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8月23日

 长弓有心 2017-02-15

读《江河连通》有感

凡人 20167

 

我们在调研三峡工程后续研究问题时,读到了陈传友教授201195日在《科学时报》发表的“建议南水北调延长中线调水链替代东西线”,后又读到了陈传友教授19992月在《科技导报》发表的21世纪中国缺水形势分析及其根本对策-藏水北调”,觉得上述两文都很有道理,于是网上搜索,才知陈传友是地理所的研究员,长期从事我国的水资源研究;其后我们终于认识,才知他平易近人,人到80岁还在努力工作,一生充满了正能量,实在令人佩服。

近有机会又读到陈传友教授和陈根富总工合著的 “江河连通――构建我国水资源调配新格局”一书,感受颇多,以下着重述说几点:

 

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2016年08月23日

1(选自《江河连通》图1.2

从图1可清楚地看出,我国资源型缺水的区域有:海河流域,水资源421亿m3,开发程度已达100%;淮河流域,水资源961亿m3;黄河流域,水资源744亿m3;内陆河流域,水资源1304亿m3水资源丰富的区域有:长江流域,水资源9613亿m3;西南诸河流域,水资源5853亿m3,几乎未开发利用。当前水资源自理的区域有;浙闽台诸河流域,水资源2592亿m3;珠江流域,水资源4709亿m3;松辽流域,水资源1928亿m3;它们尚存开发潜力,但外援条件差。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地域分布极不均匀:西南6省占全国的45%,华北7省仅占全国的6%;长江流域占全国的35%,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仅占全国的7%开发利用极不平衡:华北、西北(除内陆区域特殊外)都超出了开发利用的极限,其中北京、天津所在的海河流域已经超过当地年来水量。

我国水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开发利用极不平衡的问题,已达到了非调济不可的程度,我国两北地区,如不适当开源,定将影响到可持续发展。

总之,我国严重缺水区域是黄淮海平原,这涉及到了四亿人的生存发展;第二缺水区域是黄河中上游,也涉及到了1.5亿人的生存发展;第三缺水区域是内陆河流域,虽然只涉及到几千万人,但该区域水少、山地少、平原多、光热条件较好、可利用面积辽阔,是我国农牧业发展的后备基地。我国长江、西南诸河有充足的水资源,足以调去解决两北缺水的问题,使其能持续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跨流域调水最早、最多的国家,其中南北大运河、灵渠、都江堰工程流传数千年至今,尚在发挥作用。新中国建立之后,为了解决多个地方的缺水问题,建成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就有:引滦济津、引黄济青、引碧入连、引江济苏北、引东济深、引黄入淀、引江济太等,调水总量约100亿m3

为了大范围解决我国北方的干旱问题,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研讨南水北调,2002年开始实施,其由中、东、西三条线路构成:“中线调水”,从湖北丹江口水库引水,经河南西部、河北西部而达京、津;“东线调水”,从长江下游江苏扬州抽引长江水,沿北运河北上,主要为苏北、山东供水;“西线调水”,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及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上游。2050年调水总量为448亿m3,其中东线调水148亿m3,中线调水130亿m3,西线调水170亿m3

2014年底,中线调水一期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调水95亿m3,经河南西部、河北西部北行1200多公里,为京津等华北20余个城市补水,主要解决了自来水的供给问题,实属巨大的成就。东线调水一期工程已实现,可该线路上的水道污染严重,必需把它们理好后调水才好用;该线路调水用电不少,扬州取水可能对长三角海水回灌有影响,那将是难于接受的问题。西线调水工程,虽然得到多名专家的认可,可又受到多名专家的质疑,之后被国家领导暂停,于是西线工程必须再深入研究。

 

