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村落【60】河北省蔚县南留庄镇白后堡村(86P)

 雨中笠翁 2017-02-16














  

 
 
中国古村落【60】河北省蔚县南留庄镇白后堡村(86P)
雨中笠翁编撰

 
 
 

白后堡村在蔚县西北处居县城10公里,居南留庄镇3公里旧下广公路北,该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以玉米、谷、黍、豆类等小杂粮为主,全村226户,860人该村古村落保护完整,《俠骨风流》《莘相刘罗锅》《趟过女人河男人》等多部剧组在该村拍摄取景。交通便利,两年来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水泥硬化主街道长2000多米,宽5米一万平方米;用红砖铺设居民巷30多条一万平方米;实现了硬化路面全覆盖。新建占地1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标准化公厕一处,安装新型节能路灯太阳能灯,主街道栽植风景松柏树;村周围杨柳环绕,新村路口新建仿古牌楼一座,如今的白后堡村街道平整清洁,整村绿树环绕,夜晚路灯通明。
    村庄面貌的改善,不但提升了村容村貌,村民素质大大提高,这里村民好客热情,勤劳朴实,在村内建设中主动的抢着干有人的出人工,有车出车工,沒人计较出工多少,都以出工多为荣。只要村里需要,只要村委会招呼一声,全村老少都会出来的,这在其他地方早已成为上世纪的场面,而在如今的白后堡村却随时随处可见。这个村从没雇用清洁工,都是村民们自觉主动每天大街小巷清扫的干干净净的。两年来,村里再没有发过丢东西的事,哪怕是谁捡到一串钥匙,一个口罩也会放到村委会,让看门的从广播里寻找失主。工程队施工从来不用雇看工地的,连一个螺丝钉都没丢过。在2013年7月村民苏永发捡到来村采风的北京摄影爱好者的价值上万元的照相机交到村委会,遍寻失主最终物归原主。该事迹被市电视台《民生630》进行了跟踪报道。 
该村是远近闻名的民俗村,村里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拜灯仙”“逗火龙”每年元宵节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为活动日为配合拜灯仙、逗火龙还有活马、旱船、老翁背脏婆、推车、洋鬼子楼、秧歌队等社火,这些活动最大的特点是全部纯手工制做,原知原味各项里面都点着用自己制做的蜡烛,晚上最好看特别是逗火龙,火龙身子一次上18根蜡烛,在表演时不管怎样转动盘旋蜡烛不会灭,也不会烧坏龙的身子,十分壮观。村里泥、木、石、画、毡、鞋、蓆、枊编、秀花、鼓匠、阴阳等老艺人现在还健在。


