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封面识别阅读高清版 糖粉编号:046859 微博:@仲铭James 个人主页:Maluo.lofter.com 公众号:家庭日记(ID:famiary)
前些日子,家庭日记的主创们飞到美国西雅图参加了全美最大的家庭摄影机构Click Company举办的年度家庭摄影师聚会(Click Away),分享的内容涵盖摄影技术、影像的商业化运作、摄影师个人和摄影工作室的品牌建设、摄影师的职业养成、拍摄实战、影像思维和审美能力训练等。 家庭摄影师是怎么拍出有feeling照片的?美国的普通家庭是如何接受这样的拍摄风格的?拍这些照片的摄影师脑子里都在想什么?他们是如何运营自己的摄影工作室的?在会上,来自全美的顶尖家庭摄影师们畅所欲言,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静下心来看这篇由家庭日记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而来的干货笔记吧。 什么样的照片才是好照片? 如果能从照片中感受到这四个方面,那这张照片肯定是张很棒的照片:Wonder(像孩子那样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Connection(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Joy(喜乐的心态)Epiphany(对事物真谛的领悟)
怎样才能得到这些好照片? 不要去纠结摄影的器材,而是要去寻找故事。摄影其实就是讲故事。如果这个故事很棒,很吸引人,你观察到了这关键的时刻,就用相机拍下来,用照片来讲这个故事,那出来的作品是会让人兴奋的。关键点不在器材,而是去观察,找寻有趣的故事,记录下来,用照片讲出那个有趣的故事。所以我们要一直拿着相机,一直拍一直拍,直到你找到那个有趣的画面,并拍下这个故事为止。 摄影师的价值在哪里?
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在这个社会上为什么会有人像摄影师这个角色呢?不止是有人想要被拍,而是我们摄影师比其他人要拍的好。我们是解决问题的,我们的服务不能满足这个需求的话,就会有其他人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相应的服务。我们的客户其实不是需要几张“照片”,在地球上几乎每个人都有能拍照的器材,上亿张自拍在网络上,无数人在Instagram发自己的照片,如果他们只是仅仅想要“照片”的话,我们摄影师存在的价值就没有了。 如果我们作为摄影师能够帮助拍摄对象找到他们不能发现的兴趣点,把宝贵的记忆留存下来,分享给他们的朋友和家人,我们的价值才能有所体现。我们做不到这一点的话,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他们邀请摄影师到他们的生活中,就是为了让我们感受到他们所感受的,而摄影师就是要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这才是摄影师成功的关键之处。 摄影 = 好奇心 + 大胆的去爱 当我们还是小孩的时候,我们每天对事物都保持着新鲜感。作为摄影师,就是要学会回到小孩的模样,对一切充满新鲜感,这样的好奇感能让我们重新认识习以为常的事物,从⽽丰富我们的感受,那样才能拍出不一样的作品,帮助他们拍下那些他们看不到的有趣点。充满好奇心,我们才不会错过生命中美好的时刻。 摄影师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 挑选三个关键词。这三个关键词对你来说是牵动回忆的、是有意义的、或是莫名触动的。然后在每一张照片中、每一个系列作品中,呈现和贯穿这三个关键词,久而久之,这便是你作品的风格。 为什么靠模仿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受启发的东西和方式截然不同。可能是音乐、电影、绘画、旅行、大自然、与人交流等等,而这些启发我们的东西都是需要时间去感知的,也是需要我们做大量的练习去体会的。所以,模仿某个人的风格其实是说不通的。就算刚开始你会试着去模仿,但是到后来你会发现你完全找不到自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拍摄什么,你会觉得拍摄毫无意义。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因为这样的拍摄不是属于你自几的,这样的风格可能只会保持几年时间,然后你就会回到原地重新开始。所以,我能给的最好的建议就是:拍摄那些真正能够启发你的事物。 拍摄启发我们的事物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拍摄我们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拍摄能激发我们灵感的事物。这个太重要了,我有碰到摄影师跟我抱怨“我觉得拍孩子很累,丝毫找不到乐趣”,我问他那为什么还要拍呢,他的回答是“为了赚钱”,我告诉他“如果你进入这个行业为的就是赚更多的钱,我可以向你保证,一定有其他的工作能够让你赚钱。”
因为这样的话你的作品才会前后保持一致。前后一致,便会让自己信服。如果有人看到你的作品,发现你的风格是很一致的,他们就会很信任的把拍摄他们的工作交到你的手上。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你的风格,所以在预定拍摄时不会各种问题纠结到底会拍摄成什么风格。对于摄影师来说拍摄也变得容易起来,因为通过你的作品,他们已经很清楚的了解到选择你就是选择了一个自己喜欢的风格,所见即所得。 “做一个专家而不是什么都会一点的摄影师”,千万不要做撒大网的事,虽然可能撒大网的时候一下子会捞到很多鱼,但是这些鱼里面有很多都是不值得留下来的。 刚开始的话我会鼓励这么做,撒大网的动作会让你逐渐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慢慢的,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凝结成自己的风格,而这个风格将会吸引到特定的人群。
怎么确定风格已经形成? 其实呢,找到自己的风格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你需要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大量的拍照练习。相机不离手,去哪都带着,随时拍,大量拍。慢慢的,你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
为什么要在家里拍摄?
