义的称呼,小乘佛教更中性的称呼为上座部佛教或南传佛教,流行于古代印度及东南亚一带;而大乘佛教又称为汉传佛教,顾名思义可以得知其流传范围大致为汉文化区。


出家之后达摩祖师崇尚大乘佛教,故离开小乘佛教盛行的天竺而经海路去中国,当时中国正处于南北朝时期。


达摩祖师先遇到了南朝皇帝梁武帝,几经交谈之下达摩祖师认为两人的心思难以契合,于是一苇渡江来到了北朝,也便是与梁对立的北魏。之后达摩祖师下榻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历经七灾八难终于参悟并创立了一个新的佛教流派,这便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



禅宗建立后逐渐在中国流行开来。中国南宋时期,日本荣西禅师两度入宋承袭佛法,临济宗由此传入日本。在荣西禅师之前日本实际上已有零零星星的禅宗流派,但不成气候;荣西禅师自宋归国后全力倡弘禅法,再加上宋朝被元朝灭亡后大量禅僧东渡,最终使禅宗成为日本佛教的主流。


对于日本人来说,禅宗与其说是一种宗教、流派,更或是一种简朴、自制的审美与灵魂,这种审美与灵魂直至影响到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


随着荣西禅师一起东渡至日本的除了禅宗佛法,还有林林总总的佛教传说,这其中当然少不了达摩祖师面壁九年、经历七灾八难的故事。



日本有一个四字熟语叫“七倒八起(七転八起)”,指的是不管失败多少次都不屈服,都要爬起顽强奋斗的小强精神。随着日本禅宗的流行,达摩祖师七灾八难的故事深入人心,渐渐便与七倒八起的精神结合在了一起。日本人在升职、结婚、竞选时,常常喜欢请一尊达摩进行许愿,这里面当然有祈福的意味,但更多的是一种斗争精神



燃烧吧,

通向神灵的信件


达摩祖师所代表的祝福与精神终于与日本文化结合到了一起,但他又是如何成为不倒翁的呢?这就要说一说另一位日本禅宗大师东皋心越禅师了。


与荣西禅师不同,东皋心越禅师乃是中国人。


康熙十五年,心越禅师受邀赴日担任兴福寺主持,直至客死日本。在这期间,心越禅师最显赫的成就应当是开创了日本曹洞宗寿昌派,然而另一座在心越禅师逝世两年后才开堂的佛寺也奉其为开山祖师——这座寺庙便是高崎市少林山达摩寺。



达摩不倒翁的历史,从这一页悠悠翻起。


少林山与中国少林寺毫无关系,只量名字相近而已。


传说少林山曾遭遇过一次洪水,当时有居士用洪水冲来的木头雕刻了达摩祖师的雕像,少林山从此与达摩结缘。


达摩寺开堂后不久遇到高崎市火山爆发,方面几百里的农田均被厚厚的火山灰覆盖,寺中的僧人于是教村民们制作达摩不倒翁,让他们售卖以改善生活。最艰难的一年终于熬过去了,但这个达摩不倒翁却保存下来成为高崎寺的代表,替人们记录着几百年前的峥嵘岁月。


达摩雕像用的是木材,达摩不倒翁用的却是纸浆。



在数百年的发展中,达摩不倒翁的制作工艺愈加精细繁琐,前前后后竟达132道工序,其外部的图案也全部出于手绘。


当然,图案也有讲究:眉毛如鹤,象征着吉祥;脸颊有龟,象征着“长寿”;胡子与杉树相近,寓意着平安。小小一个不倒翁上面居然有这么多吉祥的元素,也难怪日本人会叫它“招福达摩”或“吉祥达摩”了。


还有一种特殊的达摩不倒翁专门用于祈愿。这种达摩不倒翁和普通的达摩不倒翁并没有什么不同,唯独没有画上眼睛。


这里的眼睛是留着祈愿者还愿用的——有的是在喜庆的节目中“点晴”,更多见的则是在自己运气不佳的时候买一个来,祈愿的时候先把左眼画上,什么时候转运了什么时候把右眼画上,这叫做“开眼”,比起在寺庙里许了愿还要千里迢迢跑回去还愿的习俗,这种祈愿方式就亲民轻松许多了。



达摩不倒翁以纸浆制成还有一个便利之处,那便是用于节分祭的祈福仪式中。


“节分”指分开两个季节,这样来说一年应该有四个节分,而日本人过的节分祭指的是立春的前一天。


在日本民俗传说中,四季变化之时往往是“阴界之门”畅通无阻之时,此时会有恶鬼穿越鬼门而到达人间带来灾祸和邪气。


在这一天,人们除了撒豆驱鬼之外,最多的便是火化达摩不倒翁。这里火化的达摩不倒翁可不是随便买来的,而是要在前一年的达摩夜市的求购,在家存放一年待到第二年的节分祭上才能带到寺院或神社里火化,如此周而复始。



