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情人节的,居然写这么硬的话题... 今天的内容偏行业内一些,但也和我们投资人息息相关。 春节回来,整个P2P行业按照惯例进入一段“抢标难”时期。更闹心的是,一些平台偷摸降息了,一些平台偷摸跑路了。今年P2P行业的主题就是:洗牌、合规。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个行业,我个人的想法是: 最终值得我们一投的平台,可能不会超过50家。 大平台越来越同质化,利率还会再降的,相信我! 保本保息将不再被承诺,认可风险,索取回报。我们都得为自己的投资负责。 收益可观的活期产品会越来越少。 行业将彻底告别草莽阶段,进入精细化运营和规模化之路。 现在我们审视P2P平台,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看: 合规。这是生存的根本,银行存管、小额分散(平均借款金额),这条具体可看我们之前的文章??好好聊聊P2P,真是越来越难投了! 盈利。盈利就是最好的商业模式,只要盈利,压力就会小很多。比如牛板金,因为股东背景和资产端的优势,上线之后很快就开始盈利。 现在整个行业马太效应很明显,大平台们强者愈强,拿钱成本越来越低,也有底气降息... 这里提示一点,很多平台宣布自己开始“盈利”。这句话很有深意,因为单月盈利、季度盈利、全年盈利,都算盈利的一种。谁知道它说的是哪一种。 平台待收。待收也叫贷款余额,指还有多少借出去的钱没还回来。考核平台时,这是最重要的必看数据,不少平台都不公布。点击[阅读原文],我找了一份p2p平台待收的汇总。 待收金额可以直观反应平台的真实规模。知道了待收金额,我们就能大致算出平台的盈利水平。 比如,一家平台待收金额是30亿,假设息差是3%,那么目前这家平台的盈利水平就是9千万左右。当然,这个假设没有考虑坏账问题。 待收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风控跟不上,待收金额又特别大,平台就危险了。早晚出现大额逾期。同时待收也不能太小,不然平台不赚钱,也是大问题。 一般来说,只要产品和风控给力,P2P平台的表现都是这样的: 这是最简单的状态,纵轴可以是很多变量 品牌调性。因为平台同质化,利率差不多的情况下,未来将是品牌认同度和用户体验的战场; 那些品牌定位模糊,让人第一印象不知所以的互金平台,可能将成为下一波被用户淘汰的对象。此时又想吐槽一下那些网页巨丑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们... 最后是我们投资人的对策: 重复之前文章里的话—P2P是防守的钱,是低风险投资。不同于炒股,网贷投资没有空仓的概念,空仓就是亏损了。 我们追求不停歇的复利投资,规模化、可持续,金金计较,不放过任何红包和加息券。这是大原则。 小原则是:洗牌潮结束之前,宁可降低收益,也别冒进买小平台了... 把车开稳咯! 还有几个具体的技巧:
我估计P2P未来还有一场“8%保卫战”。说实话,行业收益没那么吸引人了。 以后我们逐个分析下P2P的几种资产类型:车贷、赎楼贷、供应链金融、消费信用贷。再介绍一些不错的大平台和小而美平台,基本差不多了。如前面所说,最终值得我们一投的平台,可能不会超过50家。 关于这种固定收益类产品,老钱想对信任我的老朋友说一句—你不用懂,听我的就行。因为这些就是我的日常,我还算专业,也很敬业。毕竟情人节的晚上还在这撸文章... 当然,也希望大家能够独立思考,对平台有自己的判断。 以后可以慢慢加大基金投资的占比。尽管基金的坑也很多,很容易忙到一年,收益还不如P2P呢,甚至亏损。但基金确实是可以贯穿我们一生的长期投资。 昨天有人说我打广告...不狡辩了,毕竟我是阿牛的产品顾问,推的心安理得。回复:哼 ,或者去上一篇文章,可以看到那篇广告。 留言我会统一明天回复,晚上必须和我们家那位看场电影,不然说不过去。 祝各位今晚,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