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玉米收益不好?农民到底如何来种粮?丨关注

 勿忘我和忘忧草 2017-02-16
2016年对于我国农业生产来说仍然是丰收的一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2325亿斤,比2015年减少104亿斤,仍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但2016年籽粒玉米调减面积3000万亩左右。高产背后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仍然有自己的困惑。
01


2016年是玉米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的第一年,玉米价格回归市场主导,在这一年,坚持种植玉米的农户收益如何呢?


农民说,种植一垧玉米的成本高达14000元钱,按照一垧地收两万斤玉米,每斤平均0.64元计算,每垧地要赔1200元钱。现在的价格在6角左右,农民挣得就剩补贴那点钱。玉米种植中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就是玉米临储制度的改革和玉米面积的调减。从过去很多的采访可以看到,农民种玉米很难有好的收入了,请往下看。

02

对于继续种玉米的农民来说,玉米到底怎么种?


专家表示,改革的政策措施第一条是关于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这两者密切相关。


从农民角度来讲,现在玉米价格低了,要想增加收入,在完善价格机制方面,一方面要去库存,即解决产量和产能的关系,要关心产能,产量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这是去库存。



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目前我国还没有话语权,要遵循国际市场规律,在库存上,国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收储玉米时,国家基本不抛出库存,库存对价格的影响并不大。


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是去成本,因为成本太高了,收益就相对低了,这样就会影响收入。国家坚持市场定价,农民就要降低成本。


首先要把土地成本降下来。其次,在粮食价格行情不好的时候要尽可能少施化肥。有的农民说价格越不高他越想高产,越想高产越多施化肥,实际上提高了成本,价格上不去,有可能更加亏损。


政策还是要调整,比方说补贴,要提高针对性和精准性,要提高补贴的效率。补贴的精准性就是更多地要强调价补分离,补贴生产者。在补贴方式上也需要完善。 如果玉米和大豆要农整的话,补贴力度就会加大。如果把大豆和玉米农整,要养地,赚钱不多的情况下养地也是个好办法。

03

农民该不该改种水稻小麦?


调减玉米之后到底应该进行哪些尝试,比如改种,到底改种什么?国家倡导改种水稻、大豆、青储玉米以及杂粮等等,但是改种存在很大风险 。

稻谷的收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种粮农民的利益,但稻谷收购价长期高位运行,给相关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尤其是大米加工行业。在全国“稻强米弱”势态影响下,加工多亏,不加工还能少亏点,这势必影响稻谷产量。



而且并不是每一块旱田都能改造成水田,旱改水要有相应的水源条件和水利设施。连买机器,带买地,再加投资,同时农户也承担着不小的资金风险。


水稻、小麦是口粮,一直执行国家的最低保护家政策,“一号文件”提到了要“坚持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形成合理比价关系”,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今年水稻最低收购价格有可能会调低。小麦已经公布了,稳定预期,最低收购价1.18元,稻谷收购价格预计也会尽快公布。通过这个政策释放一个信号——调整比价,也就是说玉米的价格,已经降了。言外之意,如果按照这个比价,稻谷主要是满足口粮的需求,玉米还可以在别的方面(使用),需求比较大,还可以有别的空间。玉米,储备也是偏高的。



从整个政策角度来看,中央“一号文件”没有一个地方说鼓励农民要把玉米改成水稻,当然农民自己去改可以,但必须要高度地来关注这个风险,改种了,很可能成本会增加,不改有可能少赚一点,如果改(种)了有可能就亏得更多,这个问题必须要研究清楚。


专家表示,不排除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和玉米的比价,按照这样的比例关系调到合理的水平,不排除下调的可能性。即使不下调,这两年看到国家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是稳定的,但市场里反映的价格是下降的。一是可能收储量少了,二是收储质量要求高了。

04

改种到底有什么风险?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表示:现在种什么和改种什么,不是简单地替代。

第一,生产条件,旱改水,原来是旱地现在是水田,这要改变;

第二,技术条件,原来的设备,特别是规模经营者都是围绕旱田来的,现在改为水田要增加投资;

第三,市场价格,现在玉米多了,都去种水稻了也是有问题的,玉米多了,玉米是个产业链比较长,还可以做口粮,还可以加工成饲料,还可以做工业原料,水稻产业链条更短了,反而用途、空间又小了,价格下降也是一种必然。所以,还是要认真地分析市场,分析供求,不能说这个多了就盲目地改种另外的一个,这是要注意的。


第四,是要算经济帐,改动之后,采用了新的技术和品种成本增加多少,成本增加以后收益是增加还是降低了。


第五,是我们的政策,当然要进行引导,但基本的政策,比方说我们对小麦、稻米采取收购保护价,对玉米实施价格补贴。从政策来说,今年的政策并没有针对稻谷和小麦讲其他问题,还是保护价。改革过程中我们只提了一个政策叫鼓励粮改豆,粮改饲(作物)。所以,农民要认真地研究市场、价格和政策来去调整。


调结构不仅是品种的替代问题。我认为,在市场变化比较大的时候,恰恰品种结构的调整要适度,哪怕这个品种我不变,提高了品质就能够提高价格,降低了成本就能够提高效率;同时,促进加工转化,也就是说你在品种基本稳定,生产技术条件都基本稳定,特别是规模经营土地,这时候恰恰不能在品种上做文章,而是在提品种,降成本,提效率,延长产业链做文章,你就站住了。

