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右冰先生代表获奖作者发言(在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欢迎晚宴上)
(徐右冰先生被评为2013中国书画年度人物)
“你认识徐右冰吗?”全国首届“张芝奖”领奖途中,偶遇中国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陈其吉老师,在他欲意与我交换作品的时候无意间的一句话把我问倒了。这无异于提问一个自称爱好中国摇滚的人是否认识“汪峰”,然而由于我的“宅”,还真是没答上来。因此,我不得不去认识徐右冰。
认识一个人,我从眼睛开始。那是怎样的一双眼呵。悲悯,所以有了工笔菩萨的慈爱之心;沧凝,所以有了写意金石的浑朴之气;坚忍,所以有了小楷的劲脱之姿;担当,所以有了篆隶的扛鼎之势;淡怡,所以有了行草的萧散之风。万般神态,千种风流,宇宙生命大象之体感动于中而流于目,不一而足。
于是,我便懂得了他。
我深深懂得了他为人初之善境如何于依依青山、盈盈绿水之间萌发、奔流,融汇之后转而又泽被乡父的赤子之心。路遇一位位看似熟悉却又陌生的乡里老者,便将一沓沓或一千、或两千元的人民币捂塞到他们已霜裂的手中,那不是慷慨的施舍,而是右冰那份深沉浓厚的乡情。所谓的“衣锦还乡”,不过是那一滴淡墨在其人生画卷基调中的隐润、升华。早已将双亲移居京华共享天伦,而家乡山水的旧景、日下躬耕的乡亲,却时时于右冰的念想之中浮环。一室之内外,右冰先生心中观照的何止故山旧水,却是与天地共生,与万物为一的大善大悲之境。
我深深懂得了他十数年如一日,黄卷孤灯,筚路蓝缕才经营得今日老佛堂的明窗净几、兰萝馥郁,一如我想象中
徐徐春雨面东来,
右苑梅花次第开。
冰似玉精侵屋暖,
好迎幽客坐仙台。
的盈香幽室。然而翻阅右冰先生厚厚地积了几箱子的宋元风格功课画作,眼前浮现的却是多少日夜那阴湿地下室里的桌子上泡着的快餐面!伤痛的膝盖、劳损的颈椎,日渐稀疏的发顶……不断鞭追着白驹过隙,而积淀日厚,岁月何言蹉跎?唯见证着右冰先生漫漫艺途中坚忍负重而上下求索的苦行践真之境。
我深深懂得了他总能邀三五好友身外无物地谈玄论道,仅因凭七分侠气,一份道义。右冰先生成功策划的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获奖书家学术研讨会,集结了十六位获奖书家,名单中没有我,他说因为不懂得“王茁”是男是女,我只能怨父亲给我起的名字“有丈夫气无女郎才”了。活动短短两天,每人数万、总额超百万的资金却是右冰先生左右筹措兼以个人存款为强大后盾的,那是怎样的胆略和气魄,怎能不令书坛道友笃信赖倚,一呼百应。缺席书坛盛宴的何止王茁,然对右冰先生的由衷敬意却因其过人的胆识、对社会的担当而愈加深浓。包容、侠义,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气度与睿智,正是右冰先生大德大美之境的写照。
我曾以“忽如不寒柳风,复似离岸惊龙”来形容右冰先生之艺,其实,能用具象的语言来形容出来的却反而消弥了那似有似无的情趣朦胧、有限无限的时空超越、不设不施的自然天成……于艺、于人,差可意会,何以言传?实难一一。
认真给右冰先生写评论的朋友很多,其中不乏精论。然当真识右冰者,几人?只能说,不认识徐右冰,是一种遗憾。
甲午春,王茁于怀馨馆灯下。
热烈祝贺多次以草书及小楷屡获全国大奖的徐右冰先生在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中首次以行书书体再获最高奖!
附徐右冰先生十一届国展获奖作品释文,欣赏、分享~~
境由心生
“青山绿水,白云出岫,柳岸掩映,鸟雀相还”,我就出生在这样的地方。那里还出生过张大千、陈毅、谢无量……….。气候终年温润,植被长日葱郁,院前清溪环绕。这便是我最初看到的境。同时在我艺术启蒙生涯中也是最初的定格,是我整个人生画卷的基调,而我仅是画面中的一滴淡墨,那是我对艺术向往的初境。
京华烟云,想来十又有二载,一路走来,多少感动,苦乐自知。在窗明几净的案前,在沉繁的书架边,思白驹过隙,叹岁月蹉跎,人尚青而身愈老,落发不为出家,入世浪得虚名。得三五好友,存七分侠气。时有幽人来舍,谈玄论道,常怀感念之心,以顾周遭。是此以为造境。
时辛卯清秋桂子,隔十年而返故里,青山依旧,绿水盈盈,自然之山水无恙,故乡之旧景换颜,见老者之手已霜裂,赤脚立地,年逾八旬而勤耕于朝阳日下。我想,倘若未走出这片大山,我的父辈和我还有我的那些“他们”,亦复如是乎?执乡亲之手而别,依依之,如今在眼历历。我想我能为此做些什么?我在想,那山,那水,那人,此我思之三境也。
辛卯寒月于京华老佛堂
右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