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传递爱和责任

 长沙7喜 2017-02-18
荟思

虽然一月的日历早已经翻过去了,但按照中国的传统,刚刚过去的元宵节才是新年假期的正式落幕,开始进入新一年的工作规划。因为各种原因,本号创建以来过的第一个农历新年有点“懒”,没有推送过文章。即便如此,春节假期期间粉丝数还是增加了近百,在此特表感谢。

借新年推送第一篇文章的机会,荟长给大家拜个晚年,祝愿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快乐,好好享受成长中的每一分喜悦。本号关注的中心始终是教育,而教育只关乎成长,任何将其他因素置于成长之上的尝试都是危险而有害的。愿家长们时刻以此自省和自警!



经过了奔波忙乱的秋季学期后,刚来得及做了一点总结回顾,一抬眼已经到了春节假期。假期里仍然有忙不完的事儿,但至少有机会把脚步停下来,思考一下新的一年里可以做什么,准备做什么。

作为微信公众号,主要功能就是推送文章。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仍然会尽力为大家奉上好的教育类文章。原创性是优秀的公众号的生命力,所以原创文章必然是多多益善的。不过由于本号主要还是依靠个人维护,同时还要确保原创文章的质量,因此在发布频率上没法跟很多大号相比。而且我并不是一个熟练的写手,文字功底只是堪堪够用,常常为了一句话的表达抓破脑袋。撰写一篇文章短则一天,长则两天,有些文章的写作周期更长。关在屋子里熬文章时,感觉自己就像山顶洞人。每篇文章都至少改过三稿才敢拿出来见人,不求文字有多精彩,但求逻辑清晰,句子通顺,修改最多的文章先后改了七稿,可谓字里行间尽是白发。

文章的主要作用还是传播理念。正如不少读者留言指出的,在理念到位以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具体实施。我们的核心目标仍然是数学启蒙和数学思维课程的构建和推广。在重要性的排序上,课程还是具有更高的优先级,因而公众号文章的写作时间也就非常有限了。在新年的规划中,我们争取每周推送一篇原创文章,另外还会不定期精选转载来自不同渠道的优秀教育类文章。我深知要实现这个目标仍然要克服很大困难,如果最终的完成效果打了折扣,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在讨论教育问题时,我始终把教育理念放在第一位。但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家长并不是对理念没有认知,但焦虑感阻碍了他们做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家长把教育单纯地理解为让孩子学更多的知识,因此忙于为孩子安排各种课程和规划升学路径。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环节都会引发或大或小的焦虑情绪。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的架构,使知识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人不是机器,学习知识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数据输入。三十年前知识内容的获取比现在困难得多,有时为了找到一本好书就要付出很大的时间和精力代价,而现在想要了解什么知识,往往随便用一个搜索引擎就能找到。因此,知识学习的关键因素不在于获取知识,而在于消化知识。为什么在同一个课室里,有的孩子学习很专注很努力,而有的则毫无兴趣,无心向学?为什么在教学条件非常优越的名校里,同样有很多沉迷于玩乐的学生?他们获取知识的机会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每个人如何对知识进行消化。

知识学习的过程就像从食物中吸取营养。有这么多的知识要学习,就像眼前堆满了山珍海味,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好的胃口。把孩子送入名校和各种机构学习,就像每天都在吃很多美味佳肴,让旁人看了羡慕嫉妒恨。然而吃的感受只有吃的人自己知道——吃的过程是否愉快,吃下去的东西能够消化多少。如果吃下去的东西超出了消化能力,结果只能是引发消化不良乃至厌食。然而这些问题在最后爆发出来以前是很难为旁人所察觉的。

很多人把孩子在学习表现上的差异归结为智商因素。但人群的智商分布是典型的高斯曲线,只有极少数是明显高于或者低于平均值。大多数孩子的智商数值差别很小,对他们的学习表现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影响学习表现的主要因素是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把知识内化的能力。

