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之后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先是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是遵从道家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 佛教传入我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启发。道家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道家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教: 其《老子》一书改名为《道德真经》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 年)称李耳 . 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 传说:老子出生 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子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 “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进入守藏室当官吏,有说他接的是父亲的班。“守藏室之史”,也就是掌管国家文物典籍的史官,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的地方,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可以用汗牛充栋、无所不有来形容。一般人是不能随便进入这样的国家级“周王室典籍收藏重地”当管理员的。 老子在做守藏史官期间,博览群书,这使他知识渊博、通晓古今;他十分注意讲学问、修道德,成了当时有名气的人。孔子慕名专程到雒阳问礼于老子。 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内乱,王子朝将周王室典籍席卷而空,到楚国去了。老子虽不热衷于周王室内的权力争夺,但由他保管的周王室典籍被拿走了,新的周天子怪罪下来,以'失职罪”迫害老子。紧急时刻,老子骑了一头青牛西行。 通辑老子的命令早已送达周王都雒阳的西大门新安函谷关,把守此关的官员叫尹喜,他是老子的崇拜者,也是个善观天象的人,他看见一团紫气从东方飘来,就知到老子来到,赶忙迎接。 尹喜将周天子签发的逮捕老子的令牌让老子看,告诉老子,如今哪里也不要去了,以免被抓住。不如先隐居在我这里,躲过风头再说。 老子隐居于此,对尹喜的搭救很感激,闲下来写下了著名的五千言。世人称之为《道德经》,又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之后,尹喜安排送老子隐居到更隐避的地方。 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原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经》主要为宇宙论、本体论;《德经》主要为人生论和政 治论。 老子的思想具有极其强的思辨色彩,比如,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都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从16世纪开始,《道德经》就被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等。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000多种。如今几乎每年都有一到两种新的译本问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林语堂曾说,《道德经》是“外文译本最多的书籍”。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意译: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过度持有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成就功业之后,不贪恋名利,不贪天功为己有,对人不带着贪念,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做事不要过度,要顺其自然====缺二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38年,孔子同弟子南宫敬叔一同去东周都城雒阳,在耳闻目睹了老子丰厚的学识后,孔子感觉受益颇深,孔子向他的弟子赞叹老子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 离别时,望着滚滚东流的河水,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东流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老子则认为,人生天地之间都是一体的,都是自然之物,不值得伤秋悲月。 和孔子相比,老子对人生的态度更加豁达,看问题的眼光更加超然,这也符合他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心态。 孔子问礼于老子。老子向孔子深入阐述了圣人之道、修身之道、治国之道,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孔子受到极大的启发和震动,他由衷地赞叹老子犹如龙一样,合起来为一体,散开来满天彩霞,乘驾云气而翱翔于阴阳之间,神秘莫测。
|
|
来自: 昵称40426165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