粲然:亲子共读,并不是我们带着孩子读,而是我们跟孩子一起经历一场旅行。我把这场旅行叫做《骑鲸之旅》。你在生命的海滩上遇到一只小鲸鱼,这个人生不是你已经走错的人生,你跟着它一起面对你们两个都不能想象的大海人生。让出你的心和时间,让出你的心灵去听你和孩子的内心,没有任何技巧,就心灵去碰撞。我第一次读到这本绘本的时候我的孩子是一岁半左右这本绘本讲的是,一个小女孩,故事里的小女孩她特别想要天上的月亮,她爸爸就拿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梯子,把梯子沿着山往上爬,爬到天上,去把月亮摘下来。然后沿着梯子下来把月亮放在了小女孩的手上,小女孩就跟月亮一起跳舞,月亮就飞上去就不见了。等到下一次夜幕降临,她才发现,月亮还在天上。 现场有很多家长,你们的孩子都在这个时期的,你会发现,孩子们在幼儿时期,一开始对于什么东西会特别感兴趣,对灯,对发光的东西。他总是在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会指着咿咿呀呀。 这本绘本其实是适合年龄在3-6岁的绘本,但在孩子一岁多的时候,我们就遇到很多非常喜欢这本书的孩子。甚至很多人都很诧异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喜欢这本绘本。这本绘本在我们家读了几百遍吧,我给不同的孩子读了上千遍。我找了个农历十五晴朗的下午,我们去爬山,爬很长很长的梯子看月亮,其实我想说这本绘本最主要的是,这本绘本里头的秘密在于词汇:“很长很长的梯子,很高很高的山,”我们的孩子怎么去理解词汇?这个问题在后面的几页绘本里,我还会说到。怎么样去理解长、高。长,就用他们的脚去量一量,高就让他们用眼睛去眺望。去够到自己身体够不到的地方,才知道哪里是高。这一本绘本我同样是说词汇。故事说的是一个小男孩带着小铁桶跟着妈妈去蓝莓山上采草莓。妈妈是为了做果酱,而小赛尔是为了吃蓝莓。这座蓝莓山上都是蓝莓,一开始,小赛尔是把蓝莓一颗一颗放在桶里,接着他就大口吃了起来,就和妈妈走散了。而刚好有一只小熊跟着熊妈妈也来吃蓝莓,也跟熊妈妈走散了。结果小赛尔找妈妈找到了熊妈妈,小熊找妈妈找到了小赛尔的妈妈,在蓝莓山上,他们都跟错了妈妈。 这是一个小朋友都会喜欢的故事。我第一次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是在我的孩子两岁多的时候。当然,我后来又读了无数遍。这些都是我给孩子们读过无数遍的书。为什么孩子们会喜欢这本书?因为所有的孩子都在脑子里演绎这个场景----跟妈妈走散了。这是一个让孩子又害怕又有点喜悦的经历。为什么会喜悦?其实孩子时刻都准备着,并且将来总有一天会离开妈妈,但他能不能成长,能不能脱离家庭?从很小的时候孩子就会在脑子里演绎离开妈妈,从非常恐惧----也许我可以(幼儿园阶段)----我也可以有朋友(小学阶段),享受这个过程。一直到最后成人阶段。这个故事非常好的地方是,他给孩子心里足够好的扶持。就是把故事放在了所有孩子都喜欢的地方----蓝莓山。孩子最喜欢大自然和吃。随手都有吃的地方是非常美妙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跟妈妈失散了,但他身边的东西是让他欣慰的,是有安全感的。所有这个故事经常会让孩子非常喜欢,因为他们觉得有很多吃的,有很好玩的,但不小心跟妈妈走散了,他们会从阅读中去经历这样的过程演变。 当然,我想说的不仅是这些,而是就开在我家读了这本书几百遍后发生一件事情:一天早上,我的孩子还躺在床上,当时他还无法说整句话,但他拿着这本说“妈妈,小塞尔踩蓝莓。”然后用脚在地板跺了两下。我突然意识到,他一直理解的采蓝莓,是“踩蓝莓”。 我们看图画书,所有的图画书,动作都是一个定格的画面,不是一个完整的动作。