一个摄影作品看起来很漂亮的时候可能是会吸引到一些客户,但那是没有灵魂只追求表面完美的摄影作品,客人拍完后不会有情感上的认同和触动,也不会有欲望再次翻看。要记住,你的摄影作品就是你的情感表达,你和你的摄影作品之间是由情感作为联系的,这样的作品才会给你带来有限的满足感。
家,情感的来源 情感对于拍摄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不得不考虑在哪里才能找到情感的来源。对于家庭摄影来说,那里不是商场、不是城市公园、不是电影院、不是学校,而是家。 家里的气味、光线、颜色、布置、物件、家里的人都是我们最最熟悉的,我们在这样的环境里不会感到害怕和紧张,处在完全放松和没有防备的状态。所以在拍摄家庭的时候,尽量选择这家人最熟悉的环境,让每个人都感到舒服才能让拍摄达到最好的效果,这点非常重要。
我有很多摄影的朋友上过很多摄影课程,他们会很多拍摄技巧,相机也是最新款,但是他们不会和被拍者交流,有的甚至都不和被拍对象说话。我们是拍摄的主导者,我们必须主动去建立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不然你无法和他们亲近,更不用说发掘故事了。 大家会经常看到或听到“沟通”这个词,可能你会觉得沟通就是我们和另一个人说话聊天。但除了和他们聊天建立关系以外,我们实际上可以做的还有更多:
不要使用客户(Client)这个字眼 不断鼓励 不要小看鼓励的力量。这些家庭里普通的成员并不是模特,不那么习惯被拍,所以我们作为摄影师要不断的鼓励他们,告诉他们很棒,给他们自信。
医生在看病人的时候有个小诀窍,就是触碰每一个病人。不是那种带着爱意的抚摸或者那种不怀好意的接触。而是那种当朋友受伤了,你把手放在他的肩上,告诉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触碰。这样的触碰,可以给予家庭成员以力量,让他们放松,好进⼊拍摄。
我们在和陌生人说话时经常会不好意思,眼神就离开了对方,这样很不容易建立信任感。尤其对于家里的孩子,他们是最能判断谁在真心真意的和他们交流。我在拍摄前会看着他们的眼睛说很多话,真的是很多话,而不是一进家门就开始拍摄,一定要和孩子们熟悉起来,建立信任感。等孩子和我熟悉起来后,往往他们的父母也自然而然的和我熟悉起来。 说个笑话 讲个笑话、说件有趣的事可能是最有用的方法。或许你会觉得这个方法很老套,但是我在拍摄的时候,这个方法很快就能让拍摄对象放松下来。 为什么这些镜头语言必不可少?究竟是什么让镜头语言被忽略了?
好了,既然能感觉到这些,那么作为摄影师,你应该怎么做呢?非常好,拍下来。但在拍摄前,你需要看到这些“人存在的证据”。仔细观察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那些大的物件,如床、衣柜、桌台、窗户,还有那些小的物件,如杯子、餐具、植物、台灯。所有的这一切都关乎那个人的性格、习惯、品味和情绪。 这些照片我会叫他们 Scenery Shot(场景镜头,或称空镜头)这些镜头语言经常被我们忽略,而这些镜头对反映人物性格和表现人物情感又非常重要。拍到这些镜头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细致的观察。 Scenery Shot 照片长什么样? 物件记录下房间里的物件,我们就能从这些物件中看到人的生活状态、习惯、喜好。 (以下照片均来自全美家庭摄影师的获奖作品)
家庭摄影师如何获得更多客单?
