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身振动训练

 板桥胡同37号 2021-04-09


伴着最近温暖的夜风,我们来一起看一个脑卒中患者的被动训练吧,那就是全身振动训练~

1

啥是全身振动训练啊

图片

全身振动训练(whole body vibration, WBV)是一种被动诱发主动运动训练,通过物理机械反复垂直上下振动振动产生的频率和幅度结合共振原理有效对人体神经肌肉进行发射反馈,结合个体不同的运动辅助或者康复要求让个体“骨骼- 肌肉- 神经”产生不同的应激性反应,从而刺激身体中神经系统刺激性反射和兴奋,产生骨骼的应力反应、达到抗阻的功效。对个体肌肉的爆发力、协调性、柔韧度进行有力地协调。最初用于运动员的训练和恢复,后逐渐应用到医疗领域,在脑卒中康复中主要用于姿势控制、肢体放松和肌力改善等

图片
图片

2

图片

卒中为何需要振动训练

图片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多发性疾病脑卒中发病率逐渐提高,并呈年轻化趋势,卒中后存活者致残率约80%。大部分脑卒中后病人大脑损伤或病变存在运动功能障碍,低级中枢失去高级中枢调控,产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和肌张力异常,影响平衡和步行等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脑卒中后尽早对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将有助于改善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但传统康复训练需病人长期坚持,训练效果容易受病人依从性影响(主动康复积极性不高),全身振动训练是通过热身、牵拉、力量训练、肌肉放松、骨关节损伤康复等方面促进肢体及关节功能恢复,增强肌力。

图片

3

振动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图片

王月丽等在《振动结合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对74 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对照组受试者在4 周时间里每周5 天接受1h 常规上肢训练,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上肢力量训练等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1(振动组:4 周当中每周5 天接受每天0.5h 的常规上肢训练,随后是每天0.5h 的振动训练),治疗组2(振动结合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组:这4 周当中每周5 天接受每天0.5h 的常规上肢训练,随后是额外15min 的振动训练+15min 的任务导向性训练,任务导向性训练是目标匹配的训练,如患侧上肢的投掷训练)。三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 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 评分量表(FMA)、Wolf 运动功能测试(WMFT)、患侧手最大握力及改良Ashworth 量表(MAS)分别进行评定。训练后,治疗组1 比对照FMA、患侧手的最大握力有显著改善,此外治疗组2 比另外两FMA、WMFT、相关手的最大握力及MAS有显著改善。认为在脑卒中患者中,运用振动结合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比单独运用上肢功能训练或振动训练,在上肢功能、痉挛及最大握力的改善方面有更大的获益。

4

图片

振动训练与下肢功能

图片

金振华等在《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效果》中对2017 年住院脑卒中患者7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 例。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①运动疗法:采用主动或被动方式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包括神经促进技术、肌力诱发训练、平衡训练、转移训练等。②作业治疗:采用各种道具训练,促进患侧上肢功能恢复。③言语治疗:促进患者言语功能的恢复。④理疗:采用低频电刺激、功能性电刺激、肢体循环气压治疗、小脑电刺激等促进患肢恢复。⑤传统康复:电针、艾灸、中药熏蒸等。⑥康复护理:良肢位摆放、转移指导等)和下肢负重训练(①站立训练:每天在站立架上站立,保持身体直立,双腿略分开,尽可能将身体重量的一半负荷在患腿上。②重心转移训练:在保持站立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将身体重心前后左右移动,距离越远越好。③下蹲训练:双脚与肩同宽,下蹲并维持5 s 后站起;下蹲深度与维持时间视患者能力而调整。④单腿支撑训练:全身保持直立,健侧下肢抬高并维持一定时间,维持时间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图片

实验组另予全身振动训练(全身振动模式,频率20 Hz,振幅3 mm。①患者直立于振动机上,保持放松状态,双手轻扶机器,振动治疗2 组。②患者微蹲于振动机上,膝关节屈曲约15°,双手轻扶机器,振动治疗2 组。③患者手扶振动机或在治疗师辅助下,患足站立于振动机上,健足站在等高的地砖上,振动治疗1 组;换健侧下肢振动治疗1 组。每组振动持续45 s,休息1 min。以上治疗均每天1 次,每周5 d,共6 周。治疗过程由专业治疗师一对一操作),干预6 周。治疗前后采用患侧单足负重时间,步长和步速,Berg 平衡量表(BBS)和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侧单腿负重时间、步长、步速、BBS 评分和FAC 分级均显著提升,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认为全身振动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负重、平衡和步行功能。

图片

3

振动训练与卒中后平衡功能

图片

王盛等在《渐进性全身垂直振动治疗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下肢功能与平衡功能的影响》中,对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桥式运动训练,坐站训练,核心稳定训练,任务为导向训练等;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假振动治疗,即患者站在振动平台上,不开启全身振动仪,进行递进式动作训练(表2);每日1 次,每15min,每周5 次,共3 周)与垂直振动组(振动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全身垂直振动治疗,即患者站在振动平台上,开启全身振动仪,进行8 项递进式动作训练。每日1 次,每次15min,每周5 次,共3 周;采用振幅为4mm,Program 3 BodyGreen(bodygreen ivib5070)振动治疗)。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下肢评分及Berg平衡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下肢股四头肌及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均较治疗前增高。认为与常规康复治疗比较,3周全身垂直振动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的下肢功能无显著改善,但能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