2、强化南水北调中线调水

南水北调的基础研究比较好,向我国的黄淮海平原、黄河中上游调水而保持其可持续发展是正确和必要的,从长江北调水448亿m3是合理的,中线一期工程执行为华北20多个城市补水,着重解决了自来水供水问题,也是十分成功的,我们应该充分肯定这些成就,并珍惜这些结果;同时也应冷静地看到:它的西线调水是在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取水,由于取水点位置高,水源不充足,而且调水线路群山起伏,工程十分艰巨、投资巨大、风险性高;中线调水在长江支流汉江取水,它的水源必然有限,其下游用水较多;东线调水虽然在长江干流上取水,可江调水通道污染严重,同时江水提升北调耗电量大,扬州取水存在海水入侵的不利因素;并且现在工程的执行,还没有很好解决上述受水区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人民生活、以及环境修复及改善的用水需求,因此调水研究和工程还必须继续进行,关键的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发展必需进行改进或优化,让水源建立在稳定、水质良好的基础之上才好。

对“南水北调”现状改进或优化的要点,是将“三峡水库”与“丹江口水库”连通,把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置于长江干流三峡水库支持之下,即强化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而获得丰富的水资源,使调水工程安全、可靠、水质良好。

该书指出,执行强化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原来的中线、西线和东线调水将被修改为新中线、新西线和新东线调水,具体如下:

新中线:它将替代西线调水170亿m3,当黄河下游得到三峡水库170亿m3水充分供水之后,黄河中上游各省则可按照原来西线调水170亿m3的分配方案留蓄黄河水自用;它将替代东线过黄水量38亿m3,就是东线黄河以北的调水量由中线北调来承担。为了实现三峡水库与丹江口水库的连通,该书提供了“香溪河低扬程调水线路”、或“大宁河调水线路”、或“剪刀峡调水线路”

长江洪水泛滥期,也是黄淮海平原农耕缺水期,此时将三峡水北调,不仅有利于华北农耕,而且也可减弱长江洪水对中下游的压力,而有利于长江防洪。

新西线:是指将原来的南水北调西线,改成从长江干流三峡水库引水的“引江济渭入黄”,也就是始于三峡库区云阳的所谓“小江引水”。陕西关中地区也是缺水地区,又受三门峡水库的影响,临潼以下渭河泥沙严重淤积,在干旱之上又加上洪涝,因此必需引入适量的水资源,来解其干旱、并维持渭河、黄河下游泄洪输沙功能,使渭河、黄河河道变得畅通才好。

新东线:是东线一期工程和新中线实施后对原东线的改进。当三峡水库得到西南诸河补水之后,可由新中线在郑州预留口门放水东下至东平湖,再分流东去胶东、北上天津、南下骆马湖,各路均自流,这样除了苏北、山东局部由原东线供水之外,其余多由新中线供水,于是既省电、又能保证水质、更能防止长三角洲的海水回灌。

另外,全面恢复京杭大运河,不仅在于东线地区人民用水的需求,而且也是发展全国内河航运的需求,新东线让调水和航运共赢,具有更大的战略意义。

 

3、怒、澜、金三江并流调水,支援“西电东送”和三峡水北调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在云南西北形成了自然的“三江并流”,它们之间仅隔着单薄的山体,将其用隧道连通,就可容易地将怒江水引到澜沧江、将澜沧江水引到金沙江,从而就形成了它们的水体并流。

怒江、澜沧江向长江三峡水库补水,是利用天然三江河道,实现江河连通,构建我国水资源配置新格局的好例子;首先它利用落差1500m以上的金沙江发电,为西电东送增加了水源,也提高了发电效益;水到三峡水库后增加了新中线可调水量,减轻了强化中线调水的负面影响,有效地开阔了我国的水资源。

总之,怒、澜、金三江并流调水,工程上很经济,其后果必然促进长江发电、调水、航运共赢,且发电的效益远高于怒、澜地区独立的水电开发,也基本保持了“三江并流”地带的生态地貌,无疑多方面都得到了优化,是藏水东调不可多得的好线路。书中提供了怒、澜、金三江并流引水的线路设想。

 

