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了解三国时期历史的人都知道刘备东征这一事件,当时交战的双方实力不相上下。刘备称帝之后,就出发东征。 刘备东征的过程中,孙权还曾让使者请求和平相处,却被刘备给拒绝了。后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刘备手下的将领就收复了巫县还有秭归。这时有人可能会问这样的问题,孙权的实力明明与刘备不相上下呀,而且说实话在兵力上他还比刘备更有优势,干嘛向刘备求和,难道孙权惧怕刘备吗?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孙权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害怕魏国趁这个时机对自己不利。陆逊用了一个军事计谋,那就是在两山之间不断地后退,使得刘备的站线被拉得长长的,没办法,士兵们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会非常低迷的。所以吴国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反攻。 第二年,孙权的军队打败了刘备的军队,还将刘备的五位大将给杀死了,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只是热热身而已。 接下来,刘备开始变换计策,他将秭归到猇亭的路途中间安排了好几十个据点,但其实他的这个计策完全是一个错误,因为他的好几十个据点离得太远太分散了,这可是兵家的大忌呀。 除此之外,刘备安排的这些据点的营房都是用木头造的,怎么可能坚固。陆逊很机智,他先不急着和刘备打,而是暗地里潜心研究刘备军队的弱点,他也真能沉得住气,竟然在这个上面就用了小半年。不过他的付出是有回报的,他发现了刘备军队的弱点就是据点太分散,而且房子还用木头搭建。后来他决定用几十支兵力来共同进攻,而且进攻还得用到一个武器,那就是火。过了几个月孙权就开始动手了,他把刘备的那几十个据点全部给烧了,还将刘备心爱的几位大将杀死了,同时也让刘备的兵力损失不少。 彝陵之战迟迟分不出胜负,双方一直僵持着。刘备都有些不耐烦了,他就开始耍手段。而吴国军队就不一样了,人家不怕时间长,一直都稳稳当当的。蜀军对吴军是各中挑衅谩骂,后来有些吴军被气得想赶紧灭了蜀军,但吴军的将领却从始至终都能沉得住气,管它蜀军骂什么都不动摇,这个将领就是陆逊。不过陆逊的这种做法引起了吴国很多人的不满,他们觉得陆逊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害怕。 但陆逊还是坚持自己的战略,终于在刘备犯了严重的兵力分散的错误时他找准时机用火把蜀军据点烧个精光。 不过还有一个被历史给忽略掉的原因,那就是刘备的兵力后来越来越少,人数根本比不上吴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