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沱古镇

 陆安桥1871 2017-02-18

西沱古镇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北境长江南岸临江缓坡上,与长江名胜石宝寨隔江相望。原名西界沱,古为“巴州之西界”,因地临长江南岸回水沱而得名。古老的历史,为这里留下了宝贵的旅游财富,成为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在长江三峡旅游黄金线上的旅游门户。

1986年石柱县人民政府公布云梯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2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三峡库区迁建保护传统风貌镇,200311月由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20087月,石柱县西沱古镇评为重庆市巴渝新十二景——西沱天街。2009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西沱云梯街民居建筑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6月,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命名石柱县西沱镇巴盐古道文化为第一批重庆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诗经江有汜》说:“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说文》解:沱,“江流别也。”《辞源》:沱,“江水支流的通名。”但到了西沱古镇一看,原是长江奔流到此,猛然折了一个Γ形的弯,据说,就因为这个弯内天然的回水沱,才有了现在西沱的名称。

古籍记载,西沱原名江家沱,又名石鼓峡,秦汉时期为施州(今湖北恩施)西境,与临江(今重庆忠县)分界于江家沱,是巴东之西界,益州之东境,故名“西沱”。西汉时代,是川盐销楚的重要中转站,史载:“烟火繁衍,俨然一郡邑矣。”可见当时西沱的繁荣。北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西沱已是“川盐销楚”的盐运大道起点和货物集散地。元代,川江水路在此设“梅沱小水站”驿站,它作为连接川鄂交通水驿,是重庆出川的必经驿站,发挥着巨大作用。

清乾隆二十七年,在此设巡检司,更是商贾如云。古代的川盐、百货、丝绸、蜀绣等天府特产,经长江上游的成都、重庆、涪陵等地运到西沱,再由西沱转运去湖北省恩施、利川、来凤等地,“水陆贸易、烟火繁盛、俨然一郡邑。”3尺宽的青石板路全程300多公里,又称“三尺道”,是宋代,今存清代的“下盐店”古建筑是其历史见证。

1940年徐悲鸿先生在南洋根据西沱古镇一黑白照片画得《西沱风景》一画,画面构成于奇险中而求平衡,难度极高。所有的色彩都是一笔一笔“摆”上去的,而非涂抹而成,这是徐先生作画惯用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墙体、台阶、云海部分,结构分明,色彩丰富。画面的意境处理也十分巧妙。为了表现所处之境的高险和幽深,同一画面用了俯视与仰视两个视角,树后的云海和向下延伸的台阶衬托出高险,而桥洞下没有画出来的流水,让人仿佛听闻湍湍水声。高处的古建筑似是寺观之后门又似富家豪宅之门,深邃的门洞、高高的围墙留给人们几分神秘的猜想。隐藏在门边的小巷似乎通向远处更高的地方,整体营造出一派令人入胜的意境。徐先生在画中用近三分之一的画面刻划有上有下,有露有藏的“三尺道”,紧紧抓住了西沱的特色。 

清乾隆《石柱厅志》记:县治“北抵江岸,忠万交邻为西界沱,水陆贸易烟火繁盛,俨然一都邑也,置塘汛,且设巡检驻之。”这里特别是“川盐销楚”的要镇。据1949年统计,这里有油盐商号17家,山货商号4家,其他中医药、木材行、布匹、百货、旅栈、茶馆等70余家,逢场商摊贩不下200个。另有佛教寺庙12座,万寿宫(江西会馆)、天上宫(福建会馆),禹王宫(湖北、湖南会馆)等会馆多处。这里曾经是客栈店铺星罗棋布,是渝东历史文化名镇。

巴盐古道通川鄂,云梯水埠连川江;

千船万帆朝龙眼,三教九流汇乡场;

会馆寺院戏楼闹,店铺客栈力夫忙;

火龙入江夜喧嚣,灯火云梯架天上。

千步石阶云梯街,穿斗山墙层层叠;

老砖青瓦夹泥墙,前店后堂桂花香;

雕梁画栋龙凤脊,回廊挂落花格窗,

天井听雨看春秋,堂中品茶眠冬夏。

相传,云梯街古民居和街铺,就是当时客栈老板们为抢夺盐生意和招徕往来盐商而在长江边兴建的,最后房屋随山势向上延伸,一直修建至山巅,终于形成了“云梯街”这一长江奇观。

云梯街为西沱古镇的主体,由具有土家族的吊脚楼建筑群与汉族传统风格的古建筑群组成。云梯街西起长江岸边,沿山脊蜿蜒而上,全长860.64米,宽约2-6米,89个平台,692步石阶梯,海拔高程从江边码头145米到山顶独门嘴321.6米,高差为176米,分为上、中、下三段。西沱镇现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云梯街民居建筑群(二圣宫、关庙、永成商号、下盐店、禹王宫、南龙眼桥、北龙眼桥)、县级保护单位云梯街街道和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和成商号遗址,熊长兴,张爷庙,吊脚楼,西沱名人熊福田故居及墓葬、德盛祥、绸缎庄、陶斯忠中西建筑、生记客栈、独门嘴黄桷树和文革建筑原食品站、一里半石桥、千脚泉、盐铺等,组成了独具特色的巴盐古道及沿街分布的明清商铺、宗教建筑、会馆驿站、特色民居和近现代典型建筑群。