4、藏水北调两湖,向内陆河地带和黄河上中游供水

陈传友教授设想的藏水北调黄河扎陵湖、鄂陵湖,把调水线路约束在青藏高原东北一隅,避免了跨越高原上的复杂地震带,尤其是我国南北大地震带,于是工程难度下降、工程稳定性提高、工程风险减小;再则调水落点选在黄河两湖,它是天然的容水湖泊,目前容水150多亿m3,湖盆更大,可容纳更多的水,是调节调水的天然驿站;两湖海拔4200余米,居高临下,控制广大高原面积,其水可东放黄河上游,曲什安河利用上千米落差发电,再入龙羊峡水库、大柳树水库,引水去内蒙、新疆;也可自流入大河坝河发电,北上绕青海湖,再进入河西走廊;还可通过托素湖,沿格尔木达新疆塔里木盆地,可谓四通八达。

该书提供了“藏水高调”、“藏水低调”、“藏水高低联合调”三个方案:

1藏水高调”“全隧洞高调输水”,该线路从雅江永达取水,经拉萨河旁多、易贡藏布嘉黎、怒江给以、澜沧江囊谦、通天河同加、经多曲而进入两湖(扎陵湖、鄂陵湖),之后向黄河上中游、内陆河区域供水。

2“藏水低调”“全隧洞低调输水”,该线路从雅江永达取水,经拉萨河旁多、易贡藏布嘉黎、直达怒江给以,之后沿怒江而下,经过怒、澜、金并流而到三峡水库,再北调补水黄河。

3“藏水高低联合调”“全隧洞高、低联合输水”,雅江、拉萨河、易贡藏布之低水,入怒江后经怒、澜、金并流而低调三峡水库;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之高水,经怒江给以、澜沧江囊谦、通天河同加,高调黄河两湖。

如此调水,基本解决了我国两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上述地区获得水后,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也发展林业、畜牧业、渔业、旅游业和工矿业,可为我国扩大耕地,为我国14亿人口扩大生存空间;另外也发展调水线路上的水电、光伏电、风电,使水源区和受水区都发展清洁能源,提高我国能源的数量和效益,保护和改造好生态环境,从而可做到持续发展。

 

5、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七横六纵”调水格局

2016年08月23日

2(选自《江河连通》图5.2

作者通过研究,采用新中线、新东线、新西线、澜沧江金沙江并流线、怒江澜沧江并流线、藏水北调线等六纵,把我国的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七横)连接起来,构成了用“七横六纵”调水网络,它改进、或优化了由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和东线、中线、西线调水工程组成的“四横三纵”南水北调网络,并扩大了调水功能和供水区域,使我国的水资源优化利用,不局限于长江水北调,而且扩大到了“藏(澜、怒、雅)水东北调”;不仅向黄淮海平原、黄河中上游供水,而且也向我国西北内陆河流域供水,这就为我国发展“两北地区”的农林牧渔业、治理沙尘暴、改善生态环境、并发展水电事业和工矿业,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带执行“长江水北调”;在西部高原地带执行“藏水北调”;南有三江并流的“长江东流”;北有补水后的“黄河东流”;这样的调水网络格局就能解我国“两北地带”缺水的干渴,从而让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今年新闻曾报道,泰国、越南旱灾,我国放澜沧江的水为其抗旱;之所以能支援他国抗旱,是我国已作了澜沧江的部分水利开发。同理,若我国与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能互利共赢携手合作开发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的水利资源,共享水电、防洪、抗旱是可能的,共享利益则会促进和睦共处,这无疑是雅、怒、澜三条国际河流开发的最佳出路。

在人类已研究走向太空的时代,我国14亿人口,首先需要的是研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让“两北地带”可持续发展,而扩大和改善我们的生存空间。

总之,该书全面地论述了我国的调水问题,值得一读、值得探讨。

 

关键参考文献:江河连通--构建我国水资源调配新格局,陈传友、陈根富著,ISBN9787517041993,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2016/2/1

