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个申明,大约两年前,吴师开了一个群,要他的学员系统的,完整的学 习老论,所谓系统和完整,就是凡是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的文章全部学,每一 篇都不能少。而且慢读.细读.精读,也不求一目十行,做样子,对拳理也要入内 透里,深刻钻研。 因为我一开始跟吴师时,他就叮嘱我读《老论》,所以,一开群我己经读了 半年多了,所以,吴师鼓励我写心得体会,其时我 57 岁了,吴师希望我带头写, 为青年人做个样子,所以我一直写心得,算下来对《老论》的十多篇文章写过两 轮解读,文字超过 100 篇以上,其中 70 多篇叫《闲聊太极》...... 吴师对我说:以一个初学者的心得,对初学者最有助益,说大家也受到一些 启发,认识上有所提高。我对吴师说:其实,受到帮助最多的人是我,因为写东 西,自己要读,要背,要查,这个过程,自己从太极白丁到有点感悟,真正了解 了什么叫内家的内。 太极者,无极而生,(第 一句:“太极者,无极而生。” 太极源于“无极”,无极是一 个无形无象的混沌状态,以其 无味、无声、无色、无始、无 终,无可指名,指派生万物的 本体。统一体,指事物或过程 和图像之圆形。 第一句:“太极者,无极 而生。”太极源于“无极”, 无极是一个无形无象的混沌 状态,以其无味、无声、无色、 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指派 生万物的本体。统一体,指事 物或过程和图像之圆形。 混沌状态是未分阴阳,具体行工而言,起势之前就是无极状。“无极而生” 是明朝大家周敦颐所著《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靜, 靜而生阴,靜极复动。一动一靜,亙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动到极致而靜,靜到极致又开始动,周而复始,转啊转,生生不息。两仪是 什么?天阳.地阴,《道德经》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来注解。 有了天地,生了生命,产生万物。太极拳“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王 宗岳)”。太极之变,无可数计,一动一变,无中生有。但不管怎么变,是阴阳 之变的大道至简,他的变因是阴阳。太阳地球都在转,转,就是变。太极为什么 难?是变化难。掌握变化的规律(所谓“道”更难。) 周敦颐(1017 年―1073 年),原名敦实,别称濂溪先生,又称周元皓,因避宋 英宗旧讳改名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五子之一,程朱理学代表人,道州营 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学界公认 的理学鼻祖,称'周子'。我 20 多岁时,恩师周坚白,教过我一篇《古文观止》 名篇《爱莲说》,其中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一辈子不会 忘,沒有人敢再写“莲”。一辈子刻骨铭心地爱这篇巨作。 此后没再看到周子佳作。2013 年?吴师叮嘱我学老论,不想我又遇到了周子《太 极图说》,真是感慨和敬畏大儒的博大精深。太极图说乃纯哲学名著,希望有人 感兴趣。太极二字,孔子有过解释:“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是说大到没外了, 小到无可分割。图:太==最大 最小。 马云的太极,我为什么诟病他?因为他只有大,没有小。而且大错了地方,他不
是意气大,是四肢拉直。他没有小。 感恩我们的祖先,造出了“太”字,它融入了最伟大的哲理,它把世界上最 大最小一律装进去了。只用了“一丿乀丶”4 个笔划,真是不可思议。 太极拳大小怎解?大的是意,意放出去,八面支撑,放出去。小呢?蝇虫不 能落,一羽不能加。李亦畲说:“备极精巧。”细腻到极致,决不是大砍大杀。 所以,舒展的陈杨大架,紧凑的武吴孙小架都能成为不折不扣的太极,“而 理惟一贯”,只要里面有阴阳。太极之意不惟阴阳,它首先是讲阴阳要变,《易》 字就是“变”字,不变==靜,靜==无极。除了变,除了阴阳,还有什么?答:相 对论。 看图 这两个眼什么意思?它启示任何亊物都有相对性,黑不是全黑,黑中
有白。白不是全白,白中有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是事物的组成部分,没
有纯而又纯。前几天吴师还对我说:实腿不能全然站死,要有腾挪之意,要有轻
意,不然就==死脚。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姚明高能打大球,你叫他打斯 诺克弹子试试看? 丁俊辉可以打弹子,你叫他去打篮球? 所以,都有相 对性。 在太极中,不可有极端思想,太极的中正,就是认识上不能偏颇,刚而纯刚, 柔而无骨,松而不懈,神而有敛,是谓“不偏不倚”,你思想上没“不偏不倚”, 身上,拳上怎么避免“不偏不倚”? 刚而纯刚,柔而无骨==偏颇 松而不懈, 神而有敛==中正 我起先认为:“不偏不倚”, 就是人不东倒西歪,揺摇晃晃。现在想来,真 想自抽。 整理人:山西-浓咖啡 安般太极,可以速成的太极! 安般太极:dingbo_0825 苏州丁波:857297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