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痛.旋晕眼黑.眩晕.肾虚眩晕

 书香中医专科馆 2017-02-17

偏头痛偏头风旋晕眼黑肝经风火

 

我的读书馆

一、秘藏安神汤

头痛头旋眼黑

羌活   防风   柴胡   升麻   炙甘草

黄芪   酒知母  酒黄柏  酒生地

加:鹿茸(阴虚内热忌)

羌防柴升草黄芪

酒制知柏和生地

 

二、偏头风---偏头痛---肝经风火

偏头风-----平肝熄风清热

菊花   天麻   川芎   白芷   石膏

藁本   蔓荆   钩藤   全虫   地龙

偏头汤方菊天芎

白膏藁蔓钩全龙

加减:

肝火:---胆草   栀子   黄芩   丹皮

痰多:---陈皮   半夏   胆南星

入络:---桃仁   红花   赤芍眩晕

一、            肝阳上亢-----------眩晕耳鸣、头痛且胀、烦劳、恼怒而眩晕

                                ----------平肝潜阳  滋养肝肾

天麻钩藤饮------------- 

天麻   钩藤   石决明   杜仲   益母草   栀子

黄芩   牛膝   桑寄生   夜交藤  茯神

----肝风上扰所致头痛、眩晕、失眠。

 

二、            气血亏虚----------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心悸少寐、神疲懒言,面色咣白、食少。

⑴、归脾汤--------白术  茯神  黄芪  龙眼肉  酸枣仁  

              党参  木香  当归 甘草 远志  生姜  大枣

-----补血养肝  养心安神。

⑵、补中益气汤---党参  甘草  白术  当归  陈皮  黄芪  升麻  柴胡---中气不足  清阳不升,时时眩晕,面白少神,便溏下坠,

-----补中益气  升清降

肾虚眩晕治用:鹿茸肾气丸、左归丸、右归丸、

六味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


三、            
肾精不足---------眩晕精神萎靡,少寐多梦,健忘、腰膝酸软、遗精、耳鸣。

肾虚眩晕治用 :鹿茸肾气丸  六味地黄丸  左归丸右归丸金匮肾气丸

    、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六味地黄丸加附子、肉桂)

    、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

          熟地   吴茱萸   杜仲    附子  

          肉桂  鹿角胶(巴戟天  灵仙皮)


       山药   菟丝子   枸杞子  当归  

       泽泻  茯苓  丹皮  桂枝  附子

 

四、            痰浊中阻----眩晕见头重如蒙, 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濡滑。

                       -------- 燥湿祛痰  健脾和胃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   茯苓   陈皮   甘草  

天麻   白术  生姜 大枣

====================================================================

左归丸:熟地  山药  山茱萸  枸杞子  菟丝子 

川牛膝   鹿角胶  龟板胶--------------------补肾滋阴

左归饮:熟地  山药  山茱萸  枸杞子   杜仲     甘草   

附子    肉桂

右归丸:熟地  山药  山茱萸  枸杞子    菟丝子    

杜仲    附子   肉桂    当归   鹿角胶----------补肾助阳

右归饮:熟地   山药   山茱萸  枸杞子    茯苓    甘草

 

六味地黄丸

【组成】  熟地黄(24g)  山萸肉(12g)  山药(12g)  
                  泽泻(9g)       牡丹皮(9g)     茯苓(9g)
【功用】  滋阴补肾。

【主治】  肾阴虚证。腰膝痠软,头晕目眩耳聋耳鸣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头脑晕眩:晕眩虽然小症,然而大病皆起于晕眩,眼目一时昏花卒倒而不可救者也,宜早治之。用

 

台党        半夏各三钱       白术       当归 

熟地        白芍各一两       川芎       茱萸肉各五钱 

天麻一钱    陈皮五分 

 

水煎服数剂见效。此汤名防眩汤专治气血之虚不治头目之晕。宜常服方能见效。

 

 

经曰。因于风。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内经论眩。皆属于木。属上虚。仲景论眩。
       
以痰饮为先。丹溪论眩。兼于补虚治痰降火。
       
戴复庵云。有头风证。耳内常鸣头。上如有鸟雀啾啾之声。切不可全谓耳鸣为虚。此头脑挟风所致。有眩晕之甚。抬头则屋转。眼常黑花。观见常如有物飞动。或见物为两。宜三五七散人参附子细辛各三钱,甘草干姜山茱萸防风山药各五钱[1] 阳虚眩晕头痛恶寒耳鸣耳聋或秘旨正元散正元散的别名