读《江河连通》有感

凡人 20167

 

我们在调研三峡工程后续研究问题时,读到了陈传友教授201195日在《科学时报》发表的“建议南水北调延长中线调水链替代东西线”,后又读到了陈传友教授19992月在《科技导报》发表的21世纪中国缺水形势分析及其根本对策-藏水北调”,觉得上述两文都很有道理,于是网上搜索,才知陈传友是地理所的研究员,长期从事我国的水资源研究;其后我们终于认识,才知他平易近人,人到80岁还在努力工作,一生充满了正能量,实在令人佩服。

近有机会又读到陈传友教授和陈根富总工合著的 “江河连通――构建我国水资源调配新格局”一书,感受颇多,以下着重述说几点:

 

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2016年08月23日

1(选自《江河连通》图1.2

从图1可清楚地看出,我国资源型缺水的区域有:海河流域,水资源421亿m3,开发程度已达100%;淮河流域,水资源961亿m3;黄河流域,水资源744亿m3;内陆河流域,水资源1304亿m3水资源丰富的区域有:长江流域,水资源9613亿m3;西南诸河流域,水资源5853亿m3,几乎未开发利用。当前水资源自理的区域有;浙闽台诸河流域,水资源2592亿m3;珠江流域,水资源4709亿m3;松辽流域,水资源1928亿m3;它们尚存开发潜力,但外援条件差。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地域分布极不均匀:西南6省占全国的45%,华北7省仅占全国的6%;长江流域占全国的35%,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仅占全国的7%开发利用极不平衡:华北、西北(除内陆区域特殊外)都超出了开发利用的极限,其中北京、天津所在的海河流域已经超过当地年来水量。

我国水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开发利用极不平衡的问题,已达到了非调济不可的程度,我国两北地区,如不适当开源,定将影响到可持续发展。

总之,我国严重缺水区域是黄淮海平原,这涉及到了四亿人的生存发展;第二缺水区域是黄河中上游,也涉及到了1.5亿人的生存发展;第三缺水区域是内陆河流域,虽然只涉及到几千万人,但该区域水少、山地少、平原多、光热条件较好、可利用面积辽阔,是我国农牧业发展的后备基地。我国长江、西南诸河有充足的水资源,足以调去解决两北缺水的问题,使其能持续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跨流域调水最早、最多的国家,其中南北大运河、灵渠、都江堰工程流传数千年至今,尚在发挥作用。新中国建立之后,为了解决多个地方的缺水问题,建成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就有:引滦济津、引黄济青、引碧入连、引江济苏北、引东济深、引黄入淀、引江济太等,调水总量约100亿m3

为了大范围解决我国北方的干旱问题,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研讨南水北调,2002年开始实施,其由中、东、西三条线路构成:“中线调水”,从湖北丹江口水库引水,经河南西部、河北西部而达京、津;“东线调水”,从长江下游江苏扬州抽引长江水,沿北运河北上,主要为苏北、山东供水;“西线调水”,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及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上游。2050年调水总量为448亿m3,其中东线调水148亿m3,中线调水130亿m3,西线调水170亿m3

2014年底,中线调水一期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调水95亿m3,经河南西部、河北西部北行1200多公里,为京津等华北20余个城市补水,主要解决了自来水的供给问题,实属巨大的成就。东线调水一期工程已实现,可该线路上的水道污染严重,必需把它们理好后调水才好用;该线路调水用电不少,扬州取水可能对长三角海水回灌有影响,那将是难于接受的问题。西线调水工程,虽然得到多名专家的认可,可又受到多名专家的质疑,之后被国家领导暂停,于是西线工程必须再深入研究。

 