这个过程他怎么知道“采”是什么动作呢?那天早上,我就把他带到了一个草莓田去采草莓,他大吃了一顿。 这就是词汇的奇怪之处。我跟我一个做英文绘本阅读的好朋友探讨,如果你在0-3岁陪着你的孩子一起度过,你就会发现孩子就像小蚂蚁一样,他会像蚂蚁搬家一样,他会把词汇搬一下看看对不对,这个时候大人可能会说:“不对”。然后他会再次寻找再次尝试。直到有一天他终于找到在最适当的地方。这就是他自己寻找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需要帮助的,或许在适当的时机帮他一把,他会发现原来是这样。就像这个“采”字,我读了几百遍也没有意识到,他说的是“踩”。顺便再说两个绘本例子,我们读过《两列小火车》,这是我非常喜欢的绘本,因为里面的词汇很美妙。绘本里头有说到雪把小火车变得毛茸茸的,雨把小火车变得亮晶晶的。有一天,我和孩子去到一个结婚礼堂,在新娘的化妆间里,他看见一个带亮片的小披肩,被灯光照发光,他就说:“亮晶晶的,毛茸茸的”。我当时觉得很奇怪,这个披肩就是亮亮的,怎么会毛茸茸?我就意识到,绘本里这两个词是一起出现的。他的意识是亮晶晶的东西一定是毛茸茸的。刚好亮片衣服的旁边有一件毛绒披肩,我抓住他的手放在毛绒披肩上说:“毛茸茸”,再把他的手放在亮片披肩上说:“亮晶晶”。这是我只能为他做的,不能更多。因为词汇是在他心里的。我家在海边,我经常带着孩子在海边散步。有时候我们散步后,就会在家旁边的咖啡厅,坐着一起看大海。我现在要说的就是另一本书。书的内容是一个小小的玩具船在海里面遇到了很多的风雨。书里有一句话是:“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因为我们天天看见大海,我也从来不去解释什么是“波光粼粼的大海”。对于词汇,我从来不去解释。那天散步后,我们坐在咖啡厅,他喝着他水壶的水,我喝着我水壶的水,就像在喝咖啡。在我们旁边有一棵树,上面挂着小彩灯,他突然指着小彩灯,用一种非常纯清的口吻跟我说:“妈妈。波光粼粼。”我一下子意识到,他把词用在了什么地方。但你无法解释他用错了。这是在他两岁半的时候发生的。在他快三岁的时候,在秋天,有一天天气非常好,我们几个家庭租了一艘船,去更远的海里游玩。在大海上,他他指着海说:“波光粼粼的海面”。那下我知道,他把词汇放在了最适合的位置。这个适合不是他心里最适合的,而是符合社会规范的地方。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我们总是会看到一个结果,我们担心焦虑,他在作文的时候是否会用词,他们怎么样去写作文。其实前面的过程是他怎么去感受词汇,感受动词、形容词,这些词的感受使他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这种过程应该是孩子和父母应该一起去体验,一起细致入微地,让孩子的感知系统去发现的过程。 我们是两岁多开始看情绪绘本。这本首先要说的书说的是一个小女孩跟姐姐抢玩具,抢输了就跑出门去。跑到他们家后山上,她听到了鸟叫,鸟叫其实暗示了她的心情不再被怒气塞满,她能听见其他的声音。接着她爬上了一颗老榉树。其他的画面是菲菲给我们的:她看到了灯塔港湾,还有其他的房子。这页书只有一句话:“这个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我后来跟孩子读了很多的情绪绘本,这些书都写到了很多处理情绪的方式,比如情绪像一个小火龙,你需要把他喷出来。比如《生气汤》,你要有一锅汤,你把你想到的恶毒的话都吐到汤里,看着汤沸腾。这些都是情绪管理的办法。都给孩子提供了很多很具象的,感受和表达愤怒的方法。 这本书上的这句话是我最喜欢的:“整个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我是到了30岁以后才能理解,这个世界很大,你只是当中微小的部分,当你非常愤怒或者被负面绪塞满的时候,这样的感受就是这种“世界很大,自我非常小。