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的父母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都会犯这个错误!

 昵称30134560 2017-02-17

关键词:走心



2017年寒假跨年集训报名正在进行时......


既有“走心”,又有“破冰”

过个大年,我就华丽转身啦!


2017年1月20日至2月3日15天寒假跨年集训

让我们用“成长”来迎接2017年春节的钟声


400-9917-186    王老师



作者:赵老师



早上出门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


孩子初二,根据妈妈的描述,孩子智力条件不错,学习态度也有,但最近状态不太好,主要原因就是在学校里,受到了打击。


什么打击呢?


听来让我很诧异:


一个班里大概60个孩子,每天收作业老师只收前30名的,后30名就不管了,你们爱咋咋吧;


每天上课,老师只给前30名上,后30名不带得管,你们爱听不听吧。


总而言之一句话:


分而治之,学习好的,老师很上心;学习不好的,老师就不屑于管了。


孩子遭此待遇,很是灰心丧气。


他觉得老师已经放弃他了。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在青春期这样一个敏感的年龄,其实是很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的。


因为,他要根据外界对自己的看法,来界定自己的位置。


不过,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运气,能够在青春期或者整个成长期,遇到一位春风化雨的老师,遇到一个平等博爱的学校。



理想化的孩子,遇到千疮百孔的现实,颓丧甚至气愤,很正常。



所以,不公平,是青春期孩子经常挂在嘴上的一个词。


既然,不公平,或者看不惯,是我们每一个孩子都不可避免的事。


那么,我就不关心学校的做法了。


转而,我很关心这位妈妈的引导。


所以,我很好奇这位妈妈面对这种情况,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这位妈妈讲:我跟孩子说,你看,这都是你自己招的,从现在开始,你看得好好学习呀......


毫无疑问,这是我们很多父母习以为常的一种沟通方式,或者说沟通策略。


比如:


“你看,老师对你这么好,你可要好好学习呀,要不会让老师失望的......”


“老师这样对你也没有什么错呀,谁让你之前没有努力?”


“如果你再这样下去,高中都没得上的.....”


“你不好好学,以后考不上大学,这一辈子都低人一等......”


“虽然你英语学得不错,但是你的数学还不太好,你看人家某某某,数学每次都考100分哪!”


......


这种沟通方式背后,隐藏着父母一点点不言自明的小心思:


就是希望自己的话,能够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从而让孩子产生知耻而后勇的学习动力。


因为压力产生动力嘛。


于是我们的父母,在每一次跟孩子沟通的时候,甚至平时闲聊的时候,都忍不住要捕捉住每一个契机,来给孩子施加压力,幻想由此可以唤醒孩子的动力。


可是,每次用完,似乎看不到一点效果。


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没有停下来去反省我们的沟通方式,反而大多数父母归罪于自己的压力施得还不够,于是赶紧加紧,再加压加料,最后发现,孩子似乎索性躺倒不干了。


这就像什么?


打个比方,你想把一个螺丝拧开,可是方向走反了,劲使错了。


你拧了半天,都没有拧开,你不去反省自己是不是拧反了方向,反而认为是自己的劲使得太小。


于是,你卯足了你所有的劲去拧这个螺丝,是的,终于拧开了,但是,螺丝拧坏了。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充斥着这些反方向使劲拧的这种错误方式。


那么,这种施压的沟通方式,究竟错在哪里了?



1、压力带来的并不都是动力。



压力带来的,更多是烦恼。



如果你每天做饭,饭菜一上桌,你的丈夫和孩子,就坐在那里横挑鼻子竖挑眼说:


“怎么每天做的都是这些饭?!就不能换换花样?!”


这是一个压力。


你会怎么讲?我想,大多数主妇都会这样骂回去:


“有本事你们自己做去,老娘不伺候了!


