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秦人最终为“诓骗楚怀王”而偿还的代价, 又何止商於之地六百里?

 思明居士 2017-02-18

提起楚怀王熊槐,大家通常会觉得那是位被张仪骗的团团转的“傻缺”君主,因屈原的《离骚》的强大影响而铁定那是位“亲小人而远贤臣”的昏君。然而,我们理性地分析一下,会发现这楚怀王其实是位被后人误解的“昏君”。



古时候,都会给地位较高的死者加以谥号,这个谥号通常只有一、两个字,而后人就是通过这一、两个字的谥号而作出对死者的一生功过是非的评断。楚怀王的谥号为“怀”,有深表同情的意味,据《史记》所载,“楚顷襄王三年,怀王卒于秦,秦归其丧于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秦楚绝。”。就是说楚怀王死於秦国,秦国归还楚怀王的尸体给楚国,楚国人都痛哭流涕、如同自己的亲人去世一样,而天下诸侯都觉得秦国这件事做的阴损。后项梁、项羽叔侄起义,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号之为“怀王”,这是以“死王”之“谥号”加之於“生王”,这个在过去是从未有过的事,其目的就是借助楚怀王熊槐在楚人之间的名望(从民所望也)。



试想,如果是一位简简单单的“昏君”、“傻缺”而已,楚人只会恨不得其早点死,还怎么会在其死后,痛哭流涕如同悲痛自己的亲人呢?项梁、项羽叔侄起义还会以一个“昏君”的名号为旗帜?这样做就不怕引起其他的诸侯们耻笑吗?一位君主,之所以能让后人缅怀不忘,不是其简简单单死的可怜。在历史上死的可怜的君主多的是,晋国还有位国君掉厕所淹死了,更可怜,但是这能让后人缅怀同情吗?是要有些德行功绩的,才能让后人缅怀不忘的。由此可见,这楚怀王熊槐是位被后人误解的“昏君”,其也有“雄才大略”的一面。



据史载,楚怀王即位初年,就攻灭越国、尽取吴、越之故地,拓地千里;攻魏,破之於襄陵,得八邑,又移兵而攻齐,齐王患之。山东六国合纵攻秦,其为纵约长,当时有“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的说法。这些都是楚怀王在位期间,取得的成就。虽然,楚怀王被秦国“诓骗”了,但是这能怪楚怀王吗?就像当今,电信诈骗的那么多,有人不小心被骗了,难得就一味地责备受骗人是愚蠢活该吗?难道不该去谴责那个骗子吗?



诚然,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的最终的获胜者,有时,我们也就想当然地认为秦国的一系列手段是正确、合理、有效的,包括秦国如何诓骗楚怀王。但是,我们看一个历史事件,不能只截取当时的一个片段来看,我们要看其后续影响力。张仪是耍得楚怀王团团转,把说好给楚国的“六百里地”反口说成了“六里地”,气得楚怀王哇哇跳,找秦国人干架,还被揍了。后来秦国又诓骗了楚怀王,威逼其割地不成,致其死在了秦国,这又能咋样?



秦国诓骗楚怀王难道就没有代价了吗?由于楚怀王死於秦,“”诸侯不直秦”,天下没有人认为秦国做的对的。秦国后来连一块“和氏璧”都骗不到了。据《史记》所载“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秦末起义的三把大火,陈胜吴广、项梁项羽、刘邦都是楚人呀,项羽在秦都咸阳的一把大火,未尝不是长久以来压抑在楚人心底对秦人愤恨的喷发!由楚怀王死於秦,楚人便决定了一定要跟秦人死磕到底。秦国人后来为之付出的代价,难得就值当初的“商於之地六百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