这种被火化的达摩不倒翁被视为通向神灵的信件——高崎市每年1月6日和7日,都会在少林山达摩寺举行七草大祭和达摩夜市,也正是节分祭习俗的组成部分。由此看来,这达摩不倒翁还真跟《阴阳师》中的狗粮有些相似:一批一批的喂掉,只为了更好的生活(式神)。



缘起之物

与都市传说


日本达摩不倒翁身上浸透着印度与中国禅宗的色彩,不过“达摩”与“不倒翁”的结合也带着浓浓的和风。


早在达摩不倒翁诞生之前,日本福岛会津地方便有着自古流传下来的缘起物“起身的小法师”,也便是小法师不倒翁。


缘起物即是吉祥物,指那些用于祈祷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安宁长寿等美好寓意的小物件。



在崇尚万物有灵的日本,缘起物花样繁多且各具特色,出名的除了卡哇伊的招财猫、绘马、宝船等,还有武器类的破魔弓、破魔矢。


会津的小法师不倒翁只有三厘米左右高,上半部分简单绘有孩童的笑脸,下半部分则涂上各种颜色。因为“七倒八起”的特性,小法师不倒翁寓意着不屈不挠——在会津,每年1月10日的“十日市”上,全家人通常会一人买一个专属的小法师不倒翁,之后再买一个家庭成员共用的小法师不倒翁供奉在神龛中。


由此看来在达摩祖师的事迹传至日本之前,不倒翁便已经是日本人喜爱的缘起物了,而后达摩祖师七灾八难的典故加上黄檗宗僧人的工艺相结合,最终孕育出了新式的达摩不倒翁。


当然,根据平安时代的类书《和名类聚抄》记载,日本不倒翁的原型乃是中国唐代的“酒胡子”:这种底部重而圆的物件用于劝酒,饮酒时放在桌上旋转,倒下时指向谁谁便被罚酒——这一助酒兴的小物件通过两国贸易传入日本,渐渐演变成了和式的小法师不倒翁。



无论是早先的小法师不倒翁还是达摩不倒翁,都是为善男信女纳福的缘起物。不过在都市传说的演绎中,达摩却又染上了一丝恐怖色彩。


故事大致讲的是一对夫妇外出度蜜月,妻子在一家服装店换衣服时莫名消失。在之后的几年,丈夫费尽心思也没有找到妻子,也渐渐放弃。


一天,丈夫走进一家卖日本达摩不倒翁的杂货店偶然看到一个“人形达摩”,那是一个被放入容器里、双手双脚和舌头都被切断的女人,发出呜呜的悲鸣声。而当丈夫看清这个“人形达摩”的脸时,却发现那个女人正是他消失已久的妻子。


这个都市传说版本不同,之所以关联上达摩不倒翁,是源于后者没有手脚只有一张圆脸的外形,原本可爱的设计在这里却化成了恐怖的体验。


这种“人形达摩”事实上便是中国古代的酷刑“人彘”,也是将人的四肢、五官剁掉——最出名的人彘事件,大约要数汉初吕后与戚夫人之间的宫廷斗争了。



除此之外,与达摩不倒翁相关的还有另一个名为“不倒翁摔倒了(だるまさんがころんだ)”的都市传说。


这个都市传说与“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相似,只是参与游戏的不是小伙伴而是幽魂鬼怪。在金城宗幸原作、藤村绯二作画的《诚如神之所说》中,这个都市传说被改编成了恐怖故事:一个普通的高中突然陷入了一段血色的杀人游戏中,而游戏的NPC正是一尊面目狰狞的达摩不倒翁……有时缘起与恐怖,也真就是一念之差呢。



为日本人所钟爱的达摩不倒翁以红色居多但也有其它颜色,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寓意。红色代表除魔辟邪,白色代表生活顺利,黑色则可以挡刹及吸收噩运,还有一种黄色的,代表的自然是财源滚滚。



少林山达摩寺的绘马也常常做成达摩不倒翁的形状,上面还书写着诸如“合格祈愿”、“学业成就”、“开运吉祥”等字样,看来达摩不倒翁们的分工也是越来越细化了呢。


以达摩之乡而闻名的高崎市当然不会“放过”这一个文化遗产,达摩不倒翁早已越过了少林山达摩寺而成为高崎市的缘起物。事实上,那个胖墩墩的达摩不倒翁又何止是高崎的缘起物呢?当它在神龛里东倒西歪的时候,带来是可是几百年沉淀下来的和风。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