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 可以说是中国人餐桌上最重要的主食。 怎么煮米饭? 稍微有点自理能力的中国人都会! 洗米、放水、煮到水分干透、开吃! 我五岁就会用电饭煲了! 然而最近一条消息 把小编我吓坏了! 换做你们也一样会震惊! 英国广播公司(BBC)一个实验得出来一个结论 中国人这样的煮饭方式 居然砷残留物最多 ▼ “砷”以前的名字是“砒” 无机砷则是公认的“第一类致癌物” 另外提一句 所谓“砒霜” 就是“三氧化二砷” 难道我们一直使用的煮饭方式 等于自杀? 先来看看这个实验具体怎么做的。 BBC的节目《相信我,我是医生》请专家探讨了对食物的安全疑虑。 节目中称,孟加拉国的砷中毒问题已经相当严重,这是因为他们的地下水遭到污染,各种癌症、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 而砷主要存在于土地当中,水稻又在水中环境生产,所以砷更容易被稻谷吸收。 英国人本身并不以米饭为主食。不过,来自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皇后大学的安迪·马哈尔格教授还表达了忧虑: “成人吃一点比例的大米,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食品中砷的含量过高,会影响小孩的智商发育。” 马哈尔格教授研究米饭和米饭产品数十年,他经常进行测试,他在节目中讲述有关他的观察: 印度香米(或称巴斯马蒂米 Basmati rice)的砷含量比其他种类低 糙米(Brown rice)比白米含有更多砷,因为糙米带壳 有机种植对米饭的砷含量没有任何影响 米饼或爆米花等产品的砷含量高于米饭 米浆的砷含量大大超过饮用水安全砷标准的规定 接下来的内容,才是最令人震惊的! 节目又说,也不用太过于担心,因为使用正确煮饭方法,可以脱去大米中80%的砷。 马哈尔格教授在节目中比较了三种煮饭方法。 第一种煮饭方式是,两杯水煮一杯米,把水与米留在锅里,直到所有水分干透。这是咱们中国人最常见的一种煮饭方式。 第二种是,五杯水煮一杯米,米饭煮好后,把多余的水分倒掉。 第三种是,把一杯米用水浸泡过夜,到第二天把水倒掉,然后用第二种方法煮熟。 结果是这样惊人 第一种方法煮熟的米饭中,砷残留物最多,高达84%。 相比之下,第二种方法煮熟的米饭,砷残留物减少至43%。 而最后一种方法煮出来的米饭,砷残留物减少至18%。 按照英国这档栏目的说法,难道中国人传统的煮饭模式,是在自杀?还是残害我们的下一代? 真相在这里!!! 本着“爱知求真”的态度,小参专门采访了来自广州知名医院的专家。 真相1:砷只要不过量,就不用纠结那么多 “大米里面含砷是很正常的,自然界环境里就有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营养科主任卞华伟指出,水中或多或少含有砷,水稻对砷有特殊的偏好,在生长过程中会对砷进行富集,作为水稻的果实,大米含砷并非一国独有的现象。 砷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无机砷则是公认的“第一类致癌物”。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无机砷对人的“安全上限”:每天每千克体重的摄入量不超过2微克。例如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摄入量不应超过0.12毫克。当砷的摄入量在这个值以下时,不会观察到异常,产生的风险小到可以忽略。 而根据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国家标准(GB 2762—2012)规定,每千克大米中无机砷含量不超过200微克。“大米中的砷含量只要没有超过这个安全值上限,在这个范围之内食用就不要纠结那么多!”卞华伟指出,进入大米后的砷是很难析出的,清洗的作用并没有实验中那么大。 真相2:婴幼儿不建议吃米浆 “砷不是无中生有的,主要存储在米的表层,主要来自外环境,例如储存、加工环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陈超刚指出,节目中推荐的减少有害物质摄入的煮饭方法,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尤其是第三种,长时间的用水浸泡,可降低大米表层中所含的砷含量,但也会导致大米所含的其他维生素丢失,从而降低了米饭的营养价值。 至于说“米浆的砷含量,远远超过饮用水中砷安全含量的标准,也超过成人吃的米饭中砷含量”,这是因为米浆的制作过程相当于砷的浓缩。 “对于婴幼儿方面,由于米浆经常用于制造婴儿食品,英国食物标准局建议家长不要给五岁或以下幼儿食用米浆来代替奶品。儿童也最好少量进食米浆或米产品”。陈超刚指出,营养学界的确不赞同用米浆来代替奶品给婴幼儿食用,这是由于前者无法取代后者的营养价值,在钙、脂肪等营养素的含量上,米浆不能和奶产品相比。 煮饭这事,我们中国人千年留下来的传统习惯,又怎么能轻易被外国人颠覆呢? 所以,照常煮饭,安心吃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