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势力大增,美国开始掌握世界经济霸权(注意,此时美国并没有取得世界霸权,这里只强调经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平衡,德、意、日法西斯国家通过片面发展军事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发动对外战争来解决经济危机,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敌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以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克服了经济危机,并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起来。(2)社会主义:苏联也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二战中打败法西斯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 3、国际关系方面:一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突出表现为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两个方面。 第五阶段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及其演变(1945-现在) 【阶段特征】本阶段从1945年到现在,这是革命与战争逐渐转向争取和平与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冷战共处和激烈竞争的和平共处时期;还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发展及对全球影响深化扩展时期。 【基本线索】 1、政治方面:(1)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英国在对外政策上开始依附美国,法国徒有其大国虚名,德、意、日法西斯成为战败国,不再是国际上的主角,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格局。70年代又形成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2)社会主义:二战后,欧亚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大多数国家(除南期拉夫)都仿照苏联,建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来,其弊端日益暴露,各国相继开始了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改革,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过程中出现重大挫折,导致连续的政治动荡,最终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经济方面:(1)资本主义:a。二战后,经过短暂恢复后,借助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资本主义经济在50年代到70年代初,进入相对稳定的高速发展时期,被称为“黄金时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日本和联邦德国经济发展尤为突出,西欧国家加快合作步伐。 b.以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为起点,资本主义各国进入“滞胀”时期。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形成了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发展新格局。 c.80年代美国经济复苏,90年代出现繁荣,但除美国外,西方其它国家经济增长并不明显。(2)社会主义: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除南期拉夫)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而发展困难重重。中国在经历曲折之后,开始了符合本国国情模式的探索,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国际关系方面: a.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全球性的特征更加突出,联合国成为国际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织。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被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的雅尔塔体系,这也是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冷战”的对峙时期。两大阵营内部也充满了矛盾和斗争,在更大的范围内,则是美苏争霸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崛起后的复杂斗争。 b.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苏联和东欧剧变后,美苏两极格局和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瓦解,世界呈现多极化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方面 5、现代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特点、影响) 二战后期开始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重点)其规模、深度、影响远远超过前两次工业革命,呈现出新特点,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在文学、美术、音乐和影视等方面取得杰出成就。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