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夏白术天麻汤

 学中医书馆 2015-12-30

半夏白术天麻汤
    (《医学心悟》卷4)
    [组成]  半夏一钱五分(4.5g)  天麻  茯苓  橘红各一钱(各3g)  白术三钱
  (9g)  甘草五分(1.5g)
    [用法]  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服。    .
    [功用]  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    [主治]  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等。
    [病机分析]  本方主治风痰上扰之眩晕证。其病多因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水湿内
  停,聚而成痰,痰阻清阳而致。《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
  之。”土虚木横,肝木乘脾土,遂成肝风内动,挟痰上扰清空之证。《素问.至真要大论》
  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性善行而数变,主动摇,肝风内动,则头眩物摇;又痰
  浊上逆,浊阴不降,阻遏清阳,故眩晕之甚,自觉天旋地转,遂作恶心呕吐。痰湿中
  阻,则胸闷。舌苔白腻,脉弦滑,皆为风痰上扰之象。
    [配伍意义]  本方乃风痰为患,治之当化痰熄风。故方中以半夏、天麻为君。半夏
  性温味辛,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力颇强,意在治痰。正如《本草纲目.草部》卷17所
  云:“半夏能主痰饮……为其体滑而味辛性温也。”天麻味甘性平,人厥阴经,善平肝熄
  风而止眩,旨在治风。《本草纲目.草部》卷12亦云:“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人厥阴之
  经而治诸病。按罗天益云: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风草,故为
  治风之神药。”半夏、天麻相伍,共成化痰熄风之效,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故
  《脾胃论》卷下谓:“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
  能除。”白术为臣,性温,味苦甘,具健脾燥湿之能,治生痰之本。  《本经疏证》卷2
  云:“白术治眩,非治眩也,治痰饮与水耳。”与半夏、天麻相伍,标本同治,祛湿化痰,
  止眩之功益佳。佐以茯苓、橘红。茯苓味甘淡性平,健脾渗湿,与白术共成健脾祛湿之
  功,以治生痰之本;橘红味辛苦,性温,善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消,《食物本草》卷
  8云其“下气”,“消痰涎”。盖治痰须理气,气利痰自愈。半夏、茯苓、橘红三者为伍,

则祛痰、健脾、利气各彰其效,实乃二陈汤配伍之精髓。使以甘草调和药性并能和中健
脾,煎加姜、枣以调和脾胃。诸药合用,共奏化痰熄风之效。使风得以熄,痰得以消,
眩晕自愈。    、
    本方系二陈汤加味而成,在燥湿健脾的基础上,加入平肝熄风之天麻,则纳熄风于
祛痰之中;加入健脾燥湿之白术,则倍增健脾治本之力。共成化痰熄风之剂。
    《医学心悟》卷3另有一半夏白术天麻汤,。其组方配伍与本方基本相同。然减白术
二钱、生姜一片,增大枣一枚,其健脾之力不及本方,且加蔓荆子三钱,则清利头目之
功独胜。故主治痰厥头痛之证。
    [临床运用]
