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说的都对,为什么孩子就是不听?答案很简单,很深刻

 轻舞飞扬998 2017-02-16

 


《脾气大的孩子该怎么立规矩》

前些天,儿子小树刚刚过完两岁生日,我和树爸就发现小树有些不一样了。从前相对乖巧的他开始更加有意跟我们对着干,而且总是吵着爸爸抱着他去拿高处的东西,稍有不顺心就大喊大叫,自己认定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才肯罢休。

比如说,小树前些天感冒发烧,我们不同意他再玩水,可是小家伙已经可以自己拿着小凳子站在上面打开水龙头,我们只好一而再地制止他。从开始的劝说不听,到后面的强制抱走,反倒让他对玩水的兴趣愈加浓厚,仿佛捉迷藏般,趁我们不注意就跑去玩。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晚上不肯睡觉,非要拿一些危险的东西,甚至打开房门跑出去按电梯等等,我们的口水费了不少,但收效甚微,直到我慢慢总结出了一些规律。

那就是每当小树提出一个要求时,如果我拒绝得足够干脆和果断,那么他往往不会再继续坚持。而哪怕我有一秒钟的犹疑,或是在原地试图跟他讲道理,则必然会陷入与他不愉快的对峙中去。

每一个幼儿都是察言观色的天才,他能够在大人一个下意识的动作甚至一个细微的表情中,判断自己的目的是否可能达成。

比如说,当小树执意要去拿一个我不允许他去拿的东西时,如果我能够第一时间把他抱走,并随之坚定地告诉他不可以拿,那么他往往就不再坚持。

而如若我没有坚定地打断他的行为,而只是站在原地用语言制止他,或是我的判断时间过长,允许他开了一个小头,再或者是当我抱着他时,顺着他所指的方向迈出了一步,让他感觉到我内心的不坚定,那么此时再想拒绝和制止,便是极度困难的。

父母常常陷入与孩子的对峙中,可能是方式不对。

与孩子沟通,你的行为远比语言更重要

尽管我们都希望给予孩子自由与快乐,但适度的管教总是必不可少。当孩子执意去触碰危险时,或者当他做出在当时环境中不恰当的行为时,我们往往要予以制止。此时此刻,把握住能够快速有效制止孩子的方法,既可以减少孩子的情绪失控,让他们明白规则与界限,又可以免于和孩子进入矛盾对抗的境地。

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对于2岁左右的孩子而言,他们是通过“做”来了解这个世界的。

美国教育家简·尼尔森曾经在她的书中写过:“一个正在‘玩’的孩子,实际上是在努力工作,在尝试新角色和想法、品尝、触摸、闻气味,并做生活试验。孩子们需要时间才能够了解界限在哪里,甚至一些孩子会挑战这些界限,但这不意味着他们是‘坏孩子’,他们只是拥有不同的性情。

可见,探索,是幼儿发展阶段大脑发育的必要条件。有了这样的认识,当孩子做出一些可能违背规则探索行为时,作为父母亦可以放宽心,这并不是一件太大不了的事,无需过度上纲上线,在确保孩子安全的范围内可以鼓励孩子的探索,也是对孩子的发展极具好处的。

而在必须制止孩子的情况下,我们还需要了解的是,每一个在心理上良性发展的孩子,都有意愿想要突破父母设定的界限。而当他第一次想要去做一件可能被拒绝的事情时,他们往往是在试探,想要了解那个界限是否是真的不可动摇,确定大人是否能够说到做到。

而此时,家长常常陷入的一个误区是试图用言语和孩子讲道理,甚至于责备、打骂孩子来逼迫孩子遵从界限。但是,对于孩子而言,其实语言能够起到的作用是十分微弱的,语言往往需要再加工才能够被孩子理解,他们往往更加相信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地以行动拒绝孩子的行为,比如在孩子试图接近危险物品时立刻将他抱离,或者温柔而坚定地拿开他的手,并表情坚定地告诉孩子“不可以”。总而言之,孩子对你的肢体语言甚至表情更为敏感,果断地在行动上让孩子体会到界限的不可撼动,其效果远远优于言语上的说教。

孩子有时不是故意跟父母作对,而是为了试探界限在哪里。

只有家长做到了,孩子才能心甘情愿去做

其实,这一道理在生活中时常可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身教远远胜于言传。孩子本身对于语言传递的内容并不敏感,他们是通过他们的眼睛和感受进行判断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深知睡眠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所以总是要求小树每天在9点之前上床睡觉。

起先,小树的睡眠习惯很好,时间一到就会躺在床上,在我给他讲过一两个故事之后就慢慢睡着。可是,渐渐地,他开始抗拒睡觉,即使全家都关了灯进入睡觉模式,他也要大闹一阵。我和树爸从哄劝,到诱导,甚至升级为呵斥,都丝毫不起作用。

其实对于这件事,我内心也隐隐知道缘由,平常因为小树睡觉太早,我们往往都是把他哄睡之后又爬起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多次被他“抓包现行”。久而久之,他知道我们只是把他哄骗入睡,便也不肯再轻易睡觉了。

明白了症结所在,我们开始重新调整作息时间,我尽可能和小树同时睡觉。因为早睡,所以更加容易早起,看似被耽误的个人时间,换做了早上更为清醒的黄金时间。坚持下来,小树也渐渐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不再抗拒睡觉。

同理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皆是如此。当我们想要孩子去做到某项事情时,当我们渴望孩子能够养成某种习惯时,首先应该思考的不是怎么样跟他说才有用,更不是打骂利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做给他看。

你希望他多多阅读,就不要给他一本书自己却在无休止的追剧;

你希望他热爱运动,就请你也穿上运动鞋,和他一起享受运动的快乐;

你希望他好好吃饭不挑食,那么就不要在吃饭时三心二意,而要和他一起享受每一种食物独有的味道。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孩子同样也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教会孩子成长,孩子教会我们自律和反思。以行动引导孩子,不仅是一种高明的教育方式,更是作为家长对待孩子的一片坦诚之心,唯此诚意,方能收获心中期许的美丽。

更多育儿问题,请看以下视频:


敏感期≠关键期,怎样给孩子一生最好的开始?


《越说“不行”孩子越闹 这才是拒绝的正确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