2、强化南水北调中线调水

南水北调的基础研究比较好,向我国的黄淮海平原、黄河中上游调水而保持其可持续发展是正确和必要的,从长江北调水448亿m3是合理的,中线一期工程执行为华北20多个城市补水,着重解决了自来水供水问题,也是十分成功的,我们应该充分肯定这些成就,并珍惜这些结果;同时也应冷静地看到:它的西线调水是在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取水,由于取水点位置高,水源不充足,而且调水线路群山起伏,工程十分艰巨、投资巨大、风险性高;中线调水在长江支流汉江取水,它的水源必然有限,其下游用水较多;东线调水虽然在长江干流上取水,可江调水通道污染严重,同时江水提升北调耗电量大,扬州取水存在海水入侵的不利因素;并且现在工程的执行,还没有很好解决上述受水区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人民生活、以及环境修复及改善的用水需求,因此调水研究和工程还必须继续进行,关键的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发展必需进行改进或优化,让水源建立在稳定、水质良好的基础之上才好。

对“南水北调”现状改进或优化的要点,是将“三峡水库”与“丹江口水库”连通,把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置于长江干流三峡水库支持之下,即强化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而获得丰富的水资源,使调水工程安全、可靠、水质良好。

该书指出,执行强化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原来的中线、西线和东线调水将被修改为新中线、新西线和新东线调水,具体如下:

新中线:它将替代西线调水170亿m3,当黄河下游得到三峡水库170亿m3水充分供水之后,黄河中上游各省则可按照原来西线调水170亿m3的分配方案留蓄黄河水自用;它将替代东线过黄水量38亿m3,就是东线黄河以北的调水量由中线北调来承担。为了实现三峡水库与丹江口水库的连通,该书提供了“香溪河低扬程调水线路”、或“大宁河调水线路”、或“剪刀峡调水线路”

长江洪水泛滥期,也是黄淮海平原农耕缺水期,此时将三峡水北调,不仅有利于华北农耕,而且也可减弱长江洪水对中下游的压力,而有利于长江防洪。

新西线:是指将原来的南水北调西线,改成从长江干流三峡水库引水的“引江济渭入黄”,也就是始于三峡库区云阳的所谓“小江引水”。陕西关中地区也是缺水地区,又受三门峡水库的影响,临潼以下渭河泥沙严重淤积,在干旱之上又加上洪涝,因此必需引入适量的水资源,来解其干旱、并维持渭河、黄河下游泄洪输沙功能,使渭河、黄河河道变得畅通才好。

新东线:是东线一期工程和新中线实施后对原东线的改进。当三峡水库得到西南诸河补水之后,可由新中线在郑州预留口门放水东下至东平湖,再分流东去胶东、北上天津、南下骆马湖,各路均自流,这样除了苏北、山东局部由原东线供水之外,其余多由新中线供水,于是既省电、又能保证水质、更能防止长三角洲的海水回灌。

另外,全面恢复京杭大运河,不仅在于东线地区人民用水的需求,而且也是发展全国内河航运的需求,新东线让调水和航运共赢,具有更大的战略意义。

 

3、怒、澜、金三江并流调水,支援“西电东送”和三峡水北调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在云南西北形成了自然的“三江并流”,它们之间仅隔着单薄的山体,将其用隧道连通,就可容易地将怒江水引到澜沧江、将澜沧江水引到金沙江,从而就形成了它们的水体并流。

怒江、澜沧江向长江三峡水库补水,是利用天然三江河道,实现江河连通,构建我国水资源配置新格局的好例子;首先它利用落差1500m以上的金沙江发电,为西电东送增加了水源,也提高了发电效益;水到三峡水库后增加了新中线可调水量,减轻了强化中线调水的负面影响,有效地开阔了我国的水资源。

总之,怒、澜、金三江并流调水,工程上很经济,其后果必然促进长江发电、调水、航运共赢,且发电的效益远高于怒、澜地区独立的水电开发,也基本保持了“三江并流”地带的生态地貌,无疑多方面都得到了优化,是藏水东调不可多得的好线路。书中提供了怒、澜、金三江并流引水的线路设想。

 