    工.证治要点  本方为风痰眩晕而设。以眩晕,呕恶,舌苔白腻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若湿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加泽泻、桂枝以利湿化饮;若肝阳偏亢者,
加钩藤、代赭石以潜阳熄风。
    3。本方现代用于耳源性眩晕、神经性眩晕属风痰而见上述证候者,均可随证加减。
    [使用注意]  对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之眩晕,不宜应用。
    [源流发展]  本方主治风痰眩晕之证,其基本遣药组方原则为熄风与祛痰。从方中
祛痰药物的配伍关系而论,乃源于二陈汤,以半夏为主,伍用陈皮、茯苓、甘草,共奏
燥湿祛痰之功,且本方主治症状兼见痰饮所致之呕恶,治之之药为半夏、生姜,其法可
远溯至仲景小半夏汤。方中熄风止眩用天麻,其与祛痰之物为伍,以治因痰致眩之证,
法出《脾胃论》卷下之半夏白术天麻汤。其后,《奇效良方》卷31、《古今医鉴》卷7
之半夏白术天麻汤皆以天麻配半夏、白术,或加陈皮、茯苓等以治痰眩而呕、,亦有因虚
而伍用参、芪之类者。《卫生宝鉴》卷19之天麻散,于本方去陈皮一味,配伍方法与之
如出一辙,具祛痰熄风,健脾化饮之功,用于因痰而动风之小儿急性惊风,、及大人中风
涎盛,半身不遂,言语困难,不省人事之证。《医学正传》卷3之茯苓半夏汤,则较本
方少甘草加入神曲、麦芽,旨在增强其消食之力,乃虑其因脾虚痰阻,食气不消,确有
新意。具健脾消食,祛痰熄风之功,主治脾胃虚弱,身重有痰,呕恶头眩之证。
    总之,本方在博采前贤类方之法的基础上,使熄风祛痰之组方特点更为突出,遂对
后世影响颇深,为众多医家所推崇。
    [方论选录]  程国彭:“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古称头旋眼花是也。其中有肝
火内动者,  《经》云:诸风掉眩,皆属肝木是也,逍遥散主之。有湿痰壅遏者,书云:
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有气虚挟痰者,书曰:清阳
不升,浊阴不降,则上重下轻也,六君子汤主之。亦有肾水不足,虚火上炎者,六味
汤。亦有命门火衰,真阳上泛者,八味汤。此治眩晕之大法也”。(《医学心悟》卷4)
    [评议]  程氏论治眩晕之大法有五,有肝火内动、湿痰壅遏、气虚挟痰、肾水不
足、命门火衰之别,前两者属实证,第三种为虚实夹杂,后两者属虚证。如此分类,为
临证提供一定辨证治眩的思路。考其选方则有不妥之处,尤其前两证之用方有“方不对
证”之嫌。论中将因风致眩归于逍遥散证,而逍遥散只有疏肝健脾之能,无清肝火或平
熄肝风之功。将半夏白术天麻汤证病机冠以“湿痰壅遏”,认为因痰致眩为其主治,又
难以涵概此方之效。察是证虽有痰湿,但因痰阻而动风为其要,风动而致眩,遂方中君
以熄风止眩之天麻,与半夏、陈皮等二陈之属相伍,终成熄风祛痰之良剂。故对程氏之

论须审慎推敲。
    [验案举例]    .
    1.嗜眠证  《中医药学报》(1984,5:57):某女,34岁。平素体弱,加之工作劳累,
近三月来经常头痛眩晕,嗜眠乏力,经西医诊为“神经官能症”,屡用西药不效。症见:
面色萎黄,精神倦怠,懒言少语,头重眩晕,嗜眠不易醒,食少脘闷,恶心欲吐,脉沉
弱无力。治宜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用半夏15g,白术15g,天麻15g,党参25g,黄
芪15g,陈皮15g,茯苓25g,升麻lOg,柴胡lOg,泽泻15g,砂仁lOg,杞叶15g,当
归20g。5剂,水煎服,日3次。二诊诸症均减,继服上方24剂而愈。
    按语:脾主健运,升清降浊,为气血生化之源,本病例诸证缘于劳倦太过,伤于脾
脏,脾失运化,水湿内停,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浊内蕴之故,投以半夏白术天麻
汤,使脾气得健,痰浊得化,嗜眠可愈。.
