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复助手】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昵称34246721 2017-02-18

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 摘要】

目的: 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 的 脑 卒 中 患 者20例随机分为 A 组和 B组各10例, 均采用理、 运动、 作业、 语言、 传统中医等疗法, 并配合矫形的应用等治疗。B 组在患者能站立情况下加入全身振动训练。分别评定2组 Ber g平衡量表( BBS) 和功 能 性 步 行 量 表( FAC) 的 数 据 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6周后, BS及 FAS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 P<0.01), 2组间比较, B 提高幅度明显大于 A 组( 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 疗 基 础 上 辅 助全 身 振 动 训 练, 可 显 著 提 高 脑 卒 中 患 者 神 经 肌 肉 运动的表现能力, 使其平衡和步行能力得到进一步改善。

【 关键词】 全身振动训练; 平衡; 步行; 脑卒中

      脑卒中后运动系统上位中枢失去对下位中枢的控制, 使得原始的、 被抑制的原始反射释放, 导致肌群协调和肌张力障碍[ 1], 进而影响患者的平衡和步行能力。近年来, 全身振动训练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并作为肌力训练的手段之一, 在体育竞技运动时的热身、 牵拉、肌肉放松、 力量训练以及骨关节损伤康复和老年人健康预 防 等 方 面 都 发 挥 着 独 特 的 优 势[ 2, 3]。Ha g barth等[ 4]报道利用振动训练刺激肌梭以引发肌肉的强直性振动反射( tonic -vibration-reflex), 从 而 刺 激 瘫 痪 肌 肉的活动。这种加速的身体运动能够很好的改善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提高肌肉的柔韧性、 运动单位的活性和神经肌肉系统的兴奋性, 明显增加骨骼密度, 防止骨质疏松[ 5]。全身振动训练能够提供双向的刺激, 诱导脑卒中后双侧大脑的可塑性变化[ 6]。本研究主要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2011年3月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0 例, 均初次发病, 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和分类标准, 病情稳定, 意识清晰, 无明显认知障碍, 可接受动作指令, 病程<6 周, 排除阻碍姿势控制的药物, 前 庭或小脑功能障碍, 单侧忽略和严重的触觉及本体感觉障碍, 使用全身振动训练的禁忌症( 怀孕、 新鲜骨折、 胆或肾结石、 恶性肿瘤、 心脏起搏器等) 等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 同 意 书, 随 机 分 为2 组。①A 组10例,男6例, 女4例; 年龄45~60岁, 平均( 59.5±11.9) 岁;病程30~50d, 平均( 40.1±9.2) d; 缺血性脑卒中3例,出血性7例; 体质量平均( 63.9±9.1) k g。②B组10例,男7例, 女3例; 年龄48~65岁, 平均( 60.7±10.3) 岁;病程35~50d, 平 均( 38.5±10.3) d;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4例, 出血性6例; 体质量平均( 58.3±10.2) k g。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2 组 均 给 予 物 理 疗 法、 运 动 疗 法、 作 业 疗法、 言语 疗 法、 传 统 中 医 康 复 疗 法 及 辅 助 矫 形 器 治疗[ 7, 8]等。B组患者在助力情况下能站 立 时 增 加 全 身振动训练: 采用 Galileo900 振动训练器, 站 立 平 衡 能力较好的患者( 功能性步行量表FAC=3~5级), 双手扶持振动器前方的保护栏站在训练器平台上; 不能单独站立的患者( FAC=0~2级), 倚坐在高度可调整的PT 床上成微蹲站立姿势, 双手扶持保护栏, 训练选择以中间轴为转动轴的上下摆动模式( 即旋转模式), 以低频率20Hz, 低振幅5mm为主, 1min1轮, 共4轮,轮间休息1min。


1.3 评定指标 分别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 时 Ber g 平 衡 量 表 ( BBS)及 功 能 性 步 行 量 表( FAC) 的数据进行比较[ 9, 10]。BBS最高56分, 最低0分, 分数越高平衡 能 力 越 好; FAS 共0~5 级, 患 者 行走15m 开始评分, 分数越高, 步行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均用x -±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6周治疗后, 2组 BBS及 FAC 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 2组间比较, B组高于 A 组。见表1。

3 讨论
      人体皮肤和深部组织均有不同类型的机械感受器,皮肤感受器如触觉小体、 环层小体均能接受触压觉和振动觉的信息,深部感觉器官肌梭是引发牵张反射的基础。全身振动训练借此以触发人体感受器, 通过触压觉、 本体感觉及前庭感觉的输入, 进一步引起身体相应的适应性和神经肌肉兴奋性的改变, 姿势的控制和平衡主要靠感觉系统, 包括躯体感觉, 视觉及前庭感觉, 运动系统和中枢整合来维持[ 11], 从而促姿势的控制和平衡的发展。有研究指出全身振动训练能够刺激足底传入神经, 这种传入神经引起的冲动在姿势的控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12]。Akira等[13]认为全身振动训练对肌梭的刺激主要通过两种方式, 一是振动刺激初级肌梭传入纤维末梢的兴奋性; 二是振动刺激能导致神经发放冲动频率加快、 强度增大、 皮肤感觉传入冲动以及耳前庭机械感受器和神经中枢机制发生变化[ 14]。全身振动 训 练作为一种深部的感觉刺激能够激发肌梭的Ia和II传入神经纤维[ 15]; 特别是Ia传入神经纤维的兴奋性, 能够最大限度地募集运动单位参与运动[ 16], 同时激活Ⅰ 和Ⅱ 肌纤维, 可有效 增 强 肌 力训练的效果。另有学者分析造成神经肌肉运动表现提升的原因, 除了神经因素外还有生理因素。神经因素是神经效率的提升, 生理因素是荷尔蒙浓度的改变,主要是睪固酮与生长激素的增加[ 17, 18]。本 研 究 B 组 经过配合全身振动训练后,患者的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的提高明显优于 A 组, 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神经肌肉运动的表现能力, 使姿势的控制和平衡得以发展。在运用全身振动训练提升运动表现的同时, 还有学术界讨论比较多的是脑卒中恢复期出现的痉挛问题。传统观点认为,肌力训练将导致痉挛的增加[ 19, 20], 但现在的观点提出肌力的增加并不会对痉挛和异常模式产生影响, 相反肌力是功能改善的必要因素[ 1], Ahlbor g等[ 21]研究发现经过8周的全身振动训练后成人脑瘫患者的肌力增加, 但肌痉挛不相应增加,反而有所下降, 这可能提示全身振动训练不会加重中枢神经损伤导致的痉挛。但这尚需做大量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和证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