4、藏水北调两湖,向内陆河地带和黄河上中游供水

陈传友教授设想的藏水北调黄河扎陵湖、鄂陵湖,把调水线路约束在青藏高原东北一隅,避免了跨越高原上的复杂地震带,尤其是我国南北大地震带,于是工程难度下降、工程稳定性提高、工程风险减小;再则调水落点选在黄河两湖,它是天然的容水湖泊,目前容水150多亿m3,湖盆更大,可容纳更多的水,是调节调水的天然驿站;两湖海拔4200余米,居高临下,控制广大高原面积,其水可东放黄河上游,曲什安河利用上千米落差发电,再入龙羊峡水库、大柳树水库,引水去内蒙、新疆;也可自流入大河坝河发电,北上绕青海湖,再进入河西走廊;还可通过托素湖,沿格尔木达新疆塔里木盆地,可谓四通八达。

该书提供了“藏水高调”、“藏水低调”、“藏水高低联合调”三个方案:

1藏水高调”“全隧洞高调输水”,该线路从雅江永达取水,经拉萨河旁多、易贡藏布嘉黎、怒江给以、澜沧江囊谦、通天河同加、经多曲而进入两湖(扎陵湖、鄂陵湖),之后向黄河上中游、内陆河区域供水。

2“藏水低调”“全隧洞低调输水”,该线路从雅江永达取水,经拉萨河旁多、易贡藏布嘉黎、直达怒江给以,之后沿怒江而下,经过怒、澜、金并流而到三峡水库,再北调补水黄河。

3“藏水高低联合调”“全隧洞高、低联合输水”,雅江、拉萨河、易贡藏布之低水,入怒江后经怒、澜、金并流而低调三峡水库;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之高水,经怒江给以、澜沧江囊谦、通天河同加,高调黄河两湖。

如此调水,基本解决了我国两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上述地区获得水后,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也发展林业、畜牧业、渔业、旅游业和工矿业,可为我国扩大耕地,为我国14亿人口扩大生存空间;另外也发展调水线路上的水电、光伏电、风电,使水源区和受水区都发展清洁能源,提高我国能源的数量和效益,保护和改造好生态环境,从而可做到持续发展。

 

5、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七横六纵”调水格局

2016年08月23日

2(选自《江河连通》图5.2

作者通过研究,采用新中线、新东线、新西线、澜沧江金沙江并流线、怒江澜沧江并流线、藏水北调线等六纵,把我国的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七横)连接起来,构成了用“七横六纵”调水网络,它改进、或优化了由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和东线、中线、西线调水工程组成的“四横三纵”南水北调网络,并扩大了调水功能和供水区域,使我国的水资源优化利用,不局限于长江水北调,而且扩大到了“藏(澜、怒、雅)水东北调”;不仅向黄淮海平原、黄河中上游供水,而且也向我国西北内陆河流域供水,这就为我国发展“两北地区”的农林牧渔业、治理沙尘暴、改善生态环境、并发展水电事业和工矿业,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带执行“长江水北调”;在西部高原地带执行“藏水北调”;南有三江并流的“长江东流”;北有补水后的“黄河东流”;这样的调水网络格局就能解我国“两北地带”缺水的干渴,从而让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今年新闻曾报道,泰国、越南旱灾,我国放澜沧江的水为其抗旱;之所以能支援他国抗旱,是我国已作了澜沧江的部分水利开发。同理,若我国与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能互利共赢携手合作开发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的水利资源,共享水电、防洪、抗旱是可能的,共享利益则会促进和睦共处,这无疑是雅、怒、澜三条国际河流开发的最佳出路。

在人类已研究走向太空的时代,我国14亿人口,首先需要的是研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让“两北地带”可持续发展,而扩大和改善我们的生存空间。

总之,该书全面地论述了我国的调水问题,值得一读、值得探讨。

 

关键参考文献:江河连通--构建我国水资源调配新格局,陈传友、陈根富著,ISBN9787517041993,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2016/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