    2。眩晕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5,1:17):某女,70岁。冬月冒寒,头昏头痛,
视物旋转10天。西医诊为“梅尼埃病”,服药罔效。刻下眩晕未减,泛恶干呕吐涎沫,
心悸气短,胸痞纳差,口中粘腻,舌尖发麻,屡欲更衣,大便量少而细软,形体丰腴,
舌苔白腻,六脉濡弱。诊为风痰上犯,中气素虚。处方:法半夏、天麻、陈皮各lOg,
白术12g,茯苓、党参、山楂各15g,吴茱萸5g,生姜6g,炙甘草3g。服药3剂,诸症
大减,已不泛恶,继服3剂而愈。予益气健脾剂巩固疗效。
    按语:本例患者年已古稀,形体丰腴,气虚脾弱,痰湿易自内生;又冬月冒寒,阳
气不行,浊阴上逆,与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发为眩晕。故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祛风痰,
加吴茱萸温中散寒,平厥阴寒气上冲;加党参组成六君子汤(参、术、苓、草、夏、
陈),益气助阳、健脾祛痰;更加山楂消积导滞,共杜生痰之源。药中肯綮,收效颇速。
    3.头痛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9,4:27):某女,43岁。左侧偏头痛反复发作5
年,加重2周。患者脑后、巅顶至左额筋脉抽掣,阵发性跳痛胀痛如电击刀割,痛苦难
言,伴泛恶纳减头昏肢重,舌苔白腻,边有齿痕,脉濡滑。经脑血流图、颞脑平片检
查,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服止痛、镇静、麦角胺类药物,可使症状减轻。中医
辨证为风痰上冲,瘀阻脑络。处方:法半夏、白术、天麻各10g,茯苓、赤芍、延胡
索、川芎各15g,桂枝6g,葛根、丹参各30g,全蝎3g,川蜈蚣1条。服药3剂,偏头
痛发作间歇时间延长,6剂后偶有发作,9剂后诸症告失。观察至今,未见复发。
    按语: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清阳和气血均上会于此。“不通则痛”。本例痰浊
瘀血痹阻脑络,清阳被遏,肝风上旋,致使头痛。因此立法抓住“痰”、“瘀”二字,并
加全蝎、蜈蚣等虫类搜剔之品熄风止痉、祛瘀通络;又加桂枝、葛根宣通阳气,改善血
运。药证相符,痹蠲痛除。
    4。中风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9,2:21):某男,73岁。左侧肢体活动障碍,言
语不利2天。西医诊断:脑血栓形成。现肌力0级,言语謇涩,口角歪斜,舌红苔黄,
脉弦滑。中医辨证为风痰上扰,挟痰阻络。治拟通关祛痰,平肝熄风:明天麻、竹沥、
半夏、茯苓、焦白术、制天虫、陈胆星各12g,夏枯草、生地、车前草、红枣各15g,
黄芩、制军各9g。6剂后言语渐清,口歪亦有所牵正,肢体肌力增至Ⅳ级,苔色转白,
脉象如前。再拟原方去制军、车前草加牛膝12g,蜈蚣3条,广地龙12g,连进2周,
肌力正常,失语恢复,基本痊愈出院。

    按语:年逾70,肾气已衰,肾阴虚显然,阴虚阳亢,风阳上扰,挟痰阻络。故左
侧肢体活动失利,方用平肝熄风化痰的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疗效显著。
    5。胸痹  《陕西中医》(1990,8:360):某男,58岁。3年前自觉心前区疼痛,每次持
续3分钟,向左肩部放射。伴胸闷纳差,呕恶痰多。经西医确诊为冠心病,给以强心利
尿扩血管治疗后病情减轻。1月前患者受寒后病情加重,曾服用冠心Ⅱ号方合血府逐瘀
汤30余剂,疗效不显。查体:T:37℃,P:80次份,BP:102/90mmHg,精神差,
形体肥胖,口唇发绀,心率80次/分,心尖区可闻及室性早搏,心音低钝,心界向左下
扩大。既往无高血压及心肌炎病史。症见:左侧心胸部憋闷疼痛,每次持续5分钟,伴
心慌、胸闷、身困乏力,恶心纳差,舌体胖大,苔白厚腻,脉弦滑。诊为胸痹(痰湿内
盛,胸阳痹阻),治以健脾化痰,温通心阳。投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白术、陈皮、郁
金、石菖蒲、薤白各12g,天麻、茯苓、瓜蒌各15g,枳实、川芎、半夏各10g,丹参
20g。每日1剂,分3次温服。服药20余剂后,左侧心胸闷痛减轻,次数减少,食欲增
加,余症消失。又连服20余剂,诸症消失。以上方巩固,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语: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职,水停聚于内而为湿,湿阻中焦,阳气被遏,若
胸阳不振,则可见心胸部疼痛;脾不健运,则纳差;胃失和降,则呕恶;湿聚为痰,痰
湿内盛,故痰多。胸阳被遏是本证的主要病机,故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化痰为主,加
