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仗篇(中)│ 一个蚊子哼哼哼,两只苍蝇嗡嗡嗡

 清风明月tbm5q1 2017-02-15
周末品赏
赏花赏月赏周末
乐品乐享乐教育

嘿!来对个对子嘛!
来撒!
绿
六七八九十勾框!大你!
还“压死”嘞!斗地主嗦!

不得行,来个正常的!

尔来四万八千岁!

这有啥子,想都不用想……
我去三万六千天



……不是,你这个不对啊!
咋个不对?“尔来”是对“我去”嘛,“四万八千岁”对“三万六千天”撒。
那也不对啊!就算你其他啥子都不管,“”跟“”两个字上下联都有,重了的嘛!
安,不得行唆?那就……
除个一百嘛,“三天”改成“三”,要得撒?
…………要,要得……
个铲铲啊!!!!




“对联故事”走到这一步,简直就是“一个蚊子哼哼哼,两只苍蝇嗡嗡嗡”——只想一巴掌给它拍死。强行到这个份上实在是继续不下去了。

但是吧……只要看过上头这段,好像多半就能避免上下两联同一位置有重字的错误,顺便也大概能感受到对联的基本规则——比如上下两联字数相等、对应位置字词相对,是不是?
 
这大概就是对联故事最大的一个功用了:
铺垫一些基本的对仗规则,为人们的相关写作提供一定伎俩,不,技巧上的支持!
 

当然,上头这个显然并不是什么正经的对联故事,还是来一些正餐吧!



LEVEL 1 入门
说有一次快过年的时候,郑板桥在苏州府与一位蔡姓州官外出巡游,走到南门街的时候,看到一户人家门前贴着一副对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

郑板桥只管二话不说掉头就走,蔡州官一脸茫然愣在原地。一会儿,郑板桥一手拿着衣服一手提着肉,肩上还背了一袋粮食气喘吁吁跑了回来。也不说话,径直噔噔噔跑去咚咚咚敲人家贴对联这家的门。

州官跟着进门以后发现这家是家徒四壁吃的穿的啥也没有。出来他就奇了怪,这郑板桥肉眼凡胎又不是神仙,怎么知道这家打开门是这么个情况?

郑板桥看了蔡州官一眼,笑道: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可不明明白白就是缺‘一’(衣)少‘十’(食)吗?”


▲所涉规则


①上下两联字数一致(四字对四字)

②相应位置词性相同且无重字

(数字词对数字词且不是相同数字)


▲本联技巧
意在言外



LEVEL 2 进阶
说有个老师喜欢喝酒,而且一喝酒就撒酒疯。

有一天,他给学生出了上联:。学生对:
他添成三字对:摧花雨。学生对:撒酒风
再添成七字对:园中阵阵摧花雨
学生又对:席上常常撒酒风

老师急了:“你虽然对得不错,但是这么揭老师的短就不应该了。”
学生淡定道:“如果知错不改,那我就是老师的老师了。”


▲所涉规则



○形式整齐

字数相等
 一字对一字,三字对三字,七字对七字
句型相对(也可以字面相对而句型不同)
词性相同(对仗的范围越小越工整)
“园”“席”同为地点词,“中”“上”同为方位词,“园中”与“席上”同为方位短语;
“阵阵”与“常常”同为表时间频率的叠词;
“摧”“撒”同为动词,“花”“酒”同为名词,“风”“雨”同为名词。

○节奏对称

(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

“摧花雨”与“撒酒风”表面看起来结构一致——摧花之雨(使花开的雨)与撒酒之风(使酒撒之风),但实际理解起来在节奏上有一定区别:
前者是偏正结构的“摧花·雨”,后者是动宾结构的“撒·酒风”。所以就这个层面严格来讲并不是特别工整。

○音调和谐,平仄相对
大体遵循“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因“一三五不论”原则故,可用平声“席”字。
 
▲故事亮点

在对对子的同时探讨师德及师生关系,有一定教化意义



LEVEL 3 深造
又是郑板桥
他在山东潍县任县令时,曾收当地书生韩镐为弟子。

韩镐作文虽有文采,然不求新变、拖泥带水。为点拨他,郑板桥挥毫写下“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一联赠与韩镐。

镐将其挂于书房日夜研习写作,后来中了举人。


▲所涉规则


字句对等
上下两联都是单句七个字。

词性对品
“删、就、领、标”是动词;
“简、繁、异、新”是形容词;
“树、花、秋、月”是名词;“三、二”是数词。
*词分实词和虚词两类。
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结构对应
“删繁就简、领异标新”是并列结构;
“三秋树、二月花”是偏正结构。
*词或短语的结构类型:
并列结构、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

节律对拍
上、下联的语流节奏是: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平仄对立
上、下联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上、下联相同位置节奏点上的字(繁、异,简、新,秋、月)平仄对立;同一联句中,第二、第四、第六位置上的字(繁、简、秋和异、新、月)平仄交替。同时,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为方便现阶段的学习,在解析中平仄按新四声

形对意联:此联上、下联形式对举,上联写作文要简洁明快;下联写立意要新颖别致。意义关联,上、下联告诉人们作文如何行笔和立意,共同表达了如何写作这个主题。

*以上六条规则来自2008年10月1日施行的《联律通则》修订稿,各条的具体解释请见文末。





通过对联故事可以学什么:

联语的表达方式;联语的修辞手法;
联语的新解、妙解;联语的立意表达等。
*详情请参看CNKI中国知网:张永剑《读故事学对联——寓对联教学于快乐的故事阅读之中》

通过对联故事可以教什么:
导入课文;讲“炼字”;分析人物性格;讲虚词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等。
*详情请参看CNKI中国知网:朱永存《对联故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对联的规则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条。然而,通过故事了解这些规则,是不是比干巴巴地背诵这几条规则,更容易令人印象深刻呢?

如果是,那讲故事大概算是一条能够有效“寓教于乐”的终南捷径吧。



感谢阅读,本周内容到此就告一段落了。
下周的主要目的是做一些相关资源的拓展和推荐。
关于本栏目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在下方留言或直接回复到后台告诉我们。

另外:想知道本期的主角“郑板桥”跟咱们“青藤”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吗?
下个星期天,对仗篇(下),不见不散哟~




关于《联律通则》六条规则的具体解释:
①字句对等。
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②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③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④节律对拍。
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⑤平仄对立。
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协调,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⑥形对意联。
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编辑:徐老师
图片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