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内容,其考查方向一般有两种:一是用固体药品直接配制,二是用浓溶液稀释配制。内容不难,但涵盖的知识还是很多滴,系统的学习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你们准备好小板凳了吗······ (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用固体药品直接配制 1. 计算: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
举例: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的质量=50g×6%=3g 水的质量=50g-3g=47g 2.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固体药品,放入烧杯中。
3. 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可近似看做1g/cm3 ),倒入盛有固体药品的烧杯中。
4.溶解: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直至溶质全部溶解。
5. 装瓶: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
6.贴标签:给装入配制好的溶液的试剂瓶贴上标签(注明药品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放入试剂柜中。 用浓溶液稀释配制 1. 计算:计算所需浓溶液的质量和所需水的质量。
举例: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水的质量=50g-25g=25g 2.量取:用量筒量取浓溶液和水(接近所需体积时改用胶头滴管)并倒入烧杯中。
3. 混匀: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4. 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 5. 贴标签:给装入溶液的试剂瓶贴上标签(注明药品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放入试剂柜中。 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
1. 使用天平时“左码右物”,且使用游码; 2. 称量好的固体药品倒入烧杯时,称量纸上残留少量固体; 3. 称量前,天平指针向左偏; 4. 量取浓溶液时俯视读数; 5. 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1.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2. 溶解时,所用烧杯内壁有水珠; 3. 装瓶时,试剂瓶中有水珠。 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
1. 称量前,天平指针向右偏; 2. 所用砝码生锈或沾有油污; 3. 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
1.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2. 量取的水没有完全转移到烧杯中。 |
|
来自: 小绵羊佩蕾书社 > 《初中化学复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