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文人画《雨水》 朱樵 风起,春寒至,树影拂动,车水马龙间,夜幕低垂; 雨落,无声处,乍暖还寒,万物沐春风,鸿雁南归; 今日19时31分,雨水至。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在此之后,寒意慢慢褪去,草木开始萌动,春天将要在雨水中悄悄走近。 说到雨水,让人总会想到江南烟雨,以及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江南烟雨是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出出古老的社戏,是一罐罐沉香的老黄酒,是用来让人品、让人悟的,这是文人心中的雨水。而在农人的眼中,雨水代表天气变暖、雨量增多,正是春耕好时节,一年的忙碌就要开始了。 两个雨水,两种意象,一个是精神层面,一个是物质层面,构成了传统中国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构成了一个丰满的中国。 按照传统,每个节气都有三候,一候五日。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 一候丨獭祭鱼 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 二候丨鸿雁来 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 三候丨草木萌劝 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 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全国各地也会为即将来到的春天庆贺。 · “拉保保” “拉保保”,这个保保即是“干爹”。雨水节拉干爹,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以前人们都有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的习惯,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而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女顺利健康地成长,久而成为一方之俗。
· 接寿送节 这天女婿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另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罐肉”。 ▲出自美女插画师李晓林 用沙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 · 占稻色 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收获的丰歉。“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是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收成不好,米价将贵。 春天将近,气温升高,腠理疏松,脑血流量相对减少,所以会常感疲劳乏困。另外,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气温尚低,昼夜温差变化大,体弱的人易感冒。所以雨水养生应注意以下方面: 勿过早减外衣 “燥寒冻肉,湿寒入骨。”由于春气涌动,身体偏热的人从感觉上欲减外衣。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入骨,易伤骨关节致病。 年老体弱者勿用冷水 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易侵入关节,又无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于头,头易疼痛。 洗头及时吹干 洗头之后应及时用热风机吹干。否则,水湿留于发际中变凉,“同气相求”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如毛发未干又被冷风吹过,易出现“偏头风”之症。 吃食物以平性为宜 “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壅阻,因此不易吃燥热食物“火上浇油”。郁热令人“贪凉”,过于食凉,又会“同气相求”使湿寒伤及脏腑,引起胃寒、胃凉、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 着重养脾脏 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平日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平时可多吃些诸如鲫鱼、胡萝卜、山药、小米等食物,以达到健脾的目的。 多喝水防春燥 初春寒冷干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可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回首关河道,风尘道路迷。 万里云罗一雁飞。 犹及清明可到家。 何穷此心兴,时复鹧鸪声。 ![]()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立春之后,第二个节气便是雨水。其实,在 3000 多年前节气刚诞生时,雨水还是排行老三;后来,汉景帝刘启时把雨水调换到了第二位。这是为什么呢?到了雨水时节,我们是不是就能迎来温暖的春天了呢?来看《手绘节气·雨水》。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制作 灼见综合出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