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文放送 |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ACG临床指南

 渐近故乡时 2017-02-18

临床用药进展


文 章 导 读

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2017年2月,发表在《Am J Gastroenterol》的一篇文章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进行了指南说明。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全球均常见,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重要原因。幽门螺杆菌还会对如下患者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溃疡风险,这些患者包括: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起始治疗、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选择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时,应询问患者以前是否接触过抗生素,决策过程中应考虑这些信息。对于一线治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应限于此前无大环内酯类药物暴露史且居住在克拉霉素耐药率较低地区的患者。大多数患者使用铋四联疗法或包含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甲硝唑联合用药的一线治疗,效果较好。当一线治疗失败时,补救方案应避免以前使用过的抗生素。如果患者接受含有克拉霉素的一线治疗,则铋四联疗法或左氧氟沙星补救方案是首选方案。如果患者接受一线铋四联疗法,则含克拉霉素或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方案是首选方案。对于推荐的一线和补救方案的药物、剂量和疗程的详细信息可以详细阅读本指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