因为家庭纪实摄影的特殊性,这种影像风格呈现出来的照片不同于那些表面上很美的照片,一眼就能让客户看出它的价值,所以家庭摄影师很容易在“坚持自己的纪实摄影语言”和“迎合客人追求美照”之间摇摆。这个时候就要做一个非常关键的事:对家庭摄影作品的类别进行区分,当你能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区分后,摇摆不定的问题就能顺势解决。
Documentary 是指摄影师作为观察者,在完全不干预拍摄环境的情况进行的拍摄。 Portrait 可理解成摆拍,或是写真美照,这是由摄影师主导拍摄意图,并干预拍摄结果的一种拍摄方法。 Lifestyle 则介于两者之间,是一种引导式的拍摄方法,摄影师会尽可能少的干预拍摄环境。 有了这三种区分,摄影师就能明白自己拍的照片究竟属于哪一种。对于商业性质的拍摄,更多的应该是P和L这两类,而D这一类几乎是不存在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拍摄对象都是普通的家庭,他们并不是演员,没有拍摄经验,所以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进行L类的拍摄,这也是家庭日记倡导的拍摄方式。 那么D类的拍摄作品怎么样才能得到呢?答案是,在能表达摄影师自己意图的拍摄中去得到,也就是摄影师的“个人作品”。 对摄影作品进行这种区分的好处是:可以让摄影师不至于盲目和迷失,让商业摄影师明白自己应该拍什么、拍不到什么、能拍什么,而不至于一心为了追求某种风格而放弃客户的拍摄需求。 拍照就拍 Money Shot 商业家庭摄影师要了解一件事:人们倾向于喜欢漂亮的照片,人们希望将自己心中的理想形象或者理想生活图景,用视觉影像的方式呈现或保留下来,这并没有什么不妥。所以,作为商业家庭摄影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帮助人们记录那些理想中的照片。这样的照片我称其为 Money Shot,即会产生情感共鸣,并能吸引大众目光的照片。当人们看到这样的照片时会忍不住说“我也想拍这样的照片!” 比如那些孩子的照片,点击率最高的一直是那些一对兄妹的照片,他们比一对兄弟或者一对姐妹的照片更加吸引人,因为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一儿一女是最理想的家庭组合,当妈妈们看到那些小哥哥牵着小妹妹的照片时,完全不能抗拒。
另外,照片在个人网站或自媒体上的呈现方式需要用到一些小技巧:精选最好的照片,而不是把所有的照片都展示出来。我们可以在Instagram、Pintrest、Facebook上看到,所有顶尖的家庭摄影师,都只展示自己最精华的作品,当然也包括他们的个人网站,无一例外。所以你应该只给客人展示自己拍得最好、最能代表自己风格和自己最擅长拍摄的照片。即使是成组的照片,也要精挑细选。 可用定价引导选择 作为家庭摄影师会倾向于拍摄“Lifestyle”的照片,而大众则可能更倾向于“Portrait”的照片。这两类照片摄影师都可以提供,但要在定价上做一些引导。 比如“Portrait”的照片,摄影师可拍摄40-60分钟,价格定为3000元,而“Lifestyle”的照片,摄影师则可拍摄4-5个小时,价格定为4000元。在价格上引导客人选择第二种,这就是在告诉客人“Lifestyle”的照片才是自己真正想拍摄的。 在获得更多客单前你需要先付出 Give before you take (获得前你需要付出)。刚开始时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在你照片还不多的情况下,想获得理想的客户则变得更加困难。那要怎么做呢? 去找一些可以接受你的拍摄风格的家庭。他们可以是你的朋友、你的家人、你的同学、可以是任何一个能接受你的人,给他们免费拍摄。这是拿到第一批照片的好办法。 需要强调的是,摄影师一定要把握好“免费”拍摄的每一次机会。首先要对拍摄对象严格筛选,不能因为是免费而降低标准;其次要把每一次免费拍摄看作是为了获得“个人作品”而拍摄,你需要和拍摄对象沟通,让他们接受“这次拍摄我需要你的配合,我想得到一些我想要的照片”。 其实免费拍摄对摄影师来说还有一个好处,还记得刚才提到的“Documentary”的照片类型吗?这样的照片可以用免费拍摄的方式获得,而这些照片是真正能表达摄影师自我意图的照片,也是摄影师保持创作热情的好方法。“还有什么比得到好作品更棒的事情呢?” 