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来,在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其中,玉石文化在我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中华文明的奠基石之一。玉石文化的发展集中体现在玉器造型的变化,纵观玉器的发展历史,每个时期玉器造型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有着深刻联系。因此,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玉器造型特点,不仅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古人的审美观点,而且对于今天的创新创造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殷小金作品《多交好运》 史前、夏商时期: 人类曾经历过玉石不分而采用玉石作为工具的时期,主要原因是人类对玉石认识不深,当玉石的质美、声美、色美被人类发现并被有意加以利用时,玉制的装饰品和作为祭祀和礼制工具的玉器便出现了。这时期玉器的造型多以模仿人和动物或幻想中的事物雕琢而成,以人和动物形体为造型的玉器分布相当广,这说明先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其造型多取用他们所熟知的人类自身和动植物。以上为史前时期人类对玉石的认识,由于这一时期人类还处于对外界认识的朦胧期,因此,这一时期的玉器造型具有写实性和幻想性。如写实性的鸟、燕、蝉等模仿性玉器造型以及幻想性的神灵动物如猪龙,勾龙等。伴随着人类对玉石的逐步认识,人们掌握了一定的石器加工技术,在不断制造石器的过程中,加工技术日臻完善。 殷小金作品《相濡以沫》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社会产品开始有了剩余,生产资料被私人大量占有,社会出现严重的贫富差距,产生奴隶社会。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玉石这一特殊品种被“贴上”特殊“标签”,玉器的祭祀宗教性被进一步与礼制相结合,出现大量的礼器并且系列化,从而使玉器具有更多、更明确、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殷小金作品《龙鱼》 在商代,经济的发展,贸易往来的发达,为玉雕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更由于满足奴隶主贵族的特殊需要,商代玉器的制作规模和工艺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商代早期和中期的玉器造型继承了夏代玉器造型简洁的特点,多以小型片雕或平状半浮雕为主,商代晚期,为满足社会的需要,玉器造型丰富多样,同时,人物、动物都形象生动、刻画细致、造型优美。人像注重动作与表情自然随性;动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飞禽、走兽、虫豸类动物,也有具有宗教和社会意识的制品,如:龙、凤、仙鸟等。 殷小金作品《荷韵茶则》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西周玉器分为礼仪仪仗器、装饰品和生肖类三种。西周因很长时期与商并存的缘故,西周时期的玉器在早、中时期,造型、风格基本沿袭了商代的特点,玉器造型主要以动物形貌为特点,直到后期才形成独特的西周风格。由于,周代统治者非常重视礼制的建立,从而大大促进了礼仪性玉器的发展,礼仪性玉器成为西周玉器发展的最大特色。礼仪仪仗器主要包括璧、琮、璜、戚、戈、斧等。 殷小金作品《自有春风消息》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应用,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迅速发展,玉器有很大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区别商,周玉器造型,春秋时期动物形佩有所减少,柄形饰消失,盛行复合佩饰,玉器造型主要以片雕为主,很少见圆雕,讲究对称。战国时期人们更加重视玉,玉器的种类较前代大为增加,五光十色,有各种玉环、玉龙形佩,玉鱼、马蹄形串饰等,玉器造型变得丰富多彩,并出现了众多令人叫绝的精美佳品。 随着社会发展,西周以来繁琐的礼仪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剧烈变化,礼玉逐渐被佩玉取代,至战国,佩玉已成为玉器生产的主流。 殷小金作品《节节高升》 汉代: 春秋战国时期佩玉之所以替代礼玉成为“风潮”。这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比玉于德”,儒家提出“玉德”的高贵品质。汉代的儒学家们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先秦诸子的贵玉思想,并将“玉德”的内容进一步实用化,提出“玉有六美”的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和厚葬之风的盛行,使得汉代成为中国玉器发展的又一高峰期。至汉代,礼玉的重视程度开始降低,装饰性的玉器和生活用玉器成为玉器设计和生产主流。 殷小金作品《仿古龙凤牌》 汉代在玉雕造型艺术上追求雄浑豪气、气势昂扬的特点,此类特点不仅表现在一些传统造型的玉器上,而且在众多新种类的玉器上也有体现,出现了一批精湛的圆雕玉器,其造型构思活跃,不流于形式。在手法上摆脱了式样化的古风,朝向写实方面发展。和商代时期的特点相比,汉代动物玉雕总的风格是善于抓动态,多以表现动物的活力和精神。 殷小金作品《荷语》 明清时期: 汉代以后,魏晋南北朝的玉器承袭汉代玉雕豪放雄健而又飘逸洒脱的风格,玉器发展至宋、辽、金、元时期在唐代的基础上,玉器造型反映生活气息和世俗化的倾向更加明显;明清玉器渐趋脱离五代、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逐渐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明清时期玉器发展是与社会文化生活的有着极大联系。皇室贵族用玉的大量增加和玉饰成为身份的标志以及文人玩玉成为时尚,也使得明清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也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明代玉器的造型复杂丰富、有花鸟、人物、动物形状、图案等。 殷小金作品《蝶恋花》 一般来说,花鸟多带有宋元遗风,人物多体态肥丰,五官线条简单,两腿交叉较多。而动物造型则蹲式较多,形象不够逼真。清代玉器造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仿生写意玉器,包括直接以动植物作造型或者融合自然景致和人物故事。另外,清代玉工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集阴刻、阳刻、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艺术风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糅合变通,创造并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治玉工艺。 个人简介: 殷小金,江苏扬州人,国家玉石雕高级技师、江苏省玉雕大师。生于玉雕世家,17岁开始学习玉雕创作,从艺至今已有20余年。殷小金长于小件创作,其作品雕琢精致,线条简洁;风格温婉细腻,深得自然之妙。方寸之间,蛙鸣虫语,鸟语花香,可谓丝丝传情,玉界素有“花鸟传情”的美誉。2011年创办“小金玉艺工作室”。“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制玉理念,来完善玉材本身的不足,并赋予其主题与思想”一直是殷小金的治玉之道。这样的设计理念,使得殷小金的作品更多的展现出一种诗性、一种情怀,若隐若现却一直都在,灵动、细腻而又精致、含蓄。 在传承中创新,亦在创新中坚守传统的韵味,这,就是殷小金;这,就是小金玉艺。 部分获奖情况: 2013年作品《鱼水之欢》获百花玉缘杯铜奖 2013年作品《荷塘清趣》获“玉龙奖”银奖 2013年作品《吉祥》获“百花奖”金奖 2013年作品《时来运转》获“百花奖”银奖 2013年作品《国色天香》获“百花奖”铜奖 2012年作品《龙》获“百花玉缘杯”优秀奖 2012年作品《大吉祥》获“百花奖”金奖 2012年作品《相濡以沫》获“国石杯”金奖 2012年作品《相濡以沫》获“陆子冈杯”金奖 2012年作品《多交好运》获“陆子冈杯”银奖 2012年作品《金玉满堂》获“百花奖”银奖 2011年作品《五子登科》获“陆子冈杯”银奖 2011年作品《金玉满堂》获“陆子冈杯”铜奖 2010年作品《如意》获“天工奖”铜奖 2008年作品《白菜》获“百花玉缘杯”铜奖 ―――― 出版/文案/专访 ―――― 守住手工艺 传承汉文化 《守艺中国》工艺美术平台,更多玉雕资讯精彩等着您哦! 感谢关注,欢迎转载…… ――― 往期文章推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