这次调整,价格变化影响较大的就是规模经营主体,因为他种得多,所有的投入都以原作物品种为基础的。这样一来放弃原作物,换到新的品种会损失更大。


所以,这时候看你怎么理解调整,不要仅仅理解为玉米不行了种水稻,水稻不行了种大豆,大豆不行种小麦,这样越折腾,损失越大。从另一个角度讲,提品质、降成本、提高效率、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这也是调整。所以,农民朋友要在这个时候一定要稳得住,避免盲目调整,要有风险意识。第二,到底要种什么,该种什么还是种什么。玉米和大豆农整,玉米不种改种大豆,少赚一点,但能把地把握住,等到玉米价格将来上去之后再来种玉米。坚持绿色生产方式,农民都舍不得把原来的地培养地力,让损失少一点。要把长短结合起来。

05

改种之后怎么去种?


农业部提出今年要再调节1000万亩以上的计划,东北地区,粮改饲有这个计划的,不种籽粒玉米,种饲用玉米;加工企业多少,动员多少,补贴多少,都是有计划的,不是盲目的,这次结构调整不像过去农民按市场为导向去调,但不是所有东西都引领,让农民盲目地调。


规模经营主体和一般经营主体,以及不同区域之间也有不同的思想,玉米现在是三个“镰刀弯地区”,十几个省产区,这十几个省比较起来,有的省特别有优势,优势产区更得守得住。非优势产区通过竞争力给补调了,比如,原来13个搞生产的人里面,可能3个人最有优势,3个人坚持住了,另外10个人不生产,品质就提高了,我就赚钱了,这是生产力的变化。不同主体,不同产区都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最重要的是发挥市场的作用。

06

那些地区有比较优势的品种适合种植?


吉林省松原市是我国重要的小杂粮生产基地,这两年种玉米不赚钱,小杂粮的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然而2016年春天,谷子价格下跌,春耕时很多原本种谷子的农民改种美葵等作物,收获季节美葵却卖不出去了。


小杂粮作为小宗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普通农民难以掌握市场行情。盲目地种,跟不上市场。杂粮市场价格波动大了。农民有时候掌握不好,高点进了整不好低点出去。


在内蒙古,一些新型经营主体开始尝试改种青储玉米。专家到内蒙、甘肃调查,甘肃定西地区的青储玉米大加工企业很大,对青储饲料也是供不应求,应该说这个市场比较好。但不是盲目的改种,一家一户没有这个销路,该收的时候没有销路那可能就稻草一堆,亏本很大。必须有下家,以销定产,有销路了才能种。然而对于普通农民来说,难以单兵作战种植青储玉米。有的农民没种过青储玉米,自己没有养殖业,没有销路,就不建议去种植。目前小杂粮、青储玉米等一些作物的种植,补贴等一些列扶持措施也相对滞后。



目前政策上还没有直接补贴小杂粮的,种小杂粮是市场行为。有些地方,像齐齐哈尔,他们首先引导龙头企业加工小米酒,龙头企业他首先把销路解决了,再引导农民去种,比如玉米不种了改种(小米),财政上有一些动作,地方有这种主动权,因为地方政府,粮食主产区没有钱,通过财政预算,财政上要到钱也会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通过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扶持。


 宋洪远专家强调,改变粮改饲补贴试点,不是全面开展。第二点也要特别强调一下,不管是规模经营主体还是原来的小型经营主体,不管是在优势产区还是非优势产区,千万别忘了一句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安排生产。

07

农民该怎么跟上市场呢?


宋洪远:跟着市场走就要发挥主体的优势,区域优势,不要盲目跟风。把握好一个重点: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转,市场就是这样无情,所以要跟随市场需求,发挥主体和产区优势来进行种植。


其次,如果在当地有龙头企业的话,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像黑龙江佳木斯有大型龙头企业加工,在市场里的占有率是非常高的,这时候农民就不用犯傻了,他是有力量的,我们家里如果有个搞100、200亩,他是规模经营户,我是小散户,他在市场中也是无能为力的,用农民的话“抱谁的大腿”很重要。


总结起来说,市场有信心,就是农产品的供求、质量和价格信息,现在这么多信息平台,农民兄弟要查一查看一看别人在干什么,供求怎么样,价格怎么样,质量怎么样,这样就会更清楚一些。

08

“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普通农民应该怎么种粮?


宋洪远:这次“一号文件”提到了要求促进农民提质增效。我个人理解有两方面含义,也有两方面的含义。

质,一是农产品质量,品种要好;二是供给的质量。供给的质量是什么意思呢?现在之所以结构性有矛盾,就是因为低端的,无效的供给多了,高端的,优质的有效供给少了,要提高供给的质量就要让供给更好地适应区域性的变化。供给和需求是两个方面,在变化过程中需求是快变化,供给是慢变化。供给怎么样,要根据需求走,这样才能适应它的变化要求。

效,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农业生产的效率,生产效率不提高,包括群要素生产率不提高肯定没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就是农业综合效力,投入和产出要赚钱。


(本文根据2017年2月13日《一号文件,离农民有多近》节目现场整理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