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的基础知识(艾灸的顺序、体位、 灸法以及注意事项)

 翱翔蓝天, 2017-02-17

掌握正确的施灸体位和顺序

艾灸时对体位的选择,应以施灸者能够正确取穴、施术方便,患者感到舒适自然并能持久配合为原则。除了注意体位外,还需要掌握施灸顺序:先灸上,后灸下;先灸背,后灸腹;先灸头,后灸肢;先阳经,后阴经。壮数先少后多,艾炷先小后大。

俯卧位

艾灸的基础知识(艾灸的顺序、体位、 灸法以及注意事项)

俯卧式

脐下可放一个小枕头,以便背部肌肉舒展、平坦。便于头、颈、肩、背、腰、四肢的后侧穴位施灸。

仰卧位

艾灸的基础知识(艾灸的顺序、体位、 灸法以及注意事项)

仰卧式

仰卧,上肢平放,下肢放直,或微曲,适用于胸腹部、颈部、四肢前侧的穴位施灸。

坐位

艾灸的基础知识(艾灸的顺序、体位、 灸法以及注意事项)

坐位

正坐,两足蹬地,上肢屈肘趴伏在桌上,露背部以便施灸。适用于项、背部穴位施灸。

侧卧位

艾灸的基础知识(艾灸的顺序、体位、 灸法以及注意事项)

非灸侧在下,侧卧,上肢放在胸前。下肢伸直,适用于侧头部、下肢外侧或内侧、部分上肢穴位施灸。

艾灸疗法

艾条灸

艾条灸是指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的一种灸法。艾火距皮肤一定的距离,施灸10~20分钟,以灸至皮肤温热红晕,又不至于烧伤皮肤为好,所以又称其为悬灸。悬灸根据其具体操作方法不同,还可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

A.温和灸

艾灸的基础知识(艾灸的顺序、体位、 灸法以及注意事项)

温和灸

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距离皮肤2~3厘米熏烤,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灸10~20分钟,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随时调节,防止烫伤。施灸者可将食指、中指置于受灸部位两侧,以感知皮肤的受热程度。

B.回旋灸

艾灸的基础知识(艾灸的顺序、体位、 灸法以及注意事项)

回旋灸

回旋灸是将艾条点燃端对准施灸部位,保持一定距离,但位置不固定,均匀缓慢地左右来回移动或画圆。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及广泛性皮肤病。

C.雀啄灸

艾灸的基础知识(艾灸的顺序、体位、 灸法以及注意事项)

雀啄灸

雀啄灸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施灸。此法热感较强,适应于急症和比较顽固的病症,使用时要注意防止烧伤皮肤。

艾炷灸

艾炷是用艾绒捏成的圆锥形艾团,常分为三种规格。小炷如麦粒大,适合体弱者使用;大炷如蚕豆大小,效力更显著;中炷如黄豆大,炷高1厘米,炷底直径约0.8厘米,炷重约0.1克,可燃烧3~5分钟。

艾炷灸一般分为瘢痕灸和非瘢痕灸两种。

A.瘢痕灸

艾灸的基础知识(艾灸的顺序、体位、 灸法以及注意事项)

将艾柱直接置于身上后燃尽,会局部留下瘢痕

用火点燃艾炷,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再更换新炷。灸时可产生疼痛,待所需壮数灸完后,施灸部位往往被烧破,可在创面敷贴生肌玉红膏,每日换药1次,1周以后即可化脓,5~6周灸疮结痂脱落,局部留有瘢痕。一般用于皮肤溃疡、鸡眼等难治性皮肤病。

B.非瘢痕灸

艾灸的基础知识(艾灸的顺序、体位、 灸法以及注意事项)

艾灸置于身上点燃,感到灼热后即熄灭,灸后皮肤不留瘢痕

灸时先在施灸部位涂少量油膏,然后将艾炷放在穴位上将其点燃。当患者感到皮肤灼痛时,即夹去或压灭艾炷,更换艾炷再灸,连续灸3~7壮。以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为度,一般不会留下瘢痕。这种灸法因为不留痕迹、不化脓,病人容轻度红晕为度,一般不会留下瘢痕。这种灸法因为不留痕迹、不化脓,病人容易接受,应用较为广泛。

隔物灸

艾炷不直接放在皮肤上,而在中间垫上药物,称为隔物灸。根据衬隔药物的不同,又分为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等。这种灸法火力温和,具有艾灸和垫隔药物的双重作用,经常被用于一些慢性疾病的调理与治疗。

A.隔姜灸

艾灸的基础知识(艾灸的顺序、体位、 灸法以及注意事项)

隔姜灸

将新鲜生姜切成约0.3厘米厚的薄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上面放艾炷,放在穴位上燃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可将姜片略微上提,然后放下,再做灸治,反复灸至皮肤出现潮红即可。

B.隔蒜灸

艾灸的基础知识(艾灸的顺序、体位、 灸法以及注意事项)

隔蒜灸

将大蒜切成约0.5厘米厚的薄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放在穴位或肿块上(如未溃破化脓的脓头处)用艾炷灸之,每穴1次可灸5~7壮。因大蒜分泌物容易刺激皮肤,造成灸后起疱,所以要注意皮肤的防护。

C.隔盐灸

艾灸的基础知识(艾灸的顺序、体位、 灸法以及注意事项)

隔盐灸

隔盐灸又称神阙灸,本法只适用于脐部。使用时让患者仰卧屈膝,用干燥的食盐填平肚脐,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如果患者脐部凸出,可用湿面条将脐穴围成“井口”,将盐填在中间然后施灸。

施灸的壮数及时间

什么是壮数?