而如果饭菜上桌,丈夫和孩子就操起筷子,欢快地吃起来,一边吃还一边竖大拇指:


“我老婆做的饭,就是香,怎么吃都吃不腻。”


“就是,我老妈做的饭,那是看上去平凡无奇,吃起来回味无穷。”


哪怕是反话,都讲得这么贴心。


你看,你下次做饭的时候,是不是就要郑重其事地想一想:


“今天搞点什么花样,喂喂那两只馋猫。”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花到干活上,而不是花在情绪上。



你给他的压力,他内心就要和压力斗争,因为没有人是愿意被动承受压力,要么战胜它,要么卸下它,等他斗得精疲力尽,学习的劲,也就消耗光光了。


所以,再说一遍,再说一遍:压力背后不是动力,而是烦恼。


很多孩子听多了父母话里话外的音,烦恼一多,就想找个地方躺着。


不愿意再想,一想就累嘛。



2、很多学习问题,不是压力不够带来的。



我们总想给孩子施压,为什么?


因为潜意识里你认为,孩子今天学习不好,是因为没有压力,没有危机意识导致的。


这个观念本身是错误的。


这就好比一说某人在创业,或者在异乎寻常地工作的时候,我们就说他是爱钱,是赚钱的压力逼得他不断奔跑。


可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怎么解释,这个人已经创业成功,功成名就了,还是那么勤奋地在工作?


学习好也是同样如此,那些学习好的孩子,并不是因为压力大而努力学习,而是他内在有一种精神在驱动他去做一些事情,或者他的有充分足够的兴趣在此。


学习出现困难,背后的原因也很多,比如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不是正确、孩子做事的习惯是不是到位、孩子的精神发育是不是健全、孩子的价值观是不是正向......


这很多东西都不是孩子可以掌控的。


不是我不会动脑筋,你给我一个压力,我就会了;


我不成熟心性不定,你给我一个压力,我就定了;


我人生观有偏离,你给我一个压力,我就正了;


......


解铃还须系铃人,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就就事论事解决哪里,而不是一撒手,都推给压力不够。


这种一刀切的作风,在工作中我们不提倡,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更不提倡的。


病根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下手,就在哪里做工作。


孩子思维方式有待提高,我们就帮孩子调整思维方式;


孩子价值观有偏离,我们就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OK,是不是就可以了。



教育是工笔画,要一笔一笔很有耐心地刻画,可是我们幻想的是泼墨,哗一下,搞定。



施加压力,成了我们很多不愿意耐下性子来做工作的父母的一剂万能药



3、压力80%的时候,对孩子起的不是好作用,而是反作用。



有一首词这样讲: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人只有在成年之后,涉世颇深之后,才能知道什么是愁。


因为人间百态看得多了,自然知道什么叫压力,什么叫艰难。


孩子是不知道的。


尤其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喝,每天什么责任义务都不担,父母就是一门心思让他去学习。


他哪能知道什么“考不上大学,你要受穷”“没有文化,你就低人一等”。


这几个字他认得,但这种感受,他体验不到。


对一个孩子,讲一个他压根无法体验到的东西,这是徒劳的。



而且少年时代就是要不识愁滋味,这样他才能健康成长。



在农村干活,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些正在发育中的少年,他出去干活的时候,负责任的长辈一定语重心长地叮嘱他:


自己扛不动的千万不要硬扛,小心伤着。



这种伤着,就是伤着根本,动了元气,会伤到一辈子的身体根基。



不要在你不适当的年龄,承担过重的担子,受到过大的伤害,因为这会影响到你的一生。


在肉体上如此,在精神上同样如此。


如果少年的时候就负累很重,那岂不是过早把孩子的元气,朝气消耗掉,让他变成一个未老先衰的小老头吗?


这样一个没有元气,没有朝气的少年,你又怎能期望他在将来要劲的时候,能够出大力,耐大劳呢?



