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是白马井拜年的日子,这天所有庙里的神像都要被方中壮年抬出来,人们敲响欢快的锣鼓,手舞足蹈,送神游街。家家户户点响鞭炮迎神,祈祷神灵进家保佑其一年的平安幸福和富裕,是谓"迎神"。

白马井镇位于海南岛儋州市的中北部,与洋浦港一水之隔。据传,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军队南征交趾到此,兵饥马渴。当时有一匹白马用蹄踹掘旁边草地,顿时甘泉涌出,解除饥渴之虑。后人在泉地掘井,定名为"白马井",又称"白马涌泉"。

马井人讲儋州话,属粤语地方语系,所传承文化与粤港澳地区相似,有异于操海南话(闽南语系)的海南大部分地区。马井旧时以"里"分居住界域,恰如广州有"三元里"等。这个滨海小镇自古分1至5里,每里设1至2个庙,供奉的多为历史人物,如汉代马伏波将军(白马井的由来与其相关),三国关羽等,以镇守一方,庇佑百姓。在民间影响深远。

白马井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民间组织活动丰富多样。每年的正月十六是白马井镇的拜年日,在当天,白马井百姓都会自发举行热闹非凡的迎神舞龙游街活动,人神共舞,各竞风流!曾流传这么一句话:"十六未了年未了",意思就是还没过十六就不算过完春节!可见,白马井对神灵的敬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正月十五晚起,各神庙、祠堂的神像从庙中被请出来,安坐在精美的大轿子里,集中排列大街上,人们点香摩拜,燃放烟花爆竹,敲打锣鼓,祛除鬼怪,祈祷来年吉祥安康。

正月十六,迎神"大戏"开始,伴着神的出游,人流和传统民俗表演队伍集中出行,人神共乐,队伍浩浩荡荡。从白马井涌泉大街到白马井一里、二里、三里、四里、中间巷、上头村等,一条条舞动的彩龙,一串串劈啪作响的鞭炮,镇上人山人海,因为除了白马井地区,周边乡镇的群众也赶过来,上午,居民们舞龙舞狮、推着有小孩扮成古人坐着的"走马灯"、大人扮演古人的迎台角等进行巡街。

巡游中,抬大神轿的后生哥晃动着轿子,振幅与同行的人们有节奏的呐喊声同频共振,产生的效果气势如虹,high翻整个镇;由渔民舞动的大龙,大而灵动,显示出南海渔民的力大无比,舞龙人沿袭汉代兵卒着装,以纪念马伏波将军;少年儿童扮演的八仙过海的古装角色引人入胜;马井的妇女不仅会做生意,敲起山鼓来,节奏感让音乐人都自叹不如;东坡遗风满儋耳,诗乡歌海迎宾客。

家家户户都会设酒宴招待亲友。亲朋好友也会从各地赶来拜年,饮酒行令,共庆佳节,共话一年好光景……很多外地的朋友也慕名而来,感受这万人闹元宵的盛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