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学习中的“站”,“走,“跑”

 锦衣道人 2017-02-18

习字已3年有余。儿时的基础是隶书,但也没坚持多长时间,后因为学业而暂时放弃了书法研习。3年前因机缘巧合重拾毛笔开始继续翰墨之旅。楷、行、草、隶皆有临习。我的头条号昨日开通,我算是新人小白,我知道今日头条号上的“前辈”很多,望大家不吝赐教。今天,与大家一起聊些三年多以来的一些习字心得,希望能得到方家的指正与帮助。

古人云:习字初始先要学会平正之字的写法。我的理解,平正,就是指篆、隶、真(楷)书字体。学平正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毛笔的书性特性、熟悉并掌握汉字的基本字形、在各种书体中的写法(草书在这一点上尤其重要,后面会谈到),熟悉了解书写者在处理“平正”之体字的时候,如何谋篇布局)即章法的基本知识。这也就是有书论中提及的到的——真书如“站”!这里的真书,我理解就是平正的书体一类。

先晒上自己的隶书习作数篇,供大家评点批评。

几年前写的隶书习作:

书法学习中的“站”,“走,“跑”

乙瑛碑 临习之旧作

书法学习中的“站”,“走,“跑”

张迁碑 临习之旧作1

书法学习中的“站”,“走,“跑”

张迁碑 临习之旧作2

对隶书的体会:此体对于初学书法的朋友来说,非常容易上手。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有:一者隶书的结构字形较楷书简单,再者其用笔之法也较楷书容易(是相对的容易),三者其章法、墨法也比较单一(是相对于行、草书而言),且容易把字放大了来练(字写大,为的是掌握控制毛笔的能力,这是一个入门基本功),初学书法之人可以通过临习隶书来获得控笔的能力、对中国汉字的初步认识的能力、对方圆笔法的初步尝试的体会。这些东西有的是能力(或称功力范畴的东西),有的是知识(如汉字字体演化的历史、章法、结体等)。初学者的关键在培养习书的兴趣,太难的字体会让人因畏而怯步。但隶书入门之后,应改习楷书来建立更完善的书法认知和控笔体系——所谓的“法”。如果有朋友选择终身以隶书为自己专擅之体,则不可在这个阶段完成。要知道,隶书始于汉,而兴于清代。兴于清代,指的是清代对隶书的复兴的意思。我个人认为,隶书写不出古、拙的韵味,终究不能成为佳品。我曾去曲阜孔庙调研隶书之碑,感觉汉隶之风非我辈能了解和掌握的。这里面有时代背景的影响,更多的是人的本身对隶书文化的感受完全不同(此话题先暂不表,有机会再另说)。初学书法的朋友,推荐写:先写乙瑛、再写张迁,最后写汉简。至于为什么是这个步骤,大家可以发表看法交流一下。

继续谈书法中的“站”的学问。先发几张我的楷书习作,请方家指正。

书法学习中的“站”,“走,“跑”

赵孟頫的仇锷墓志 临习的旧作

书法学习中的“站”,“走,“跑”

赵孟頫的胆巴帝师碑 临习旧作1

书法学习中的“站”,“走,“跑”

赵孟頫的胆巴帝师碑 临习旧作2

书法学习中的“站”,“走,“跑”

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 临习之作

从上以我曾写过的楷书习作中,我体会到,楷书是我们需要长时间琢磨的可以帮助我们在真正掌握“站”的能力的重要字体。中国四大楷书名扬天下,但说到对楷书有创新的大家,我觉得有两位:即褚遂良、赵孟頫(个人浅识,不代表权威观点)。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呢?我觉得那是因为,楷书是书法“站”的能力训练中的最重要的练习环节,但我说的两个代表人物能让让楷书与行书的笔法实现无缝转换,试试写九成宫的朋友、写颜勤礼碑的朋友、写玄秘塔的朋友们,有哪个的行书也写得特别棒的呢?原因在哪儿?其实,原因就在于,初学楷书的人上来就写九成宫、颜勤礼、玄秘塔会觉得我取法乎上呀,我能得其中呀。其实不然,因为这个“上”的起点太高。而且没有任何书法基础和理论思考的朋友们,如何能透过刀锋看笔痕?如何能知道欧阳询的笔法到底厉害在哪里?最多也就是习得了他们的结构上的东西,时间一长,想转到行书上面来学的朋友,就会感觉之前学的东西完全没有用(指笔法上的)。

但“站”的功夫,是一定要先学的。这一点,相信大多数书友们都认可的。这好比人走路,没有好的站相,如何能有潇洒的走相、跑相呢?

下面谈谈书法中的“走”。说到这个,其实就是说行书这一书体。所有练习行书的朋友,没有不知道集王圣教序这个碑的,此碑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天下写行书的人都要长年临习之?

先放几张,我临习的旧作,供大家哂笑一番。

书法学习中的“站”,“走,“跑”

集王圣教序 临习旧作1

书法学习中的“站”,“走,“跑”

集王圣教序 临习旧作2

书法学习中的“站”,“走,“跑”

集王圣教序 临习

我觉得,行书并不是楷书的快写(楷书快写的训练是有必要的,记住先写熟,后写快,这是习楷书的一点小心得)。行书,自有其自己的写字之“法”:一是字形,不同于楷书,有的字相比楷书而言,完全是另一种结体;二是笔法,笔法与楷书有相通的地方,但到底哪里相通,你不写赵体、褚体楷书,就无法体验这相通之处。此文所探讨的“走”,其实就是笔法与章法的流动之感。能“走”起来的笔法,一定是对笔有相当基础的朋友才能做到。看似简单,其实内在的东西很多,篇幅有限,今天不在这里展开说。“走”主要体现在三处:一是字形要“走”起来,前后两字要有彼此相续相依之牵连,左右要有顾盼之姿态。二是笔法要“走”起来,以描的笔法来写行书是不可行的方法。意在笔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你写完前一笔后要提前想好后一笔在哪里接入笔,只有出入有度,才叫有“法”。三是行气要“走”起来,这已经超越了楷书中的行与行之间的那种排列方法,学问很大,需要分阶段慢慢体会。

最后,分享一下对“跑”的初浅认识。实在是习草书时间太短,思考得东西还不够,供方家指正吧。

先发几张我的习作。

书法学习中的“站”,“走,“跑”

王羲之十七帖的习作1

书法学习中的“站”,“走,“跑”

王羲之十七帖的习作2

书法学习中的“站”,“走,“跑”

王羲之十七帖的习作3

书法学习中的“站”,“走,“跑”

王羲之十七帖的习作4

真书如“站”,行书如“走”,草书如“跑”。我理解的“跑”,并不是让你写多快,运笔多迅速。要知道象张旭、怀素、赵佶一般的狂草大家,非我辈能学到手的,更不要说初学草书的朋友。狂草的意向与书者当时的心境、状态,并不是我们能在自己屋子里能还原出来的。所以,这里谈的草书,就是以大王、二王为代表的规范草书。如何让草书有“跑”的感觉呢。建议多多研究十七帖和大王的墨迹墨本字帖。学了十七帖之后,可能知道“跑”是指的线条书写要有流动的感觉、一气呵成,不可迟疑,不能看一笔写一笔(所以之前的读帖环节非常重要)。“跑”的速度并不要求有多么的快,而是指“要有节奏感”,草书是笔笔提按,尤其要加强对使转的训练。我也是刚学不久,但我觉得这样的方法和心得体会分享出来,可能会给初学草书的朋友们一些思考。对于真正已掌握书法门径的方家们来说,我上述所言,只能且作一哂笑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