扛得住,要的首先不是孩子的聪明才智,首先要的是他的气象。



所以我们非但不能给孩子施压,还要解压。


要让孩子在一个无忧无虑的年华,自由自在地放飞自己,一心一意,全情投入地去做学问,做事情。


要让他在压力甚少的环境中,体验真正学习的快感。


有的父母说,老师,哪怕我们不给压力,学校也在给呀。


学校给是学校给,你首先要保证你不给。



而且不给压力,并不在于你不对孩子提要求了,这一点一定一定要注意,因为很多父母要么事事管理,步步紧盯,要么就一甩手,啥也不管了,美其名曰快乐成长。



这都是非左即右的极端搞法。



教育是平衡术,我们不给孩子压力,并不是不给孩子提要求了,而是把我们提要求的点,从对结果的关注上,转移到对过程的关注上



你是怎么做这件事的,远远比你做得好不好重要;


你是如何思考这道题的,远远比这道题你做得对不对重要;


你成长中的每一步,远远比你最后长成什么样子更重要。


这,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



最后:



给压力的教育方式,在赵老师看来就是一个成年人,试图利用孩子的无知,制造恐怖气氛,不断地喊:



狼来了!



没有意义。



最后要么让孩子见怪不怪,不以为意,结果放弃掉对人生真正的警惕;要么把孩子的胆子吓破,变成一个唯唯诺诺,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胆小鬼,什么好处也捞不到的。



所以,不要把你对生活的恐惧,强加到孩子身上。


他们需要的是空气,是水,是土壤,是阳光,是希望,是自由,是茁壮生长的元气。


我们今年暑假走心集训的时候,针对第一期走心的孩子,李波老师重点做了一个工作:



解放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收获到精神上的自由。



因为我们刚一接触这批孩子,就发现他们整体桎梏太重,负担太重。小心翼翼,思维的开阔流畅,对人生的自信气脉都受到了局限。


而只有自由精神,才能有独立的判断,只有独立的判断,孩子才能把他的主张,他的判断,他的思考,他的激情,融入知识的学习中,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相比起那些,因为害怕老师而努力完成作业;因为害怕生存,而努力学习;因为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而循规蹈矩的孩子,



独立、自由、元气饱满的孩子,他们在学业上,给出的将是一份更完美的试卷。



保护孩子,就是保护他的活力和元气。



而家庭,就是给孩子补充能量,补充信心,补充元气的一个地方。



如果孩子在社会上,在学校里已经负累很重,回到家里,父母再给加上一筹更重的负担和压力,那么孩子之后需要的就不是元气满满地上战场,而是找个地方,先眯一会。




阳明教育2017年寒假1月20日-2月3日15天跨年走心集训

李波老师陪你过一个不一样的大年!

宁静优雅的校区:




一排排的书架,只是单纯地呆着,浸润久了,都会有书卷气:






还有,我们可爱的bobo 老师:




好啦,来点去年寒假的:


别忘了我们去年寒假可是还在寒酸逼仄的旧校区。


开课当天,很多孩子都惊呆了,自己爸妈嘴里一直念叨的那个超级厉害的阳明教育难道就蜗居在这么一个不到400平米的小窝里?


呵呵,北京可是寸土寸金呀(好在我们4个月后就换了2000多平米的新校区,今年来的同志们,可以畅快享受了......



环境虽然寒酸,但不影响孩子们热烈投入地工作:




大年夜,孩子们的真情毕露:



2016年大年,bobo老师第一次从初中小朋友口中听到了“李爸”,“李奶爸”的光荣称号,不由得摸摸自己的脸,说:我老了吗?




还有,那些,陪伴孩子,不远千里,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学习的可爱的爸爸、妈妈们:





总有一些人,在你绝望的时候奋起;


总有一些人,在你懈怠的时候依然勤勉;


总有一些人,在你将就拖延的时候,愿意给自己一个新的机会;


总有一些人,在你犹疑不决的时候果断行动;


总有一些人,


他们永远怀抱希望,


无论何时,


都在赶路......


当2017年除旧迎新的鞭炮响起的时候,

希望我们的孩子们发自肺腑地感觉到

一个新的人生图景的展开,

能够用自己灵魂、智慧和学业上的成长,

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开始!


今年过年

我在这里,你在哪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