你应该感谢那些接受免费拍摄的人,他们其实是在为你出作品做贡献。 好照片是沟通出来的,不是拍出来的! 这些情况你也有吗? ◎ 回答客户问题、签单、了解客户情况全在网上解决 ◎ 可能因为害羞或是不好意思开口的原因,摄影师并不知道拍摄对象家里的情况 ◎ 不知道拍摄对象一家人的名字 ◎ 客户找你下单只是因为价格便宜,他们甚至都不了解你的拍摄风格 ◎ 拍摄之前没有和客户见过面 ◎ 一到客户家里就开始拍摄 ◎ 你想让他们自然放松,但他们始终很紧张,他们的状态似乎在说“摄影师在拍我们了!” ◎ 成片出来后看不出故事和情绪 ◎ “我拍自己家人和朋友可以拍得很好,可是拍客户就完全不一样呢?” 以上这些情况你有遇到过吗?如果有任何一项能对号入座的话,嘿嘿,那就是沟通环节出了点点小状况哟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 摄影师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陌生人,尤其当陌生的摄影师走进绝对私密的家庭空间后,距离感和隔阂感马上就会显现出来,而这种感觉会毫不掩饰的被相机记录下来。 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沟通”。 那些在 Instagram 上被关注最多的家庭摄影师,还有那些订单最多的家庭摄影师,无一例外都非常善于沟通,他们有一套自己的沟通方法,他们可以和陌生的客户在很短的时间里熟悉起来,能让客户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老朋友一样。与其说他们是摄影师,不如说他们是沟通艺术大师。 记住我说的这句话:“没有拍不好的客户,所有的陌生感都来自于摄影师” 要如何沟通呢? 拍摄前的沟通 客户对一个摄影师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摄影师的“感觉”,这是一种非理性判断。所以我们要在没有见到客户本人时就开始和客户“沟通”。 摄影师所有对外的部分,包括个人网站、自媒体、工作室、画册等等,都是在和客户进行沟通。 关于摄影师的品味、爱好、风格、气质等等都会在这些地方被客户感知到,甚至客户会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这位摄影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是个好沟通的人吗?他善良吗?他能把我家拍好吗?所以摄影师的“媒介形象”至关重要,这个“形象”会直接影响客户的选择。 所以请一个设计师为这些形象进行设计非常必要,这些形象就是你自己的样子,客户是不是相信你的拍摄,从这一刻就开始了。切记要做自己,不要为了一个好的形象刻意而为之,最后客户会发现你不诚实。 一旦客户被你的“媒介形象”吸引,他就会和你开始实质性的接触。在接触中客户会不断验证自己对你的“媒介形象”的认知是否正确,如果有偏差会立刻进行修正,如果偏差过大,接触就会终止,也就意味着不会选择你的拍摄。 所以在这个时候,你要尽可能表现出你在“媒介形象”阶段呈现的自己,要知道“你,就是你自己的作品”。这里有一个小技巧:面对面沟通。这个技巧看似很难,但实际上非常管用,尤其对于女性客户,他们希望人际沟通,希望社交,希望被关注。 约你的客户在附近的咖啡馆,你请她喝杯咖啡,聊聊天,听听她的顾虑,听听她的故事,从中了解她,与她感同身爱。约出来见面是要解决一个问题:你要成为你客户的好朋友,而不是像生意人那样去谈单。要知道见面聊天其实是一种情感的需要和被需要,这是建立信任的关键,对拍摄出有情感有故事的照片至关重要。 拍摄中的沟通 每次拍摄前最好都问问自己“我这次去客户家是拍什么?”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能让摄影师在每次拍摄前“保持清醒”,明确纪实性才是你拍摄的重点,而不是去当导演,客户也不是规定剧本中的演员。 另外,不管之前的沟通多么顺利,去到客户家里后你都会发现之前的聊天内容可能不怎么管用了,因为很多信息只能亲身感知才能做出判断。所以在去到客户家里时,摄影师不是马上开始拍摄,而是观察。 到了一个新环境后,摄影师必须迅速观察。观察家里的布置、家人的状态、家人之间的关系、物件的摆设、厨房有什么、家里的主色调是什么、桌上放着什么书、家里放着什么音乐等等。 所有这些信息都是这家人的“媒介形象”,就像你展示在客户面前的“媒介形象”一样,你能判断出来这个家庭的基本情况,甚至是客户没能和你表达的内容。