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学琴

 胡宝勒德 2017-02-17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向乐工师襄学习弹琴。师襄先教他弹一支曲子,但没说曲子的名称,也没说曲子的作者是谁。

孔子非常喜欢这支曲子。有十来天时间,孔子都是人不离琴,反复弹奏,不想其他的事情。师襄觉得孔子弹得很不错了,就想再教他另一支曲子。

孔子学琴不仅仅是学一门技艺,还在学琴的过程中,以补拙和苦学的精神,培养自己好的品德。他把这称为“不弄技巧,以拙为进”。所以孔子说:“我仅仅是会弹这支曲子了,但指法技巧并不熟练,还得弹些时候,才熟能生巧。”

过了一些时日,孔子弹琴的技巧已大有长进,师襄又提出教他弹新的曲子。孔子摇摇头说:“不行吧,这曲子虽会弹了,可是我还吃不透曲子的精神,领悟不了其中的意境。还是让我再弹几天吧!”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说:“听你现在弹琴,韵味十足,真的可以学习其他内容了。”孔子依然不满意:“虽然我熟悉了这首曲子,但还不了解作者是什么样的人,没有做到和作者心意沟通。”至此,孔子进入学琴的最高境界。

最终,孔子把曲子弹得十分传神动听,师襄听得如醉如痴。孔子说:“这曲子气势非凡,除了周文王,恐怕别人谱不出如此动人又无比精妙的曲子!”

师襄听了,肃然起敬,连连向孔子作揖:“您真是个天才,当初我学琴的时候,老师告诉过这曲子的名字,正是叫《文王操》啊!”

旁人学琴,学的是艺;孔子学琴,学的是道。透过一件学琴的小事,可以看出孔子的学习态度,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心意专一,精益求精。孔子正是通过日常活动的积累来砥砺意志、锻炼心性。从事上练起,恰恰就是儒家修身的特点。

伟大的人总是表现得很平凡,有学养的人总是表现得很谦虚,有道德的人总是表现得很平易,人格高尚的人总是表现得很有礼貌,有本领的人总是表现得兢兢业业。这或许就是活在人们心中的孔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