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咸鱼人生”踩到脚底,想不到马东居然是个这么会作的人……

 夏日windy 2017-02-16

这几天,马东联手马薇薇等人一同出品了《好好说话》一书,以期为大家传授说话之道。




而说到马东,始终脑回路慢半拍的影像菌表示,在《奇葩说》之前,影像菌真的对他知之甚少。

也是在朋友的强烈安利之下,影像菌才看了《奇葩说》,然后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第三季倒着追到了第一季,然后又看起了《饭局的诱惑》和《拜拜啦肉肉》,真的是中毒颇深!

之后又去查了查度娘才发现,妈呀,我的小心肝啊,这胖子居然还挺6!




从推出《奇葩说》声名大噪后,马东又陆续推出了《饭局的诱惑》和《拜拜啦肉肉》,带领着网络综艺开辟出了一个全新的局面,让更多人意识到了网综的巨大影响力。

但是,马东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获得如今的成功呢?

他告诉你,人生就得会“作”!


 

一“作”:这不是我想要的,我要转行!

马东是相声大师马季的独生子,家庭环境优越。然而马季并没有像演艺圈众多名人一样让儿子继承衣钵,反倒从小给马东下了“不准学相声”的死命令。




1986年,18岁的马东只身去澳洲留学,读计算机专业,父亲马季用平生积蓄给马东交了学费,3万元在当时已是天文数字。(惊呆脸)

毕业后,他留在澳洲成了一名IT男,据说当时他一个月的收入几乎等于父亲马季一年的收入!

但是慢慢地,他发现自己过的日子一眼望得到底,而这并不是他想要的。(宝宝有意见了……)




很偶然的情况下,马东就看到了台湾“名嘴”胡瓜主持的脱口秀节目。

然后他就觉得“很好,你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电视节目还可以这样主持啊!

马东虽是一名IT男,骨子里却有着一颗文艺心呢!

毕竟人家粑粑干的就是文艺事业嘛!

虽然始终没有机会学习相声,但马东天生对说话的行当有一种向往,急切想要拥有一个表现自己口才的舞台。

于是,他毅然决定放弃国外优渥的工作,回到国内重新学习电视行业。

可以,这很马东。



台湾主持人胡瓜


但是,已经扔出三万块钱的马爸爸怎么可能就此答应呢?让我也不答应啊!

他这样反对自己的儿子:

“你都二十七八的人了,

转型还来得及吗?

怎么一点儿都不成熟?”

可粑粑越反对,马东就越坚持呢!

于是在工作4年后,马东灰回了北京,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电视专业。

之后,已是而立之年的马东进入湖南电视台,开始主持谈话节目。

在湖南卫视期间,马东曾主持过一档节目叫《有话好好说》。

可开播没多久,就因为话题敏感(你懂的),而被勒令叫停。

这次受挫,让马东明白过来,我要转行……

当然不是,他明白过来,要想有足够的自由,让自己可以随心所欲的说话,地方台还是不行,他要到更高的平台去。

 

二“作”:离开央视,尝试单飞

快40岁了,是不是就应该安安稳稳过日子了?

可马东告诉你,不,人生还长,我们还应该折腾。

2001年,马东参加了《挑战主持人》制片人的竞聘,并成功来到了中央电视台。

你看看,能来到中央电视台就已经说了他扎实的实力了,一般人想进还进不去呢!(摊手)




在央视期间,马东担任过担任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的制片人,全国综艺节目主持人选拔活动总导演。




马东也曾担任过2009年春晚语言类节目总导演,偶尔也说说相声,毕竟有家族渊源嘛!