时间很多,情绪只是一小部分”。这个是我很大的时候才会去想。通过这个方式去处理情绪。但却在孩子的绘本中已经出现了。因为我们是在海边长大的孩子,我非常想知道这种视觉冲击的感觉。我们天天看海,什么是比大海的视觉冲击更大呢?我带着孩子去家旁边的山上坐了缆车,在缆车的顶端,能看整个的还,我们就在缆车上共读了这个绘本。在缆车的最高处,我们读了这本:“这个广阔的世界安慰了菲菲”。 所有读过的绘本,我都不能确定孩子接收到了。但是这是一个可能性,让他们感受到了这段经历确实给他们冲击的可能性。孩子是怎么学习的?这是我最近跟很多绘本阅读研究者共同探讨的问题。因为我们这个项目有跟美国一个大学幼儿研究的相关部门申请课题基金。我们也跟幼儿学习专业的人探讨,他们说人的学习能力是一棵树,树根部分是幼儿的感知系统,让他们去吸收养分,不断学习。刚开始都是身体感觉到,才能促使他们学习。树干是认知和学习能力。树枝的部分才是学科和技能。所以想让他学科和技能都学得非常好,需要把他的感知都打开,这样的过程才是良性循环的。否则树根都枯死了,树干树叶也不可能枝繁叶茂。 经常见到很多父母说我的孩子不喜欢阅读,不喜欢共读。对于这个,我有两种解释,0-3岁的时候,孩子不喜欢共读书,我觉得没有关系。其实这是一次好的失败。首先,孩子会告诉你他不喜欢,父母会接受这样的不喜欢。其实这在亲子关系中是一个非常好的演变。因为所有人跟人沟通,肯定是建立在失败上,因为,你们是彼此陌生的两个人。孩子不喜欢对于父母来说是一种礼物。第二个是,如果遇到他喜欢的东西,比如小男孩喜欢车、恐龙。小女孩喜欢过家家。他们总会遇到喜欢的东西。从他们的喜欢点入手,去做他们做跟书有关的游戏。而不是读书。把书当成好朋友是把这件事继续下去的。读多少不重要,哪怕3岁前他们只读一本书也没关系。所以兴趣对于孩子是最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3岁之前对于3-6岁的绘本也会非常兴趣。是因为这件事情他们有兴趣,他们可能看着其中一页发笑。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让他们觉得书是我的好朋友,比让他们觉得“我读了很多书,这件事情让我妈妈很骄傲。”要重要的多。 这本书说的是一个小孩儿到森林里面,吹着自己的号子游行,很多动物都加入到他的游行,一开始是狮子,然后是大象、熊、狮子,这个队伍越来越长。他们开始玩城门城门几长丈高和捉迷藏的游戏。这两个都是小朋友很喜欢的游戏。捉迷藏的时候,小孩儿捂着眼睛,动物们都藏了起来。小孩喊:“小动物们呢?”但是只有空空的森林,这时候他的爸爸出现了。他跟爸爸说:“爸爸,大家都不见了。”爸爸说:没关系,你下一次来森林里面,他们就会跟你一起玩。”最后小孩儿对着森林说:“再见了森林,下次我们再一起玩。” 这本绘本的作者还有另外一本绘本叫做《森林大会》。森林里正在召开森林大会。所有小动物都出来了。所有动物都来表演一个绝活,轮到小孩儿的时候,小孩儿说:“那我表演一个倒立吧!”他倒立的时候大象用鼻子咯吱他,他忍不住咯咯笑起来。所有的动物都站起来了,他们说这是最大的绝活。因为只有人是会的。这本书说的是,只有人称为万物灵长。因为人拥有幽默和微笑的能力。这两本绘本的创作期,刚好是她丈夫那段时间面对死亡,很快去世。她在这样的状态下,给孩子们写绘本,这是绘本当时直到现在这本书还是西方作为临终关怀的读本。所有的人都会遇到很多事情,比如狮子代表着权力,你还会遇到财富,爱情,遇到所有生命的馈赠。这些馈赠如影随形,但到某一个时候,你闭上眼睛这些都会消失。所有的绘本都是充满哲诗的。比如离开,比如死亡。在我家是一本离别绘本。我们家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面对离别的问题,爸爸要去北京上班。