祛痰宽胸之品,共奏健脾化痰通阳之功,药证相合,诸症得愈。
    6。更年期综合征  《河北中医》(1997,2:41):某女,49岁。患者半年前就诊于某医
院,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平时常夜眠不好,易汗出,心悸,时烦躁,近年又出现嗜
睡,睡醒后头昏痛,乏力,纳呆,多方医治效不佳。诊见患者形体丰腴,精神尚可,脉
虚弦稍劲,舌红润,苔根中部薄白腻。初予养血平肝宁神法,诸症不减。二诊改用健脾
祛湿,平肝调中法。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处方:半夏、白术、太子参、陈皮、白
芍、麦芽各12g,天麻9g,泽泻2g,茯苓15g,黄芪20g,干姜4g,黄柏8g,丹参20g,
酸枣仁20g,甘草6g。患者服上药3剂后,嗜睡好转,眩晕亦轻,饮食较前增多,身体
较前有力。续服上方5剂,症状基本消失。
    按语:该患乃脾虚湿盛之体,湿郁化痰生热,扰动心神,故出现此病,治以健脾化
痰及佐以养阴安神之品以助疗效,幸获痊愈。
    [临床报道]
    1.梅尼埃病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梅尼埃病,其中对应用普鲁卡因过敏而不能应
用组织胺治疗,或脱敏效果不佳的病者采用中药治疗。药物组成乃半夏白术天麻汤加
减,主要为:姜半夏、陈皮、白术、茯苓、淮山药、泽泻、天麻、钩藤、大枣、炙甘
草,并随症加减。加减法为:呕吐频者,加代赭石、旋覆花;耳鸣、耳聋较重者,加灵
磁石、石菖蒲;胸腔闷胀、食欲不佳者,加蔻仁、茴香;气短乏力者,加黄芪、薏苡仁
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50例患者,临床治愈率达78.6%川。
    1980年以来用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3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工4
例,年龄30—50岁,病程1—5年。基本方:半夏、炒白术、天麻、茯苓、泽泻各
10g,竹茹、陈皮、僵蚕、生姜各6g,每日1剂,3剂为1疗程。随证加减:呕吐频繁
者,加代赭石、旋覆花(包)各10g;耳鸣重者,加灵磁石30g,石菖蒲、胡桃肉各
6g;眩晕重者,可选加龙骨、牡蛎、远志、炒枣仁、麦冬;经2个疗程治疗症状不减,

可选加桂枝、细辛;瞿麦、扁蓄、木通等以利水渗湿,温阳通窍。结果:32例经治疗
痊愈6例,占18.8%;好转21例,占65.6%;无效5例,占15.6%,有效率达
84。4%~23。
    2.口眼喁斜  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17例口眼喁斜患者,平均年龄为40
岁;冬春两季发病较重;病程7天一4年,多数在2年以内;患者多为冒雨受凉或头面
部冷风吹袭后突然起病,发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口眼喁斜及面肌瘫痪之体征。药物组成
为:法夏、白术、天麻、茯苓、化橘红、羌活、白芥子、红花、全蝎、蜈蚣各50g,甘
草25g,上药烘干研粉为末,每次lOg,每El 2次,热酒冲服,20天为1疗程。经治疗
后,自觉症状消失,患侧表情肌运动自如,面部外观正常,检查无任何异常,评为痊愈
者10例(58.8%);自觉症状消失,患侧表情肌活动功能大部恢复,面部外观正常,检
查尚有轻微面瘫体征,评为显效者4例(23.5%);自觉症状好转,患侧表情肌活动功
能部分恢复,患侧与健侧面颊有轻微不对称,检查有较明显面瘫体征,评为有效者2例
(u.8%);自觉症状及面部表情肌活动障碍无改善,患侧与健侧明显不对称,面瘫体征
如初评为无效者1例(5.9%);总有效率94%L3j。
    3.眩晕  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本方加泽泻、紫苏叶,组成治疗方药:法半夏、
白术、天麻、茯苓、陈皮、大枣各lOg,泽泻15g,紫苏叶8g,、生姜6g,甘草3g。治疗
突发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或伴波动性听力减退等症状,其中病程最长者19天,
最短者2小时,年龄在22~83岁之间,结果213例全部临床痊愈L4j。
    4.鼻窦炎  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半夏、天麻、苍耳子、白芷、元胡、生甘
草各lOg,生白术、黄芪各lO~30g,细辛4g,黄芩12g,鱼腥草30g,川芎、连翘、丹
参、牛膝、生白芍各15g,辛夷、藿香各6g。每日1剂,水煎服。所治50例中,治愈
35例,显效15例,总有效率100%。治疗最短时间10天,最长1个月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