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山东的响马东北的胡子,在军阀混战的中国名号相当大,当时军阀混战,列强割据,加上自然灾害,山东各地民不聊生,加上官府苛捐杂税,很多种地的农民被迫讨饭或者进山当匪,那为何将当时的土匪叫做响马呢? 响马名称的由来? 响马实际上很大一部分组成是破产的农民,如著名的隋朝末年瓦岗寨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秦琼,家乡就在山东济南历城柳埠镇秦家庄,那是一个土地贫瘠,几乎全是山地的小村,遇到灾荒,加上官府欺压,常被迫为匪。 匪 抢劫最多的对象往往是往来的商队,据说是自东汉以后,山东的土匪在马脖子上挂满铃铛,马跑起来,铃铛很响,故称土匪为响马;还有种说法认为他们在行动前习惯先放响箭示警 常骑马来去 故称响马。 最后一次山东响马犯大案当属孙美瑶发动的轰动国际的临城劫车案,当时在国际上影响很大。 山东响马与东北胡子的区别 东北很大一部分人是山东闯关东过去的,说到东北胡子最出名的人物当是“座山雕”张乐山,张乐山是山东人,当时在山东生活不下去,被迫前往东北谋生,被堂哥带到东北伐木卫生,后受尽人情冷暖,加入土匪。 张乐山 座山雕有三绝,据说是枪法绝、眼睛绝、腿绝,凭借出色的本领成为当地有名分匪首。 胡子的“七不抢,八不夺” 当时危害东北人的主要有四大武装势力,分别是军阀、日本兵、胡子、红胡子,军阀主要是指乱兵,日本兵就不多说了,红胡子就是俄罗斯人,胡子就是土匪,由于胡子多出身贫苦农民,因此也多遵守“七不抢,八不夺”的原则。 七不抢:临近的村子不抢;送信的(邮差)不抢;接亲的不抢;请医生看病的不抢;送葬的不抢;为坐月子妇女下奶的不抢;媳妇回门不抢。 八不夺:不夺女人;不夺小户人家财物;不夺镇宅增寿宝物;不夺娼门(妓院)钱财;不夺耕地用的牛马;不夺杆子内兄弟家属财物;不挖坟掘墓夺取财物;不夺药店、医院财物。 响马 当时的东北恶势力中,老百姓认为胡子是最好说话的,要是碰到乱兵、日本人、俄罗斯人才不管你这些,全部都抢走,当然土匪就是土匪,虽然土匪中有不少在日本侵华期间参加了“抗联”,但也多有杀人放火的行径,解放后大部分都经过教育,放下武器,重新回归家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