在春晚上表演相声,向父亲致敬


可是不论马东主持得好与坏,都会被贴上“马季儿子”的标签,即使凭着实力进入央视,也会被人说成是拼爹。

渐渐地,他害怕别人在他面前提父亲的名字,父亲头上的光环成了他的心理负担。




为了证明自己,马东甚至与父亲“约法三章”:

不与父亲同台演出、做节目;

接受采访时彼此不谈对方;

父子俩不同时在公共场合露面。

凭着不懈努力,马东主持的《挑战主持人》收视率在央视综合类节目中名列前茅。

马东因此与窦文涛、崔永元一起,被誉为中国脱口秀的三驾马车,成功洗去了“马季儿子”的标签。




可是,我们的马东同志就又开始不安分起来。

于是他在2012年9月辞职了,离开了媒体人争相前往的央视。

在他之前,只有黄健翔和邱启明。

前者因2006年“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言论引发争议辞职,后者因与制片人理念不合辞职,两人身上都带着些许“不得不”的色彩。



黄健翔和邱启明


相比之下,马东的离职更为主动。

当时马东已完成从主持人到导演、到制片人的转换。

2009年,他担任春晚语言类节目导演,此后晋升央视三套频道总监助理,业务和管理能力得到双重肯定,正处于事业上升期。

你看看,这美好的未来啊,很快就要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了啊!

可我们的马同学,就不!




在此情况下辞职,马东的决定让所有人意外,影像菌的眼镜是掉在地上了。

被问及为何离开央视时,马东说:

“人要有归零的精神,我已经40多岁了,

基本上每隔几年就要全面的归零,

我觉得这么活着才有意义。

其实我要感谢央视的节目,

让我享受了很久。

有这个平台让我发出自己的声音,

已经很满足。”

 


事实上,尽管拼命参与策划,并很快成为了领导,但马东并不喜欢做领导:

“我性格不是特别强硬,

但是我会用自己的方式选择不做,

比如离开。”

当时他的解释是:

“一级一级往上升,这没什么不好,

但我的性格不太适合……

我做这件事(跳槽爱奇艺),

是因为它确实吸引我”。

马东离开央视,同时还带走了牟頔以及她的30人制作团队。

牟頔是央视最年轻的导演,她和其团队曾制作《喜乐街》、《谢天谢地你来了》等节目,可见是个脑洞很大的团队。

于是,直到2014年开始做《奇葩说》,马东开始了自由的飞翔。



 

三“作”:离开爱奇艺,成立米未

新上任的爱奇艺首席内容官马东,许诺这个全是年轻人的团队,他们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去做他们真正想做的节目。

于是,2014年11月,筹备了一年多的《奇葩说》就这样横!空!出!世!啦!

《奇葩说》一亮相,以颠覆话语体系的大尺度和娱乐性,来传达文化和道理,得到了观众的热捧。

不但导师组合“马晓康”(马东、高晓松、蔡康永)成了“无颜值男神”,选手组合“马肖湉”(马薇薇、肖骁、范湉湉)也被捧为“亚洲撕X天团”。

第一季5000万的赞助投入便成为互联网综艺节目的冠名之最。

节目第一季的总播放量为2.6亿,而到了第二季,仅第一期节目的总播放量就达到1.5亿。



“马晓康”和“马肖湉”


马东在爱奇艺期间最亮眼的成绩单就是《奇葩说》。

这档面向90后的“严肃的辩论节目”(科科),以极致娱乐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多元文化的窗户。

马东在某次采访时说:

“现在大家都说一样的话,

要么正能量,要么非常主流,

没有更多的声音了吗?

现在的说话类节目,

观点太单一、太主流,

但生活中我们不是这样的,

我们需要真话。”

于是《奇葩说》确定了节目要做的方向,提出:“向世俗既定的黑白对错宣战。”

在《奇葩说》里,他够作的个性也给节目带来了好多笑点。

例如,他的不调侃嘉宾会死病频繁发作,逼得嘉宾时常想鞭打自己的经纪人接错通告,作到彼此要友尽。




但事实上,在一开始,这个以“奇葩”为卖点的奇葩辩论节目并不被人看好。

马东在后来的访谈里曾多次谈到当年拉赞助时的各种“血泪史”。

求爷爷告奶奶,才拉来金主陪他“玩”。

如今,马东一手拉扯大的《奇葩说》,已经成为头牌网综节目,自己不仅担任着爱奇艺的首席内容官一职,全面负责爱奇艺的内容采编及制作工作。




但素!我们的马东就是忍不住作啊!

明明都有了《奇葩说》这么牛逼闪闪的节目,可马东还是觉得与想做的事有距离。

于是,马东离开了爱奇艺,开始了创业之路。

讲道理,要是影像菌我,哼哼,那是赶也赶不走!