云梯街垂直长江,呈龙形向上,从长江边向上仰望,好像一挂云梯直插苍天;从街顶向下俯瞰,特别是有云雾的时候,犹如置身在云端间。因此,人们就美赞它为“云梯街”,又叫“通天街”。云梯街是长江沿线唯一垂直江面的街道,在临江岸边的两侧各有一座石拱桥,称为“龙眼桥”,其状恰似龙眼,云梯街则似龙身,各式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长廊环绕,蜿蜓曲折,屋檐翘角,空中飞啄,拾经而上,仿古的吊脚楼,前店后坊,青色的石板路,直上九宵,如梭的游人,兴致昴然……民居的瓦片恰似龙甲,街道两边的巨大榕树则如龙爪,整条“巨龙”气势磅礴、摇头摆尾直向长江扑去,十分壮观,这在中外建筑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科考研究价值,专家称之为“万里长江第一街”。
早在明清时期,西沱古镇就闻名遐迩,明末清初巾帼英雄秦良玉就曾在西沱镇的南城寺进香朝拜,并捐资重修南城寺。两江总督陶澍在二十四年(1819)冬,出任川东道时,晚泊西界沱触景生情,写下《泊西界沱寄题秦太保良玉玉音楼》。1940年美术大师徐悲鸿于南洋根据在重庆市西沱镇所画速写或黑白照片整理创作而成油画《西沱风景》(71×88cm),在200777日在浙江皓翰首届中国爱德艺术名家作品公益性拍卖会上以成交价为1386万元拍卖。1985年重庆市建筑工程学院、西南建筑设计院的专家们来西沱镇考察后在《建筑》杂志(1985年第五期)发表学术论文《民居-创作的泉源》,高度地评价西沱镇是集“思想、功能、地形、空间为一体”的古代民居城镇;同年,中国《当代》文学杂志发表了著名诗人邹荻帆的《西沱镇即景》一诗,称赞西沱云梯街是“土、汉两族和好的结晶,在崇山峻岭的江滨,塑造了这座山镇”;1993年中央电视台专程来西沱镇拍摄《奇石雄柱》风光专题艺术片,并在一、二、四、八频道用中英文播出,引起了国外不少建筑、考古学、人文专家的重视。1993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古建筑系教授汤羽扬率领三峡文物考古队来到西沱云梯街后,为西沱云梯街的奇特布局所惊叹,认为这是在中国集镇建筑史上史无前例,在她的学术论文《从忠县、石柱县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谈三峡工程地面文物的保护》中呼吁进行有效的保护,并对西沱古镇的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途径措施。1995年美国F.AASSOCIATES教授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南舜薰教授来西沱镇考察后,美国教授欣喜若狂地认为在西沱镇找到了商业经济是古代城镇起源的典型,而西沱镇的兴起比西欧城镇的兴起要早得多,商业城镇的真正起源应在中国,并将西沱古镇云梯街纳入了他讲授中国古代城镇课中的范例。198810月,19999月,由世界银行投资的重庆市环境保护文化遗产战略规划项目的专家美国盖蒂,艺术人文科学研究所戴蓓岚研究员,英国伦敦大学学者、人文考古学家蒙哥妮,意大利ARS普洛格提公司副总裁史库帕和重庆市文物局副局长王川平、市博物馆馆长刘豫川、市文物处处长邵卫东、市文物专家吴涛、陈祖林、徐惠在西沱镇云梯街考察后,十分感慨在长江三峡库区中唯一的土家族地区现在竟然还有保留着如此完好古建筑群的古镇,其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历史价值有如一座巨大的、原生态的博物馆。

如今,西沱云梯街两旁仍保存着明清遗留下来的层层叠叠的土家民居吊脚楼,其间的“紫云宫”、“禹王宫”、“万天宫”、“桂花园”等著名建筑,让游人增添了许多凭古思旧的审美情怀,现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不过西沱古镇的开发和宣传力度还需要加强,也许由于离重庆城区比较远的缘故,我在西沱古镇几乎没有遇见游客。在渝西的古镇,总会遇见游客或摄影爱好者,即使在万州的罗田古镇,也遇到一对老年的摄影爱好者,背着单反相机。今天虽然是周末,在西沱古镇,我却几乎就是唯一的游客。

随着新三峡环湖游的兴起,西沱古镇正在开发土家风情一条街——新云梯街,建成后,各式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长廊环绕,蜿蜓曲折,屋檐翘角,空中飞啄,拾级而上,仿古的吊脚楼,前店后坊,青色的石板路,直上九霄,如梭的游人,兴致
昴然……。

“秦砖汉瓦宋元楼,千载临风赋江流”,今天西沱古镇以其独持的风貌,幸存于长江三峡库区175米水位以上,向世人展示着她独特的古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