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像生产产品一样“生产”人才

 老河鱼的记忆 2017-02-18
像生产产品一样“生产”人才
文/胡尚华
但凡成功的企业,几乎在人才培养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做法,但是好像并没有什么规律性可寻,一个公司很好的做法,但由于企业文化和内外环境不一样,就不一定适合其他的公司。然而产品的生产经过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流水线生产线的发明后,实现了生产的标准化和流程化,使得生产变得惊人的有效,规模化,高质量已经是产品生产的特征。如果我们从产品的生产联想到人才的培养,仔细比较,我们发现,人才的培养与产品生产有许多共同之处,我们其实可以像生产产品一样来“生产”人才。
我们先来看,产品生产的过程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一、原材料或者半成品VS人才的引进。在生产之前,企业首先要采购原材料或者半成品,采购人员需要寻找并选择采购的渠道,什么样的渠道能快捷、低成本得到所需要的原料,需要确定选择原料的标准,通过内部的采购流程,将原料与半成品采购回来,为生产成品做准备。人才引进也一样,目前可选择的渠道很多,例如,猎头、网络、报纸、现场招聘等供选择的招聘渠道,每个公司对每个职位都有要求,形成了招聘的标准,并按照公司的招聘流程进行人才招聘,人才进入公司后,为工作产生绩效做准备,因此,生产原材料、半成品的采购与人才的引进是相似的。
二、生产加工VS员工培训。在工厂,当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入车间后,就进入了加工环节,在这个环节,将根据不同产品的技术参数要求,采用不同生产工序和相应的生产线,进行加工,经过各个规定的环节和制程以后,成为成品,再经过质量检验关,进入成品库,等待进入市场。同样,新员工进入公司后,他们还不完全具备完成工作所要求的能力,或者将来要进入更高的职位,承担更大的责任,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企业就需要给员工提供培训,包括新员工培训、基于岗位的培训、基于员工职业发展的培训等,员工才可能成为一个完全符合岗位需要的人,并能独立承担相应的工作,并产生高绩效,就像多原料或半成品进行加工成为产产品的过程一样。
三、产成品VS人才使用。经过加工后的产成品,企业会想办法使其价值最大化,例如如何管理库存,既经济又方便运送,选择怎样的销售渠道能降低成本,同时能快速到达终端,如何做市场推广,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产品并能方便得到,产品如何进行改良,提高其附加价值,提高市场占有率等,这是企业对产品作用,以更好实现产品
的价值。企业使用人才也一样,企业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系统,知道谁干得好,谁干得不好,在此基础上需要人才的评估系统,是全方位的,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需要有规范的晋升选拔流程,作到人尽其才,才为所用,能合理,有效使用人才。
四、产品的价值实现VS人才的职业发展。产品只有进入了流通领域才能实现价值,要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当然企业不能等待消费者到工厂来,需要企业在流通环节对产品的运作以后,才能发挥产品的价值。员工价值实现最根本的就是职业发展,所以,企业要与员工作职业规划,设置不同的发展路径,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并提供一定的学习机会,就是让员工在公司内部有很好的发展,或者公司内部机会有限,能在外部获得更好的机会,这其实都是员工职业发展的体现,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
可以看到,企业生产的过程与人才培养的过程确实有相似之处,而现代生产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和流程化,通过它们来实现规模化和高质化。同样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标准化和流程化。
一、人才培养的标准化。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就是要建立能力模型,能力模型就是根据公司企业文化、业务特点、组织特征和岗位的要求制定的不同类型和职位人才的能力标准。比如,有的公司将人的能力分为管理能力、专业能力和核心价值三个纬度,管理能力根据层级和职位的要求为了4个层面,15种能力要素和3种重要程度;专业能力按照公司职能要求分5大类,每一类又分5个级别;核心价值是公司文化里的核心价值观,每一个职位根据需要将管理能力、职业能力、核心价值的能力要素组合起来,并给予行为化的指针,就形成了该岗位的能力的模型,可用于招聘、培训、评估、绩效管理以及员工发展等人力资源管理的诸多方面。人才的标准化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通过标准化,解决了统一培养的问题。
二、人才培养的流程化。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八步曲:
1、理清组织策略,明确企业核心能力。因为战略决定组织,决定组织的核心能力,所以人才的培养是为公司战略服务的,为公司的业绩目标服务;
2、确定组织的关键职位。组织的关键职位就是对公司战略和业务起决定性作用的职位,不同行业和不同业务的企业,其关键职位是不一样的,例如一个高科技公司,技术岗位是核心岗位,而在一个销售公司技术职位就不一定是关键职位。
3、建立关键职位的能力模型。就像前面讲到的一样,实现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建立每一关键职位的能力模型。
4、评估现任者并进行差距分析。对现有关键岗位上的人员进行评估,就是根据各岗位的能力模型标准,一般用360度的评估方法(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对关键员工进行评估,并与标准进行对照,看有多大的差距,差距在哪些方面,要形成分析报告。
5、制定现任者的发展计划。经过评估后,对现任者有了全面的了解,他们是将来提拔的对象,还是有哪些不足,需要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培养,制定详细的计划。
6、筛选关键职位候选人。因为关键职位的人才有可能因晋升、离职或其他原因空缺,因此需要储备人员,可以在每个关键职位下储备2-3人,形成竞争,同时有选择的余地。
7、评估储备候选人。按照储备人员的能力标准进行评估,并进行差距分析,便于制定发展计划。
8、制定储备人员的发展计划。根据评估和过去的业绩表现,拟订储备人员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职位,给予适当的培训支持和工作指导。
以上的8个步骤只是一个参考,不需要机械照搬。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就能保证每个关键岗位上都有人,每个人的能力都是适合岗位的,并且每个关键岗位上还有2-3人储备人才。这样我们就能像生产车间一样源源不断为企业“生产”合格的人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