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克服律诗对仗雷同的毛病(二)

 清风明月tbm5q1 2017-02-15

 


如何克服律诗对仗雷同的毛病

牛 蕴

 

(二)避免对仗句法雷同


除了避免意义上的雷同之外,力求避免对仗句法雷同,显得非常重要。这里,必须厘清“避免句法雷同”的内涵和适用范围,不然就会贻误读者。


大家知道,近体诗的对仗,不但要求词性相对,还要求上下句由词组成的句子结构相一致,即主谓词组对主谓词组,联合词组对联合词组,偏正词组对偏正词组,动(介)宾词组对动(介)宾词组,动(形)补词组对动(形)补词组。以杜甫《登高》首联的对仗句为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天高”“渚清”“沙白”都是主谓结构;“风急天高”、“渚清沙白”分别是联合结构;“啸哀”“飞回”均是动补结构;“猿啸哀”“鸟飞回”又分别是主谓结构;“风急天高”与“猿啸哀”,“渚清沙白”与“鸟飞回”,又分别组成联合结构。再看陈亮《梅花》颈联: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欲传”“不怕”均为偏正结构;“信息”“埋藏”均为联合结构;“春信息”“雪埋藏”又分别组成偏正结构;“欲传”与“春信息”相接,“不怕”与“雪埋藏”相接,又分别组成动宾结构。


可以看出,上述两例每联出句与对句的语言结构形式完全相同。可以说,欲写任何一联对仗,若语言结构形式不相同,就不可能造成对偶句。如“夜琴知欲雨,晚簟觉新秋”句,“新秋”和“欲雨”就不能属对。这正是个语言结构问题。“新秋”是偏正结构,名词性词组;而“欲雨”是动宾结构,谓词性词组,二者当然不能相对。若将“新秋”改为“宜秋”,也是动宾结构,就可以跟“欲雨”相对了。


这就是说,一个对仗句的上下句,要求结构形式相同,这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但是,还需要特别注意:两联对仗句连用时,双双的语言结构形式又不能雷同,而要有所变化,体现参差美。这一点,许多大家也常常忽略。如柳宗元《登柳州城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诗的中间两联:

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我们先看颔联,上句“惊风”“乱颭”“芙蓉水”均是偏正结构,下句“密雨”“斜侵”“薜荔墙”也均是偏正结构;上句“乱颭-芙蓉水”组成动宾结构,下句“斜侵-薜荔墙”也组成动宾结构;上句“惊风-乱颭芙蓉水”组成主谓结构,下句“密雨-斜侵薜荔墙”也组成主谓结构。整联对仗极其工整。


再分析颈联我们发现,全联句法结构与颔联竟完全一致(读者可以自己分析,这里从略)。


这两联,分开来看,每联的上下句词性相合,对仗很工;但将两联合起来,就可以看出:两联全是主谓宾句式,都用二二三的词组排列,上联的首句和下联的首句“惊风”与“岭树”,“乱颭”与“重遮”,“芙蓉水”与“千里目”均为偏正结构,语言结构形式全部雷同(既是对仗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下句语言结构形式当然也同)。两联合起来看,显得音律节奏单一呆板,缺乏参差美。有人把律诗颔联、颈联句法结构雷同的现象称为“摞眼”。摞眼是作诗大忌。


而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中间两联结构就不雷同: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我们先分析颔联的句法结构。“怀旧”“到乡”均为动宾结构;“空吟”“翻似”均为偏正结构;“闻笛-赋”“烂柯-人”均为偏正结构;“怀旧空吟-闻笛赋”构成动宾结构,“到乡翻似-烂柯人”也构成动宾结构。联内上下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对仗工整。


再看颈联的句法结构。上句“沉舟”“侧畔”“千帆”均为偏正结构;下句“病树”“前头”“万木”也均为偏正结构;上句“沉舟侧畔”是偏正结构,下句“病树前头”也是偏正结构;上句“千帆过”和下句“万木春”均为主谓结构。颈联上下句均构成主谓结构。之所以说颈联为主谓结构,是因为状语前置的缘故。“沉舟”两句本意是“千帆(在)沉舟侧畔驶过,万木(在)病树前头呈现春色。”(春,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即“呈现春天”之意。)略去前置的状语成分,“千帆过”、“万木春”即典型的主谓结构。联内上下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对仗工整。


我们对照颔联与颈联的句法结构,就会发现,这首诗两联的结构形式完全不同。颔联是两个动宾结构,而颈联是两个状语前置的主谓结构。颔联与颈联之间的句法结构形式富于变化,参差有致。再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先看颔联。“两个黄鹂”“一行白鹭”均是偏正结构;“鸣翠柳”“上青天”均为动补结构;上下两句分别构成主谓结构。


再看颈联。“西岭千秋雪”“东吴万里船”均为偏正结构;“含—西岭千秋雪”“泊—东吴万里船”均为动宾结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构成主谓结构。


这首诗的两联,虽然上下句的整体结构全同,但前联和后联的内部结构形式又不全同,显出整齐美的同时又具参差美。又如晚唐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颔、颈两联的句式:

 扇 裁 月魄 羞 难掩, 车 走 雷声语 未通。

曾是 寂寞 金烬 暗,  断无  消息 石榴 红。


颔联上下句分别用“扇裁月魄”、“车走雷声”两个句子形式作主语,用“羞难掩”、“语未通”两个主谓结构作谓语;颈联上下句则分别以两个虚词开头。两联的组词方式迥然不同,并列起来看,显得十分灵活。


避免句法雷同,还要注意调整句式节奏,使其富有变化。句式结构五言有“三二”“二三”“四一”“一四”“二二一”“二一二”节奏;七言有“四三”“三四”“二五”“五二”“二二三”“二二二一”“二二一二”等节奏。七言句式“四三”节奏,前四字细分,可以是“二二”,或“一三”、“三一”节奏;五言句式“二三”节奏,末尾三字细分,可以是“一二”、“二一”或“一一一”节奏。两联之间,要尽量避免同一位置的节奏相同。如前联尾字是“二一”式,后联最好换用“一二”或为“一一一”式;如果句式不能改变,也要注意调整诗句的句子结构。句子结构,可以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或是名词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两联之间要避免句法雷同,比如前联动词在第一字,后联就应换在其它位置;前联第三字是实词,后联第三字就不妨用虚词;间或使用名词句,有时会有奇妙的效果。

  

笔者再次强调,不论五言七言,中二联对仗均要注意两联的首两字和尾三字富有变化,忌同头同尾,避免两联的前二字和后三字结构相同,避免两联的动词都落在倒数第三字上。再看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他乡”“旧国”“晓月”“繁星”,典型的四平头;“生—白发”“见—青山”“过—残垒”“宿—故关”典型的四同尾;倒数第三字都是动词;首尾各词一律的偏正结构;八个名词各带一个形容词;结构完全一样。这必然会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诗者当深避之。

总之,颔联、颈联之间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语言形式,都要力避雷同,特别要注意避免常被忽视的句法雷同。若两联对仗句的语言结构雷同,两联四句都成一个模式,同一句法节奏,像老和尚敲木鱼,没有变化,必然使得音节滞涩,形式呆板,难免乏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