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沃尔夫定律

 xyf4345 2017-02-16

骨是一种非常活跃的组织,不断的改变其形状、力量以及密度,来适应外力。这种概念通常被称为沃尔夫定律。它是由德国解剖学家兼外科整形医生朱丽叶斯.沃尔夫在其著作和讲义中首先描述出。大致说来,沃尔夫定律认为,“在高应力的区域生长骨,在低应力的区域吸收骨。”这种简单的原理有多种临床应用。列如,恶化脱水的椎间盘可能无法保护下层对抗压力的骨。依据沃尔夫定律,骨通过合成更多的骨质来对抗压力做出反应。如果反应过度,可能会形成骨刺或者骨赘。骨赘偶尔妨碍运动,或压迫邻近的脊神经根,致使下肢遭受放射性痛或者致使相关肌肉变弱。

沃尔夫定律还能够解释骨质损失及其在慢性负压之后减少的力量。列如,脊髓损伤患者的骨密度迅速下降,可能是由于麻痹导致骨骼低负荷造成的。降低的骨密度可能会使脊髓损伤患者面临较高的骨折风险。骨折并不是罕见的,外伤导致的骨折,如从轮椅上掉下来。日常活动导致骨折,如下肢进行自我关节活动度运动。或者从浴缸转移到椅子上的控制性动作。研究已经表明,对麻痹的四肢肌肉进行电刺激可以减少脊髓损伤后导致的骨矿物质损失。受刺激肌肉产生的力作用在骨骼上,尽管并非总是很实用但是在理论上对麻痹肌肉进行适当电刺激,有助于慢性麻痹患者在脊髓损伤后预防骨折。作为脊髓损伤患者个体康复的部分,为了明确使用电刺激的可行性和长期益处,还需要额外的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