每次爸爸要离开的时候我们就会去森林里面玩城门城门几丈高的游戏。没有人会对他说离别的情绪是什么,因为他的情绪和我们的情绪是不同的。但有一天,他读这本绘本的时候,突然对着绘本最后一页说:“再见了爸爸,下次再一起玩哦!”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离别。他带着家庭的甜蜜对待离别这件事,这次就是对我家的馈赠。故事说的是小男孩儿跟他的外婆住在一起,后来他的外婆去世了,但他觉得他的外婆还是会回来。这是绘本作家怀念外婆的作品。当时我的孩子两岁多,我带他去了曾外婆的老家。当时我妈妈带着我的孩子介绍厨房在哪里,卧室在哪里。 我常常说,绘本是妈妈和孩子的事情还是全家和孩子的事情?再次之前我妈觉得绘本是孩子的学习。对于我妈来讲,因为一本绘本,我们共同去做一件事情,虽然很短暂,却因为这本绘本,我们跟孩子的人生有了链接。让她觉得绘本有了另一层意思。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遇到一条小路的故事,我们就去找差不多类似的一条小路去寻找绘本的故事,遇到有鸭子的故事,我们就去公园里面找鸭子......说的是一个孩子很害怕橱柜里的噩梦,每天睡觉都会拿着枪对着橱柜。但他的父母都不相信,有一天,橱柜里面的大噩梦爬出来了,幸亏小朋友有所准备,就拿着枪打败了大噩梦,大噩梦就哭了起来。小朋友就不耐烦了,最后抓着大噩梦一起睡觉了。大家都觉得童年是无忧无虑的,但其实童年有很多环境带来的负面情绪,比如紧张焦。这些情绪都是要面对的。绘本会告诉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这种书的好处是,他把你害怕的东西给具象化了。你可以告诉孩子,你可以战胜他,你可以拿着枪口对着他,他就害怕了。 我曾经带着一群孩子去龙岩小村子的老宅子里也读了这本书,我们并不是把恐惧带给孩子,而是要让孩子看到恐惧背后还是有享受生活的广域。我们不需要勇敢,但你可以通过一场游戏去看见他。因为如果你告诉他要勇敢,其实会带给一直悲观的情绪,他还是很害怕。你可以通过游戏告诉他,这些噩梦也许比你想象的微笑。这就是这本绘本带给我们的奇妙旅行。《4只老鼠大搬家》,是一系列的绘本。也是孩子非常喜欢的。比如搬家过程可以露营,升起篝火。这个时候,我有带着孩子们去田里升起篝火,让他们看着篝火的升起,地瓜煮熟的声音。这是一次大自然探索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不同。 《第一次上街卖东西》我们当时是上街练摊卖东西了。当时是孩子4岁。他们这个年龄开始对买卖非常有感触。他们对社会交换过程开始有兴趣。我们家共同读故事进行到去年。那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我爸爸有一天晚上剧烈呕吐后,送到医院发现得了细菌性脑膜炎,送进了ICU。接着我们在病房住了53天。当时我爸爸失去了听力,并且记忆短暂性失去。每天都会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因为这件事情,我就在ICU病房待了很久。我就整天在神经内科转。接触了很多脑溢血甚至是老年痴呆症的人。这样的人一开始醒过来情绪就发生了变化。有些人性情大变,会破口大骂,有些人会很恐惧,有些人会很冷淡。我自己发明了一个让大家广泛好评的游戏----记忆游戏。让他们回答:“你结婚是什么时候?新闻联播是什么时候?你现在在什么医院”这样去看他们的记忆恢复情况。 所有人都会觉得,无论怎么样的童年,都会长大,童年差不多就得了。但后来发现,这是一个中期诊断。在神经内科里,我问:“你最爱的人是谁?”面对这个问题,所有人,包括我的爸爸,都会回答:“最爱爸爸妈妈。”