传统民俗“拜灯仙”,群众在舞动火龙

  “拜灯仙”是白后堡村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动一直在白后堡村传承着。白后堡村的拜灯仙从每年的正月十四开始,三五个艺人们召集村民准备祭祀灯仙用的供品和点灯的灯捻、灯盏、麻油等。点灯所用麻油是各家各户筹集起来的,因为谁家为灯仙奉献麻油转世后眼睛就会发亮,因而筹集麻油时全村人都很积极,而之所以用麻油点灯一则是因为古代没有其他可供燃烧的材料,二则惟有人们自产的麻油燃烧时干净而持久,每次祭拜所需麻油达10公斤左右。至于灯捻则是全村人一起去搓捻。一上午的时间,整个拜灯仙的筹措工作准备就绪。
  下午是点灯的艺人们最紧张的时刻。艺人们要将720个灯盏在层层木架上摆出天官、真武大帝、弥勒佛三位神仙的图样儿和吉祥字样,再把浸泡麻油的灯捻儿逐一插入摆好的灯盏内,然后将麻油过火预热除去杂质灌入壶中,拎壶为摆好的灯盏一一注油。这一过程需要五个艺人一个下午的时间完成,灯仙摆好了夜幕也降临了。
  白后堡村正月的拜灯仙三天所拜的仙人是不同的,正月十四所拜的灯仙是弥勒佛,正月十五拜的是天官,正月十六拜的是真武大帝。之所以三天所祭拜的灯仙各自不同是因为道教宣扬三官信仰,即天官、地官、水官,三官主管人间祸福,而三官中天官主管赐福,亦即人们常说的“天官赐福”,而正月十五是天官的圣诞节,所以正月十五这一天白后堡人要拜天官。正月初一是弥勒佛的诞生日,而这一天黎民百姓都在喜庆,所以正月十四这一天白后堡人还要祭拜他,让弥勒佛在这一天普渡众生,天下和谐。正月十六是真武大帝的诞生日,因而这一天祭拜他,是祈求他镇守一方并保一方平安。
  为了增加节日的氛围,村民们还在灯仙楼附近的十字街口竖起灯仙牌位,并将火神供于牌位上。在堡内正街的房檐、木架上挂起纸糊的排灯和五颜六色的过街纸带,写上吉祥的话语。排灯为十路,取十全十美之意。过去没有路灯,排灯的悬挂不仅让气氛热烈而且又为游人起到了照明的作用。过街纸带常常按月悬挂,平年挂12路,闰年挂13路,寓意月月平安、风调雨顺。
  傍晚时分,堡内庙堂以及大小庙宇开始掌灯、上供。全堡百姓喜气洋洋地走出家门,穿过村巷缓缓走向祭拜场地。民间艺人开始手持蜡烛将摆成图案的灯盏一一点燃。只见灯光点点自上而下,瞬间,一幅喜庆神秘的灯火字画映入眼帘,祝福的字语带着暖暖春意融入人们的心田。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民间艺人将一道巨大的纱幕拉上,遮在外边,灯光由内透出,朦胧中透出神秘,闪烁中映衬庄严,微风轻起,灯仙的眼睛也好似在闪动,而用灯盏摆成的弥勒佛乳房,颤颤的更是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随着,身着盛装的艺人们上供、烧香、祭拜、鸣炮,拜灯仙活动开始了。以灯官为首的一行人等拜祭灯仙后,从原路返回。这时,村民们和观光者自由拜祭,将灯仙请回家中,供于灶王爷神位前,求得当年风调雨顺,吉祥平安。

“逗火龙”是蔚县南留庄镇白后堡村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至今已传承300多年,该村的“逗火龙”与众不同,无论是在制作上,还是耍逗上,都有着其特有的艺术价值,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白后堡村的“逗火龙”与其它地区的“舞活龙”截然不同,其它地区的“舞活龙”是买的,光是个空架子,里面没有灯,晚上观赏性不强。而白后堡村的火龙全部是村里的老艺人们纯手工制作的。 
  所谓的“逗火龙”也就是“耍火活”,一般“逗火龙”身长3丈6,平年为12节,润年为13节,最为费力的是手举龙头的人和手举龙尾的,因为龙头过重,一般为15公斤,龙头略为一动,龙尾就得转好几圈。
  “逗火龙”最大的奥妙就是无论整条火龙怎么翻转,但里边的蜡烛灯头始终向上并且不灭,这也就是其艺术魅力所在。
  白后堡的“逗火龙”最好看是在晚上,在黑暗的夜空中可看到一条活灵活现的“火龙”在空中一会飞舞,一会盘旋,煞是好看,给人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在“逗火龙”时,整条火龙围绕着一个红绣球不停地飞舞,也就是用装有蜡烛的红绣球戏耍火龙。“逗火龙”一般会配有耍活马、跑旱船和秧歌队等民俗表演,再加上锣鼓乐器伴奏,这样才显得更加热闹。
  每年农历的元宵节期间便是白后堡村“逗火龙”的日子,村里的艺人们在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的晚上可以大现身手,他们不仅在本村耍,还要到友好的邻村去表演,很是繁忙。正月十五晚上,艺人们会举着“火龙”到本村的堡门楼上进行表演,由下向上看去,犹如一条真龙在空中飞舞,特别壮观。正月十六日晚上,“逗火龙”的艺人们还要举着火龙到村南的池沿寺做火龙饮水表演,预示着龙壮全村旺。
  在认知所限的时代,拜灯仙让惶恐中的先民有了虔诚的信仰,舞火龙让彷徨中的先民对未来有了真诚的希冀。庄重而神秘的灯仙祭拜活动和激情四射的舞火龙活动合在一起,让白后堡每年的正月十五过得异常热闹火爆。三里五村满怀着虔诚和庄严的村民们的加入,让白后堡的元宵节盛大而荣光,欢乐而祥和。那是一种精神的起舞,那是一种信念的升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