如果把每个人比作装知识的口袋,那么最终能装进去多少知识,取决于这个口袋有多大,以及这个口袋是否愿意接收知识——人毕竟是有意识的个体,并非无条件接受各种安排。教育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给孩子准备什么知识,而是如何把口袋变大,以及让这个口袋更愿意接受知识而不是其他垃圾。现在很多家长面临的困难,是如何把堆成小山的知识塞进一个小得可怜而且还不愿意配合的口袋。

如何将口袋撑大?暴力手段肯定不是好的办法。填鸭式的教学机械地强塞硬撑,表面上看知识都被塞进去了,但这些知识并没有为人所用,没有真正地提高人的能力,而是“烂”在了口袋里。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数学教学。学了十多年的数学,那些视数学如魔鬼的就不说了,即使是数学成绩优秀的一小部分人,其中大多数人也只是局限于解试卷上的数学题,而不懂得运用数学思维来分析问题以及思考世界和人生。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认为数学“无用”?因为他们确实没有把数学用起来。过去大家还可以用用加减乘除,随着计算工具越来越发达,这个用处也将变得“无用”了。

要把知识学习的口袋撑大,我们需要给孩子传递爱和责任感。这才是教育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爱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关爱,即给孩子充分的人文关怀,倾听他们的心声,谈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其二是热爱,向他们展示世界的神奇和美妙,引导他们学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广泛意义上的学习。

关爱孩子有利于孩子的性格塑造,避免形成极端性格,同时使孩子拥有更强的专注力。激烈的情绪对抗和不安全感,会极大地分散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因而也就会表现为“不爱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关爱和溺爱的区别。关爱是在精神层面的爱护,而溺爱通常是在物质层面的宠爱。

热爱是培养孩子对事物的热情,在所有的学习过程中都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引导。例如数学的学习,可以向孩子展示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各种数学概念在现实世界的意义,以及数学运算的神奇作用,等等。如果只盯着考试分数,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算得又快又准,如何判断不同的题型以便使用相应的公式解题,孩子怎么可能对数学产生热爱?

就个体而言,人是充分自由的。然而在社会中,人与人的接触非常频繁,因而必须有共同遵守的规则对行为加以规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冲突。每个人在遵守这些规则时,实际上是让渡了自己的一部分自由,以换取社会的正常运转。甚至在每个家庭里,每个家庭成员也必须通过遵守一些规范来保持家庭的和谐,例如到了吃饭时间,大家都要放下手上的事情来吃饭。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逐步认识和适应各种规则。他应当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不可能享受绝对的自由,而必须履行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责任感是推动一个人的上进心的重要因素,在上进心的驱动下,我们将更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学习和自我完善,而不是完全凭兴趣做事。还是以吃东西来打比方,孩子总是更愿意吃自己觉得好吃的食物。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引导,期望他们自发地选择没有口味上的吸引力甚至口味感受不好的食品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让他们意识到饮食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而不仅是满足口舌之欲,才会自觉地根据身体需求而不是个人口味来规划食谱。有的人误读“快乐教育”的意义,单方面强调兴趣的作用而忽视规则和责任感,这与纵容孩子挑食的做法没有区别。

责任感能极大地促进人的成长。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物质条件的困窘是建立责任感的一种途径,家长无需进行特别的引导,因此很少有人认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这个影响因素也逐渐减弱。相应地,由责任教育的缺失而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在具体形式上,大多数表现为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而本质其实是孩子的行为规范和责任感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达到相应的高度。

表现优秀的孩子通常很容易被关注。然而,围观的家长们往往只关心各种表面的因素,例如在什么学校读书,学过什么课程,却不知“功夫在诗外”,真正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并不直接与知识学习有关。在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不是拼命地灌输知识,而是为将来的(广泛)学习积累后劲。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只顾低头砍柴而忽视了磨刀,虽然在早期看起来砍了更多的柴,但刀也因此完全用废了,失去继续砍柴的能力。而后劲足的人总能后来居上,成为动力十足的“发动机”,在工作中起主导作用。相反,缺乏后劲者即使拥有各种耀眼的光环,却恰恰缺少了最重要的“魂”,最后充其量只能成为一颗优秀的螺丝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