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诗词之美:沉郁顿挫与幽默讽刺

 杏坛归客 2017-02-16

古典诗词之美:沉郁顿挫与幽默讽刺


○沉郁顿挫


沉郁是指情感的深沉、浓郁、忧愤、蕴藉。顿挫是指诗人采用层层递进的顿挫笔法,将蕴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沉郁悲抑的感情深入有力地表达出来。


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此诗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展示诗人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最后两句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全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诗的境界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幽默讽刺


在诗词中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苏轼《洗儿戏作》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儿孙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此诗表面上写的是孩子的教育话题,实则对官场进行了嬉笑式的讽刺,表现了作者玩世不恭、愤世嫉俗之意。全诗以一个“望”字,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以一个“误”字,道尽了作者一生的遭遇,蕴含着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满腹牢骚。后两句是气话,是颠倒过来说的人生感慨。这首自嘲式的“戏作”饱含了诗人自己大半生坎坷的人生体验,又暗刺那些“愚且鲁”者竟可一帆风顺“到公卿”的时弊。作者将满腹辛酸化为淡淡一笑,戏谑的背后却隐喻着一个严肃的主题,让人去思索去品味。


章碣《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就秦末动乱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首句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史实作为切入点,明叙暗议,用略带夸张的手法揭示了焚书与亡国之间的矛盾。次句紧承首句,又从另一角度揭示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有利天险也不能守住基业。第三句在点题的同时,进一步对焚书一事做出了评判。最后一句以议论结尾,借刘邦、项羽二人不读书之史实抒发感慨。此诗采用了近乎喜剧的表现手法,揭示矛盾,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这样写表面似乎很委婉,很冷静,其实反对的态度和憎恶的感情十分鲜明。这是一种“怨而不怒”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