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太大!小学科学新课标独家超详细解读!

 长沙7喜 2017-02-18

昨天一早,相信很多家长朋友就被一条消息刷屏“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连忙打开看了,心想果然被证实了,因为在1月中旬,耐撕爸爸就发过相关预测文章独家!今年起小学科学将有5个重要变化。


 这篇文章昨天被大家翻出来后,很多朋友家长来咨询耐撕爸爸,对新标准的理解还有些不明白地方,昨晚耐撕爸爸又仔细的研究了新的课程标准,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心得,还是那句话,如果你只关心奥数的,可以直接关掉。如果你真的重视孩子未来能力和发展的,你要仔细看了


本次课程标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课程概括(性质、理念、目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教学案例这五块,现在就由前四点展开(教学案例作为参考),结合2011版的标准和耐撕爸爸的STEAM教育观点,给大家详细解说,

另外,我还整理收集了小学科学新课标课程内容,在耐撕爸爸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课程内容即可获得!

 

一、课程概括

课程性质


相同点:

两个版本都定义科学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不同点是:

耐撕爸爸解读:

2011版并未规定科学课年级划分,这样导致很多学校低年级没有科学课,而且只是活动类课程;而新版里明确说明1-6年级,也就是说从1年级开始就有科学课,并且更加强调了实践性,也就是所谓的动手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其实就是我们不断强调的STEAM教育核心的关键就是探究和动手实践、创造,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创意实现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种学习方式其实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创客(Maker)”。


课程基本理念



相同点:

两个版本都提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式学习。


不同点是:

耐撕爸爸解读: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这是创新人才的基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不是简单地说“错”,要多问“为什么会这样”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是简单的告诉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如何找到答案。


关于课程设计思路


相同点:

是都包含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

不同的是:

耐撕爸爸解读:

 用现在STEAM的体系结构来看,明确了T和E,即技术和工程的重要性,而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说明课程设计更注重认知规律,更加细化不同阶段的知识结构。


二、关于课程目标

其实这部分我认为是新标准变化最大的地方

具体可以看下图:

 

 

耐撕爸爸解读:

我拿探究能力目标来举例,探究能力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方面来探讨学习目标,如果想要提升一下孩子的科创能力并且尝试参加科创大赛的,尤其需要关注这个探究能力的学段目标,关于创科大赛的,大家也可以看看我之前写得亲身经历?花了我8K的机器人竞赛,让我和孩子经历了什么?另外如何提升探究能力,可参看耐撕爸爸:小实验不是一场魔术表演,孩子不该只是看客!


 

三,关于课程内容的具体说明


课程标准中最多的篇幅是具体说明科学课程内容的范围和结构,这里也是有很明显的变化的。

 

耐撕爸爸解读:

本次课程内容新增技术和工程领域,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明确了STEAM中的T和E,让学生综合所学各方面知识,体验科技对人与社会的影响,并养成“动手做”解决问题。


知识结构图在新版里很详细,截取一下给大家参考:


物质科学领

 


生命科学领域

 


地球与宇宙领域

 


技术与工程领域

 


耐撕爸爸解读:

技术与工程领域这里也看到其实还包括了“设计”,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我们说STEAM里面的A除了艺术,也和设计有关,尤其是体现在技术与工程领域,如何设计出好的解决方案、产品,是和设计艺术分不开的。


另外还有内容知识体系,也是按学段分的,同时还给出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参考。这里截取某两个知识点做个例子:

 

 

耐撕爸爸解读:

和2011年标准比,在活动方案的设计上有进一步的梳理和细化,这样的话能够跟着耐撕爸爸做科学小实验,或者在学乐高、学机器人的孩子,估计没有一点难度了。



 四、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耐撕爸爸解读:

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并且和他们生活相关的项目,从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比如我们曾经办过的寒假营、网络创客大赛,都是在在短短几天的日子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利用生活上的材料动手制作项目且学习相关知识。而且强调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有STEM的学科融合,以及项目制学习和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这是国家教育部在小学教育的正式课程标准内提出STEM,这里还重点提到了“科学任务单”,这个可以参看今天公众号二条文章???


关于教材编写


学生活动手册的编写建议。活动手册不应以呈现知识性内容为目的 ,而应以任务清单的形式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任务清单既要有对学生探究活动的程序性指导 ,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历自己的探究过程。


关于学习评价

这一点家长应该会更关心。就是孩子的科学学习水平和能力到底怎么评价?可以看下新版升级版。

 


可以看到新标准,评价分成了三大块。

耐撕爸爸解读:

1、课堂教学评价:

重点是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提问、对话、观察、出声思维等。这个评价主要用于老师改善教学过程。


2.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这里特别提到: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活动很重要,因为弥补当前已取得的成绩和目标之间差距的人不是教师,而是学生。为此,学生必须清楚他是否知道学习的目标与任务,他现在处于什么位置,该怎样前行才能达到目标。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尤其是反思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对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还提出学生的自评及互评能力不是天生的,老师必须精心培育和不断联系,协助学生养成。


3. 终结性评价。

这里其实是把2011年标准里的纸笔测验和综合评价做了近一步细化。

提到四种方式:1)纸笔测验;2)表现性评价;3)真实性评价;4.档案袋。

这里,“档案袋评价”是特别增加的,尤其值得我们关注。标准里提到:档案袋评价是一种通过收集和选择学生的作品,如实验设计、汇报提纲、科学小论文、科学小制作、作业及学习反思等进行的评价。档案袋既可以用于终结性评价,评 价学生的进步情况和学习态度,也可以用于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反思或修改自己的学 习计划,以求得更大进步。


这个参加过“耐撕爸爸创客营”以及课后任务卡记录打卡的家长可能会感受到。其实耐撕爸爸创客活动做的学习笔记和课后延伸任务,就是属于“档案袋”的性质,有助于家长和孩子积累学习过程中的记录。还有孩子有志于参加科技类竞赛的,也要特别注意这些方面的积累。

 



看过这次的新标准后,大家有没有觉得还不错?但是具体怎么执行,落实到每个学校就不一定了,但是!!!!

耐撕爸爸的STEAM创客营以及线上课程,都是围绕新课标所说的跨学科融合,项目制和问题解决出发的学习方式来设计的。而此次围绕着新课标的理念,我们还设计的了新的耐撕盒子(Nice Box)!


What's this?

It's a nice box!


现在的创客教育有一个导向,就是以项目制学习去引导孩子,而不是呈现给他们光秃秃的知识点。所以我们在内容上也进行了精心的编排,让他们在体验式的学习环境中锻炼动手能力、感受科学之美。

想知道什么是耐撕盒子吗?欢迎在本次推送的第二条文章里找答案哦~~




福利:

想要小学科学新课标课程内容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