壮数是针灸学名词,语出《灵枢·经水》,指的是艾灸时所用艾炷的数目。每燃灸一个艾炷,即称为一壮。

壮数的多少,根据什么来定?

施灸壮数的多少,可根据疾病的性质、病情的轻重、体质的强弱、年龄的大小及施灸部位的不同,全面考虑,各适其宜,恰到好处,达到无太过与不足的目的,一般少则1~3壮,多则数十壮乃至数百壮(每次施灸累计总和数)。

情况不同,施灸壮数也不一样

1.凡青壮年、初病体实者,所用艾炷宜大,壮数宜多;凡小儿、妇女、老人及久病体弱者,所用艾炷宜小,壮数宜少。

2.在肌肉丰厚的腰背、腹、臂等处宜大炷多灸;在肌肉浅薄的头面、颈项、四肢末端宜小炷少灸。

3.直接着肤灸,一般以麦粒大小的艾炷为宜,每穴灸5~7壮,小儿3~5壮,每次灸3~5穴。

4.急性病所用艾炷壮数宜多;慢性病、保健灸所用壮数宜少。

5.急救时,可不计壮数,直到阳回脉起为止。

影响艾灸疗效的六要素

材料

艾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的功效。艾是由艾叶加工成艾绒作为施灸材料的,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穿透皮肤,直达皮肤深部;艾绒便于搓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易于燃烧;兼具取材方便等优点。

刺激强度

灼伤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刺激。从历代医学文献看,有创伤艾灸疗效极佳。但要注意不可时间过久,以免伤口感染与疼痛。

点、配穴

灸不离穴,效由穴生。艾灸一定要针对穴位刺激,即点刺激。这里的穴有穴位刺激和正确配穴两层含义。艾灸的定位不一定要多,但要对症,要选要穴。

治疗时间与疗程

得疗效,灸必须久。久也有每次治疗时间不能太短和疗程多两层含义。

均衡、连续作用

连续均匀的艾灸刺激是获得疗效的关键,也是灸法的要旨,因为一般情况下连

续均匀的刺激可使刺激量积累。在达到一定作用量后,就能出现感传,而感传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感传

要提倡灸法,推崇灸法,必须掌握灸法的基本规律。灸感是灸效的保证。

艾是刺激源,穴是施灸对象,均、久和灼是方法和方法的特征,传是效果。灼中含久,久均则传,6个要素构成一个整体。

施灸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 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灸法。施灸时取穴要准,灸穴不要过多,火力宜均匀,壮数要适宜,切忌乱灸暴灸。

2 在施灸前,要将所选穴位用温水或乙醇(酒精)棉球擦洗干净,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肤适当温度,防止受凉影响疗效;瘢痕灸后要注意营养,以助灸疮的保持局部皮肤适当温度,防止受凉影响疗效;瘢痕灸后要注意营养,以助灸疮的发起。

3 施灸过程中,严防艾火滚落烧伤皮肤和烧坏衣物被褥等物,灸后必须把艾火彻底熄灭,以防发生火灾。一旦出现晕灸,应立即停止灸治,让受灸者平卧休息,饮些开水,片刻即可恢复。

4 在颜面部施灸或给幼儿患者施灸要特别注意。如有起疱时,可用乙醇消毒后,用毫针将水疱挑破,外用消毒敷料保护即可,数日后可痊愈。

5 有灸后身体不适者,如身热、头昏、烦躁等,可令患者适当活动身体,饮少量温开水,或针刺合谷、后溪等穴位,可使症状迅速缓解。

6 施灸后皮肤多有发红灼热感,一般不需处理即可消失;如灸后皮肤起疱,小者可自行吸收,大者可用消毒针头穿破放出液体,并用消毒纱布固定即可。

艾灸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灸法的适应证十分广泛,按其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可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闭经、寒疝腹痛等。

2.可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

3.可治疗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症,如久泻、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

4.可治疗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

5.可治疗外科疮疡初起,以及瘰疬等症。用于疮疡溃久不愈,有促进愈合、生长肌肉的作用。

6.可治疗气逆上冲的病症,如脚气冲心、肝阳上亢之症可灸涌泉穴治之。

禁忌证

也有一些病症和穴位,不适合用艾灸的方法,分别是: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疮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