正元汤

7.2 组成

人参白术2 ,茯苓2  甘草15  黄耆15  薯蓣1

7.3 主治

命门火衰,不能生土,吐利厥冷,有时阴火上冲,则头面赤热,眩晕恶心浊气逆满,则胸胁刺痛,脐腹胀急。

7.4 正元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红枣1枚(擘),煎数沸,入盐1捻,和滓调服。服后饮热酒1杯,以助药力。鹿茸。兼进养正丹。不效。一味鹿茸。每服半两。酒煎去滓。入麝少许。缘鹿茸生于头。头晕而主以鹿茸。盖以类相从也。曾有服头痛药不愈。服茸朱丹而效。此为虚寒也。若实者用之。殆矣。故丹溪曰。眩晕不可当者。大黄三次酒炒干为末。茶调下。每服一钱至二钱。刘宗浓曰。

 

 

眩晕乃上实下虚所致。

所谓虚者。血与气也。

所谓实者。痰涎风火也。

经云。

上虚则眩。又云。徇蒙招尤。目瞑耳聋。下实上虚。则与刘氏所称。无乃冰炭乎。盖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为实。亦何冰炭之有。然当以脉法辨之。寸口大而按之即散者为上虚。以鹿茸法治之。寸口滑而按之益坚者为上实。以酒大黄法治之。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皆能眩晕。然无不因痰火而作。

 

谚云。无火不动痰。无痰不作晕。须以清火豁痰为主。而兼治六淫之邪。无不愈者。风寒在脑。或感邪湿。头眩重痛欲倒。呕逆不定。三因芎辛汤。冒雨或中湿。眩晕呕逆。头重不食。

 

本方去细辛、芽茶加半夏茯苓。恶风眩晕。头旋眼黑恶心。见风即复作者。半夏苍术汤。升麻 柴胡 藁本各1.5 茯苓 神曲(姜汁炒)各3 苍术(米泔制)半夏各6 生姜10 甘草(炙)1.2

 

风虚眩晕多痰。导痰汤加天麻。肾气素虚而逆者。沉香降气下养正丹。不应。八味丸。

 

风热眩晕眼掉。川芎茶调散。痰厥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黄柏(酒洗)0.6 干姜0.9 天麻 苍术 白茯苓 黄耆 泽泻 人参各1.5 白术 炒神曲各3 半夏(汤洗七次)大麦蘖面 橘皮各1.5痰火眩晕者。

二陈汤加白术川芎天麻。有热。更加山栀、黄芩。七情郁而生痰。亦令头眩。但见于郁悒之人。及妇女辈。二陈加木香丁香白术砂仁

 

早起眩晕。须臾自定。乃胃中老痰使然。古方用黑锡丹劫之。不若青礞石丸镇坠。后用理中丸调理。痰结胸中。眩晕恶心。牙皂末和盐汤探吐。吐定。服导痰汤。劳役过度。眩晕发热者。补中益气汤加天麻。兼呕逆。六君子汤。气虚而喘。加黄 。阴虚火炎痰盛。少加熟附子。煎成加姜汁、竹沥。因虚致眩。虽定后。而常欲向火。欲得暖手按者。

 

阳气不足故也。附子理中汤。淫欲过度。肾与督脉皆虚。不能纳气归源。使诸逆奔上而眩晕。六味丸加沉香鹿茸。名香茸八味丸。肥白人眩晕。清火降痰为先。而兼补气药。黑瘦人眩晕。滋阴降火为要。而带抑肝之剂。胸中有死血。作痛而眩。饮韭汁酒良。产后血晕。见妇人本门。
       
〔诊〕 左手脉数热多。脉涩有死血。浮弦为肝风。右手滑实痰积。脉大是久病。虚大是气虚。
       
石预治司业董方南夫人。体虽不盛。而恒有眩晕之疾。诊其六脉皆带微弦。而气口尤甚。盖缘性多郁怒。怒则饮食不思。恒服消导之味。则中土愈困。饮食皆化为痰。痰从火化而为眩晕矣。岂平常肥盛多湿之痰可比例乎。为疏六君子方。水泛为丸。服之以培中土。中土健运。当无数化不及。留结为痰而成眩晕之虑。所谓治病必求其本也。
       
朔客梁姓者。初至吴会。相邀石顽往诊。时当夏月。裸坐盘餐。倍于常人。而形伟气壮。热汗淋漓于头项间。诊时不言所以。切其六脉沉实。不似有病之脉。惟两寸略显微数之象。但切其左。则以右掌抵额。切其右。则易左掌抵额。知其肥盛多湿。而夏暑久在舟中。时火鼓激其痰。而为眩晕也。询之果然。

 

因与导痰汤黄柏泽泻、茅术、浓朴二服而安。
       
又治松陵贡士吴友良。年逾古稀。头目眩晕。乃弟周维。素擅岐黄。与补中益气数服。始用人参一钱。加至三钱。遂痞满不食。坐不得卧。三昼夜。喃喃不休。仲君孝廉谦六。相延石顽往候。见其面赤。进退不常。左颊聂聂 动。诊其六脉皆促。或七八至一歇。或三四至一歇。询其平昔起居。云。是知命之年。便绝欲自保。饮啖自强。此壮火烁阴而兼肝风上扰之兆。与生料六味除去茱萸。易入钩藤。大剂煎服。是夜即得酣寝。其后或加鳖甲。或加龙齿。或加枣仁。有时妄动怒火。达旦不宁。连宵不已。则以秋石汤送灵砂丹。应如桴鼓。盛夏酷暑。则以小剂生脉散代茶。后与六味全料调理。至秋而安。

