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次调查五峰方言到这本书稿的成书,前前后后经过了5年时间。 2007年,我从导师汪国胜教授那里得知他要组织湖北方言学界的学者编写一套湖北方言研究的丛书。湖北方言在上个世纪30年代,赵元任先生他们已经做过粗略的调查,其成果是《湖北方言调查报告》,研究的重点是语音,同时还做了词汇的方言地理学研究的探索,里头有鹤峰、长阳、枝江、巴东等县市,没有五峰县。所以当导师让我负责五峰方言的时候,我心怀忐忑。一方面五峰处在鄂西南,很是偏远,过去调查实在不方便,另一方面自己的母语不是五峰,担心在做语法调查的时候会有失偏颇。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做五峰这个点。 2008年,由于单位工作需要,8月份要到美国匹兹堡孔子学院担任中方负责并任教一年,这一下子把我的计划打乱了。为了能够在出国之前获得五峰方言的第一手资料,我安排好学校的课程,一个人到五峰调查去了。由于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调查方言,我感到困难重重。幸亏向—女士的热心帮助,她帮我联系了当地的一个旅店,同时还给我介绍了李震华老人,接下来的二十多天,我几乎都和李震华老人在一起,他每天到我住的旅店来,一个上午的时间,我一边记音,一边录音。下午的时间我到五峰县城的餐馆、菜场、衣服店、养猪场、农户家采访、交谈,记录有关五峰的民间故事、风俗习惯。晚上则整理白天的内容。语音部分调查的是社科院的《汉语方言调查字表》,用了十二天时间;词汇部分用的是《方言词汇调查表》,词汇调查是个无底洞,每次问都能发现很多词汇调查表上没有的东西,断断续续,前后又调查了两个星期时间,最后终于忍痛停止了词汇的调查,因为我发现如果一直调查下去的,词汇永远问不完。到语法部分的时候,我已经非常疲累了,而且发现语法部分非常难把握,最后只是把250个左右的语法例句做了粗略的调查。然后拿着所有的材料和录音结束了第一次调查。 整个调查材料的系统整理工作我几乎都是在美国完成的。因为08年7月至09年7月我在美国匹兹堡孔子学院任教。在那一年里,我借助调查笔记和录音材料,把五峰方言的语音和词汇基本上整理出来了。当然由于并非在当地即时整理,整理出来的材料中到处可以看到我做的各种颜色的记号,那些都是需要到当地重新印证的。 2009年8月我完成孔子学院的工作返回国内,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沉下心来看书和写文章。而且令人遗憾的是,我2010年元旦,家中被盗,存放在笔记本电脑上的所有有关五峰方言的资料也跟着丢失,这让我很长一段时间,痛不欲生。所幸在美国的时候无意中打印了一份作为修订方便而用,现在却成了唯一的孤本。 2010年寒假,我带着一个学生第二次到了五峰。这次是冬天,和夏天情况又大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印证、核对语音和相关的词汇,同时要完成语法部分的调查。对五峰一中的学生进行了一个关于五峰方言声调的调查,还是发现了不少有趣的现象。 在语法方面,我不得不提到五峰县图书馆胡德生馆长,他的热情和耐心,让我在四个工作日里面,完成了语法部分的调查工作,补充完善了08年调查的材料,而且胡馆长本身对语言、民间歌曲、音乐也颇为关注,很多问题我们还没提出来,他就已经帮我们说出来了。这样的方言合作人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原本计划三周的调查,最后因为天气预报说要大雪封山,不得不提前返回。而2011年寒假,则成为我完成书稿的黄金时间,而且由于掌握了大量的材料,此次修改让人心旷神怡,而且个人明显地感到对田野调查有一个新的认识,也深切体会到那些行走于田间的方言调查工作者的甘苦。 跟我的第一本方言著作《宁波方言语法研究》比起来,五峰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具有方言研究系统方法培训巩固的意义,因为宁波方言是我的母语,内省的方式,让我忽视了很多实地调查的困难,而对家中父母亲的调查和录音,也让我忽略了田野调查方言合作人寻找的困难。而《宁波方言语法研究》仅仅只是集中在语法方面,而五峰这本书则包括了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全部。这种系统的全面的调查工作,无疑对我促进良多。我的专业素养,也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检验,我相信这对我将来的工作会有持久的影响。 从五峰方言的调查,让我对鄂西南的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0年暑假,我带着四个学生到神农架林区进行了一个月的方言调查,根据我的研究计划,五峰这本书之后,将会完成神农架方言研究一书,接着会把目光转向恩施地区的方言,北边对比神农架方言,南边比照五峰方言,结合西南官话与土家族语言的相互影响、融合的特点,来考察整个鄂西南方言地理的分布和混合特征的由来。 感谢张振兴先生对本书稿细致入微的修改,张先生的每一条意见,都让我受益匪浅。作为后学,在学术成长的道路上,能够得到像张先生这样的学者的提点,幸甚至哉!感谢刘村汉教授,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关于方言Excel数据库处理的所有资料和心得经验倾囊相授,让我受益匪浅,也对本书的写作起到了很大作用。感谢武汉大学文学院田安利、哲学院覃力维两位同学,他们是五峰人,在同音字表的校正上,他们付出了很大的劳动。 我还要感谢五峰的朋友们,他们是:五峰童装店的乐波先生,他不仅帮我介绍当地人认识,而且还亲自作为我的方言合作人,10年寒假还带我到他朋友家吃杀猪饭。我要感谢李震华和胡德生两位方言合作人,没有他们两位的帮助和耐心,我无法完成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调查,我要感谢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向光菊女士,两次调查都得到了她的无私帮助,不管是联系旅馆还是联系合作人,都全心全意。我要感谢档案局的廖崇刚局长,向光军副局长,他们不仅赠送了《五峰县志》给我写书作参考,而且还给我提供了很多五峰方言的材料。感谢白溢寨宾馆的肖医生一家人,感谢五峰中学师生的支持,感谢五峰中学的几位老师,感谢方言合作人李长华先生、梅祖藩先生以及所有帮助过我的五峰的朋友们。感谢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负责本书的刘丹妮、周孔强编辑,方言学的著作因为音标的原因,在编辑中会有很多问题和麻烦,编辑往往需要付出好几倍的工夫,感谢他们的细心和耐心。你们的热情及给予我的帮助,我将铭记于心。 《论语·子罕》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面对中国丰富的方言资源以及严峻的方言濒危的形势,我们的调查工作仅仅只是九仞高山,只覆一篑而已,方言基础调查的工作,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阮桂君 2014年9月1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