在观察的同时你就可以和客户聊天,问你想问的问题,了解你在观察时看到的但你还不知道的内容。练习对新环境的观察,是摄影师的必修课。 除了观察之外,在开始拍摄时,要保持和客户的交流,而不是一直按快门。 根据我的经验,开始拍摄时的前一个小时是让客户逐渐熟悉家里“多出来的这个人”,熟悉相机的快门声,熟悉摄影师的拍摄状态。客户会顾虑“你把我拍成什么样了?” 所以不时的给她和孩子看看你拍的照片,告诉他们“你们在镜头里非常棒,继续保持”,这是一种对他们的鼓励和肯定。而不是说“来,看这里,看我的镜头”,一定要让他们忘记相机的存在,他们才可能放松,这个时候你才会抓到他们最舒服自然的表情与姿势。 其次,有一些肢体上的接触,尤其对于孩子,一个拥抱甚至比语言上的鼓励更能让他们放松。 在经过前一个小时的熟悉后,客户的状态会逐渐进入“黄金时间”。这里又有一个小技巧帮助你发现“黄金时间”:当你发现,你在不断地连拍、不断地按下快门时,客户已经对快门声充耳不闻了,这个时候就到了“黄金时间”。 这时你要改变拍摄方式,不再像前一个小时一样,时不时给他们看看你拍的照片,时不时停下来和他们聊几句,或给一个拥抱。这时你要一直拍,快门不要停。当然,这样你会拍到很多废片,但这会不是关心废片的时候,你需要全神贯注在拍摄上,尽可能多拍,选片的事留在后期解决。 这里我顺便讲一下如何在大量的照片中选出合适照片的方法:Overthink。意思就是在照片特别多的时候不要瞻前顾后、左思右想,相信自己第一眼的感觉与判断,只要照片里有某种东西触动到你,打动到你,留下它!切记,选片不是选完美的画面,而是选择照片带给你的“情感共鸣”! 拍摄后的沟通 拍摄完成后,客户最想知道照片拍成了什么样子。这时摄影师最好能在3天内给客户看一些照片,如果当天就能看到是最好的。当然,再次给他们鼓励也是很重要的,你要对他们说:“你看到你在照片里的样子了吗?非常放松,这种状态非常好!” 给客户看什么样的照片也非常重要,还记得 Money Shot 吗?(在上一期有讲到 Money Shot)没错,给他们看这些照片,因为此时是让客户帮你“宣传”的最佳时机。刚拍完照,很快客户就看到了你拍照片,还是 Money Shot 的照片,他们很大可能会发到自己的 Facebook 或是 Instagram 上,如果这时被他们的朋友看到了,下一个客户就有了。 在最终照片出来前,要继续和客户保持联系,让他们知道你一直在“对待”他们的照片,这让客户感觉到自己被重视。 在交给客户最终的照片时,你要有一个意识:要让他们再次预约你的拍摄。所以要再次确认你是否已经有了他们的邮箱、电话、Facebook 或是 Instagram,再次确认你是否知道他们的生日、结婚纪念日等。在这些重要的日子,给他们送一些礼物,或打个电话,告诉他们结婚纪念日快乐,甚至给他们推荐一些好吃好玩的地方,这是保持情感联系的好方法。如果你还有一些营销的方法,你可以告诉他们,下次你再找我拍,我会给你一些折扣等等。 这里还有一个小技巧:当客户生日等重要的日子,你可以把他们的照片再次发到你的 Facebook,然后通知他们。他们会非常感谢你在这么重要的日子还记得他们,他们很大可能会转发到自己的 Facebook 上,嘿嘿,他的朋友们会又一次看到你为他们拍摄的照片。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醒”,很有可能他们就会找到你来为他们家拍摄。 最后再来一些本次分享会上讲师们的经典语录吧: “家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你为什么要拍的那么完美呢?完美就没有故事可讲了!” “影像就像一面镜子,摄影师的工作就是要让人们通过这面镜子看到自己。” “拍照时不要拍别人喜欢的,而是要拍自己喜欢的,要拍能表达自己的。把每次拍摄、每个客人、每张照片都变成表达自己。记得:你,就是你的作品!” “为什么要拍摄纪实(Lifestyle)的照片,而不是那些‘看上去很美’的照片?因为被拍摄的人永远记得拍摄时所做的一切,记得那些有记忆、有故事、有情感的场景和物件。” “完美主义会杀死我们的梦想和创造力!” “依我这么多年的拍摄经历来看,客人付钱让摄影师为他们拍摄,是想让摄影师做他们自己想做的,表达自己想表达的。" ”It's not about rules. It's about YOU!" 和你一起发现有故事的家庭影像 欢迎在文末评论,喜欢请点赞或分享到朋友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