 

 

 

调肝安神汤  

 

人参10克(另炖), 麦冬12克,  五味子10克,  香附12克,

酸枣仁12克,       夜交藤15克, 金钗石斛15克,桅子10克,

龙骨20克(先煎), 素馨花12克,

调肝安神,用于心血虚少、肝气郁结而出现的眩晕、失眠多梦、心悸忧郁、烦躁,甚至出现神魂失守症状者。

 

本品归肝经,走经络,善祛风痰而止痉厥。

治风痰眩晕,配半夏、天麻等;治风痰留滞经络,半身不遂,手足顽麻,口眼喎斜等,则配半夏,川乌、白附子等,如青州白丸子(《和剂局方》);治破伤风角弓反张,痰涎壅盛,则配白附子、天麻、防风等,玉真散(《外科正宗》)。治癫痫,可与半夏、全蝎、僵蚕等同用,如五痫丸(《杨氏家藏方》)。五痫丸(医学百科)

 

【药方名称】青州白丸子

【处方】

南星壹(生用.二两) 白附子(二两) 川乌头(去皮脐.半两) 半夏(好白者水浸洗过.七两)

【炮制】上碾为细末,以生绢袋盛于井花水内,摆出末出者,更以手揉令出,以滓更研,再生绢袋摆净为度。于磁盆中日晒夜露,每旦换新水,搅而复澄。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去水晒干,如玉片。碎研以糯米粉煎粥清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手足瘫痪,风痰壅盛,呕吐涎沫,及小儿惊风,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三十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服。如瘫痪风湿,酒送下;

小儿惊风薄荷汤下三五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青州白丸子【药方名称】青州白丸子

【处方】

半夏210    川乌头15    南星(生)90    白附子(生)60

【制法】上药捣碎,罗为细末,以生绢袋盛,用井花水摆,未出者更以手揉令出;如有滓,更研,再入绢袋摆尽为度,放瓷盆中,日中晒,夜露至晓,弃水,别用井花水搅,又晒,至来日早晨,更换新水搅;如此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晒干,候如玉片,碎研,以糯米粉煎粥清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祛风痰,通经络。治风痰入络,手足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涎壅塞,以及小儿惊风,大人头风,妇人血风。

【用法用量】初服5丸,加至15丸,生姜汤下,不拘时候。如瘫缓风,以温酒下20丸,日三服,至三日后,浴当有汗,便能舒展。服经三五日,呵欠是应。常服10粒已来,永无风痰隔壅之患。小儿惊风,薄荷汤下23丸。

【注意】痰热内闭者禁用。

加味青州白丸子--《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

【处方】

附子2两, 天南星2两,半夏2两,    白姜2两,

天麻1两,  全蝎1两,   僵蚕1两,  川乌5钱。

【制法】上并生用,为细末,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风壅塞,斜瘫痪。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生姜汤吞下,不拘时候。

 

玉真散

【组成】  

天南星6g  防风6g       白芷6g  

天麻6g     羌活6g       附子6g

【功用】  祛风定搐。

【主治】  破伤风。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

 

头脑晕眩

本文转载自春梦心语346.头脑晕眩:》

世传秘方集四(344--405篇)

 

346.头脑晕眩:晕眩虽然小症,然而大病皆起于晕眩,眼目一时昏花卒倒而不可救者也,宜早治之。用防眩汤.主治:眩晕

熟地1两,当归1两,白芍1两,焦术1两,

 

川芎5钱,枣皮5钱,半夏5钱,人参3钱,

 

天麻1钱,陈皮5分。

 

台党        半夏各三钱       白术       当归 

熟地        白芍各一两       川芎       茱萸肉各五钱 

天麻一钱    陈皮五分 

 

水煎服数剂见效。

此汤名防眩汤专治气血之虚不治头目之晕。宜常服方能见效。

 


天麻10,双钩藤30,泽泻30,生石决明30

半夏10克,茯芩15克,白术 10克,甘草4克。


服法:上药8味,用水三碗先煎生石决明,俟煎至二碗时,再纳诸药(除钩藤处),前至一碗时,再下钩藤,约一分钟后,取汁,分两次服用。
制片:本方亦可制成片剂。用10倍或者20倍剂量,先将泽泻研成细粉过筛,其余药煎汤浓缩,然后拌入泽泻粉压成片剂,糖衣包裹。每片含生药123,每次服6—18片,一日3次,开水送下。
功能:平肝潜阳,健脾化痰。
主治:内耳性或高血压性眩晕。

 

头晕,脑供血不足  

2016-04-05 12:35:45|  类: 憋气字号

    

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

 

通脉三药;葛根、川芎、丹参。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