2015年9月5日,马东在《奇葩说》上首次公开承认辞职,自己创立了米未传媒并出任CEO,开始了独立创业。


作为掌舵人,马东之后又推出了《黑白星球》、《饭局的诱惑》、《拜拜啦肉肉》。

而他自己也亲身上了《拜拜啦肉肉》,开启了另一种与众不同的新作法。

明明就是个胖子,还要拖着个60后的身体,去参加80、90后的健身真人秀。

你说要不要拼上老命?

在第二集平板支撑搭积木活动中,他涨红了脸苦命支撑。




在四项接力赛中,明知是已输的结局,他还要坚持完成比赛。




他后来说道:

“你很难想象一个人在瑜伽球上蹦来蹦去和你端着一只鞋为了把水运过去……

这件事跟减肥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它是一个人和自己的一个瞬间的较劲。”

也正是“作”,让我们看到了敢于挑战、执着追求的马东。

马东一直强调,自己是好奇心驱动的那类人。

在爱奇艺的管理工作虽然也能满足好奇心,但他还是觉得自己的本质应该是创作。

“我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一个单向上,

在感兴趣的内容上垂直发展。

(这样)第一是更符合我们自己;

第二,在爱奇艺更多的是管理工作,

但是在创业公司,

我是创作者,两个比重不一样。

创业公司我可能创业工作会大一点,

管理工作会小一点。”


在如今的 “娱乐时代”,马东认为内容产品卖给观众的是愉悦,本来就应该超出用户的想象。

马东和米未小伙伴制作项目的时候,会从社会的流行背景、时代感等出发,制作颇具新意的内容产品。

“我们不是提倡简单的娱乐精神,

而是娱乐代表着未来。”

马东老是称自己是“出生在60年代的90后”,这当然指的是他身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安稳人生的质疑,以及对内心里一把火的追寻。

 

————我是污力滔滔的总结分割线————


对于《奇葩说》,很多人这样觉得:

知识与综艺齐飞,鸡汤与狗血齐洒,

高端的辩论与低端的撕X齐下,既能上升到高大上又能俯就到下三滥。




很多人这样看《拜拜啦肉肉》:

完全摆脱了用“减肥过程”和“减肥效果”来吸引眼球的节目模式和价值关键,

颠覆了减肥类节目的固有观感,上演了一场花式减肥秀。



 

对于《饭局的诱惑》,很多人这样觉得:

马东、撒贝宁、尼格买提、张大大和侯佩岑,

五个人都经历过主持界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血雨腥风,

来自不同的5个地域,不同的年代,各自有不同的风格,

最终机缘巧合坐在了《饭局的诱惑》这张桌子上。

这就是一个互相挖坑陷害彼此的绝佳时机啊!




其实,马老师“作”的地方很多啊!

这里再举一个“总是被忽略和忘记”的细节——马老师那“drama”的服装啊!

你们难道没有发现,马东是第一个,在综艺界勇为先锋开创“百变浮夸西服风”的大(年)牌(老)主持人吗?




说到底,什么样才能算“作”呢?

不服输、不服老、不设限、敢追求、爱折腾,大抵便是如此吧。

这样说来,马东实在是个很“作”的人。

正是因为“作”,他跳脱出了自己的职场困境;

正是因为“作”,他开始执着于追求梦想;

正是因为“作”,他不让自己陷于安逸的环境,努力让自己前进。

正是因为够“作”,所以他说起话来又真诚又准确,对节目节奏的掌握也很精准。

这样有才华有涵养又有幽默感的男人,实在是太招人喜欢了!

颜值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真的是配说“能力之外的都等于零”这种话的人!

于是影像菌逐渐明白,什么叫做“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反观我们己身,或许我们正在求学,一面不喜欢如今的学校,一面却又不敢踏出考研那一步;或许我们正在工作,一面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一面却又劝慰自己安稳,心中总是举棋不定……

可是,人生苦短。

与其将时间浪费在纠结上,不如跟着自己的本心,好好地“作”一次。

这一次,不为别人,只为自己。

这一次,不求成功,只求心安。


戳这里,影像菌躺平任你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