我想如果他们的父母是绝对冷漠和绝对孤立他们的人,那么孩子在那个瞬间,他们最爱的肯定不会是爸爸妈妈吧。童年非常重要,它对情绪的认知和认定,是一辈子都有影响的。 从我爸爸出院后我们就做了一个家庭幼儿园。我的幼儿园里有菜园子等等,可以父母一起参与上课。 其实我跟所有人都一样,在孩子出生前对孩子有很多梦想、期望。但是很快,我就发现了我的期待确实是我自己没有达到的人生,那我为什么要要求我的孩子达到?大家记得《睡美人》的故事吗?仙女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赋予公主,但只有其中一个女巫让公主在16岁的时候遇到纺锤就会沉睡过去。所谓的睡眠就是父母安排好的没有自我的,痛苦的埋藏自己的状态。后来会被王子的吻打破。所谓的爱情就是发现自我的选择。 确实有一些合作度很高的孩子,绘本读着读着就睡着了。但是我遇到的孩子都不是这样。他们往往是更兴奋。面对这种失败和孩子的天性是大人需要鼓起勇气的事情,这也证明了孩子喜欢跟你一起阅读的时间。《楼上外婆和楼下外婆》的时候我已经提到一点。我家有几千本的绘本,我也是普通的家庭,我就做了个幼儿园。后来幼儿园塞满了,我就又做了个亲子阅读工作室。 其实亲子阅读不是妈妈和孩子单向的事情,是家庭的规划。比如花多少钱,用多少地方来装绘本。就像幼儿园,不是说家庭幼儿园一定比公立幼儿园好。我觉得最好的选择是全家觉得好的,才是最好的选择。建立共识是最重要的。现在经常看见0-6岁的数目,不可不读的数目。早期我也看这种数目选择。后来发现这样选择的书经常都没有机会看。我跟我的英语老师艾玛说我绝不会去列书目,他们就可能骂我。艾玛说:“骂专家不要紧,最可怕的是,父母会觉得专家说的都对,只是我的孩子异常哪里。”我的建议是,有一些确实有保障的,大部分孩子喜欢的绘本是可以选择的。但最主要还是父母的直觉。因为0-3岁孩子不会选择,要父母来选择。每个女人都希望有个衣帽间,也是一种家庭权力的展示,是自己的空间。而孩子的书架也是对孩子来说是他自己权力,是全家人对他的尊重。我们可以参考超市的布展整理,孩子最喜欢的最近常读的书放在最底下,因为孩子都喜欢蹲下来去读书。不怎么读的,或者目前不适合的,放在最高。定期更换书本位置,把你觉得这段时间可能他会喜欢读的放显眼位置。这是一种暗示方法,让孩子自己去选择书架上的绘本阅读。每本绘本都是你怎么带孩子去玩,带孩子去体会。 第一阶段,新增一本书。面对一本新绘本,要放在孩子舒适安定,可以再聊一个新话题的时候去读。比如看电影,你会因为片花对电影感兴趣。我们也可以利用绘本的小片花,比如孩子喜欢的小汽车等,引起孩子的兴趣。 第二次阅读,当孩子喜欢这本书,要第二次阅读,我们可以找到这本书的游戏,通过这个绘本可以玩什么。并不是你如何生动阅读,而是找到现实生活的投射,去跟孩子一起经历一场旅行。感受性去学习。 3岁之前其实孩子在重复阅读是寻找一个安全感。这是一个很好的状态。是孩子在不停复习他的感受。4岁左右,到了认字敏感期,孩子开始会指读,他们会指着字阅读,我们不需要教他们字,绘本阅读会协助他们会记住阅读的字。 词汇并不需要你专门解释给他,而是当你共读绘本时,发现他感兴趣的词汇。你就用他可感的方式告诉他这个词的意思。 第五个阶段留白。不加任何结论,不告诉他们什么意思。每个人感受不一样,让孩子自己去感受。 去找到这些绘本的特定时间,跟你家的特定时间,就是你和孩子的共同记忆。版权声明:福州育儿专家平台友情提醒,如果你喜欢福州育儿专家平台的文章,请转到朋友圈和朋友们分享。如果有媒体希望转载到自己的公众平台或者媒体,我们非常欢迎哦!转载请将文章开头的作者简介一起复制到您的公众平台,并注明原文出处“福州育儿专家平台”。更多互动,添加微信号: “yuerzj2015”进群,医生、早教、心理辅导专家定期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