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本书,值得你一读再读

 王天神 2017-02-18

文/子诺不离

对于书籍,我们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有的书,读过一次,就不想再读了;有的书,则是读完一次,还想再读,并且每隔一段时间重读,总会有新的收获和感悟。

对我来说,史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撰写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无疑属于后者。

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是在10多年前。这些年来,家中的书更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这本书却一直稳稳地保留在我的书柜中。

前段时间,我看到这本书出了25周年纪念版,忍不住又买了一本,并花了一星期时间进行了逐字逐句的研读,收获和感悟似乎比第一次阅读时还多。也许,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吧。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包括:(1)积极主动;(2)以终为始;(3)要事第一;(4)双赢思维;(5)知彼解己;(6)统合综效;(7)不断更新。

如果没有深读过这本书,初看这七个习惯,除了“以终为始、统合综效”这两个习惯听上去稍感陌生以外,其他的几个习惯,大家可能会觉得耳熟能详,并没有什么特别新鲜之处。

确实,史蒂芬·柯维教授自己也说,这七个原则并非他首创,他只是发掘并把它们整理出来而已。但事实上,他在书中所阐述的关于这七个习惯的内涵,要远超这几个习惯的字面含义。

以下是我重读该书后的一些总结和思考,与你分享。

1.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生活发生实质性改变,单靠改变态度和行为还不够,必须转换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是我们“看”世界的方式,这种“看”与视觉无关,主要是指我们的感知、理解和诠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式,它由成长背景、经验以及选择打造而成,我们透过它来看待万事万物,但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未必与现实相符。


比如上面三幅图,如果你先看图1(左图)10秒钟,再看图2(中图),你会觉得图2是一位摩登女郎,鼻子小巧,时尚靓丽。但如果我说你看走眼了,这位女士已经六七十岁,而且面带愁容,你会有何反应?如果不信,请你先看图3(右图)10秒钟,再看图2,怎么样,你看到老妇人了吗?

这就是先前经历(条件作用)对我们认识和思维定式带来的强大影响力,那怕这个经历只有短短的10秒钟。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思维定式比作地图。我们都知道地图不代表地域,它只是对地域的某些方面进行说明。

比方说,你要去杭州的某个地方,却拿到了一张标注为杭州、实则为苏州的地图,你能想像无法到达目的地的那种沮丧和无助吗?

也许,你可以改变行为,比如更努力、更勤奋、更迅速,但这种努力只会让你更快地到达错误的地点。你还可以改变态度,比如更加积极、乐观的思考,到不到目的地都无所谓。但如果你想及时、正确地到达目的地,你应该做的就是抛弃手中那张错误的“地图”。

那么,什么样的“地图”——思维定式,才是正确的呢?

史蒂芬·柯维告诉我们,只有培养以原则(自然法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才能由内而外地改变自己,帮助我们快速成长。而以其他某一方面,比如以配偶、家庭、工作、金钱、名利、享乐、敌人或朋友、宗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都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因为只有原则(自然法则)是永生的,超越时空而亘古不变,给我们以高度的安全感、正确的人生方向,以及足够的智慧和力量。

2.互赖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但只有先学会独立,我们才能更好地选择互赖,尚未摆脱依赖期的人则无此条件。

史蒂芬·柯维说,人的成长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依赖期以“你”为核心——你照顾我;你为我的得失成败负责。依赖期的人靠别人来实现愿望。比如,在婴幼儿时期,我们完全依赖他人,父母为我们的一切负责。

独立期以“我”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负责;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权选择。生理上独立的人可以自食其力,智力上独立的人可以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情感上独立的人不因他人的好恶而影响自我价值评价。

互赖期以“我们”为核心——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可以共创未来。现实社会是一个高度互赖的社会,如果你想拥有美满的家庭、婚姻或集体生活,你必须学会互赖。

许多人在生理上成年以后,在情感和心智上其实并未摆脱依赖期。比如有的人极度重视别人的看法和评价,一旦无法取悦别人就会感觉非常沮丧;还有的人则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让别人来帮忙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等等。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前三个,着重于如何自我约束,由依赖进步到独立;习惯四、五、六则着重强调团结、合作和沟通;习惯七则涵盖了其他六个习惯 ,强调的是自我更新,在人生的四个层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上实现平衡而有规律的更新。


3.任何事情都需要两次创造。先是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第一次)的创造;然后付诸行动,即体力上(第二次)的创造。第一次的创造是领导,第二次的创造是管理。

无论在认识还是实践中,我们许多人常把领导和管理混为一谈。其实,领导和管理是不同的概念。用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的话来说就是:“领导是做正确的事,管理则是正确地做事。”

由此可见,领导和管理好比思想与行为。领导关注的是高层,考虑的是方向和目标问题;管理关注基层,考虑的是如何执行的问题。如果方向和目标错了,执行得再好也是白搭。所以领导必须先于管理。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领导和管理者。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自我领导意识极度匮乏,很多人连自己的价值观都没有搞清楚,就忙于提高效率,完成任务。所以有些人成功以后,反而感觉空虚;有些人得到了名利,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东西,比如健康、亲情、友情,甚至良知。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自我领导和自我管理。首先明确人生的方向和目标,确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然后盯紧真正重要的愿景,勇往直前坚持到底,活出真正的自我,使生活充满意义。

4.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价值的交换。情感账户里储蓄的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信任,是人与人相处时的那份安全感,是能够激励你勇往直前的那种精神力量。

为什么几十年前的老同学一见如故,交谈甚欢;时间长了,反倒变得无话可说?为什么许多人在恋爱时,你侬我侬,情深似海;结婚以后,却渐生龃龉,甚至劳燕分飞?

这是因为,情感账户的余额不是一成不变的,越是持久的关系,越需要不断的储蓄。如果只有支出,没有储蓄,情感账户的余额就会越用越少,一旦透支,人际关系就得拉响警报了。


多年不见的老同学,之所以能够立即重拾友谊,毫无生疏之感,是因为过去积累的情感账户余额充足。但接触时间长了,会发现,岁月在变迁,彼此在改变,除了往事,双方已找不到共同的话题,久而久之,友谊的小船也只能无奈地渐行渐远了。

婚姻生活能否保鲜的秘诀也在于此。许多人把婚姻当作爱情的保险箱,认为结婚就是两人搭伙过日子,却忽视了双方情感上的相互滋养和精神上的共同进步。于是,在油盐酱醋的平淡日子中,原先积累的情感账户余额被日渐消耗殆尽,并最终走向冷漠和分手。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一定要经常问问自己:我现在的言行,是在往彼此的情感账户中存款还是取款?我愿意让我们的情感账户赤字吗?

史蒂芬·柯维在书中向大家推荐了情感账户的七种投资方式,即理解他人,注意小节,信守承诺,明确期望,正直诚信,勇于致歉,无条件的爱。

在这七种投资方式中,最难做到的,也许就是“无条件的爱”了。因为很多人在付出爱的同时,都是有条件的,也即对别人是抱有期待的。一旦对方的行为令人失望,我们就会抱怨、指责。有条件的爱,往往也会引起被爱者的反抗心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就是一种典型例子。

5.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炼自己,不断更新自己。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前面提到过,自我提升和完善包括四个层面,也即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身体层面的更新是指有效地呵护我们的身体——健康饮食,充足休息以及定期锻炼。

精神层面的更新为我们指引人生方向。通过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或音乐作品,或者通过与大自然交流,都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精神层面的更新。

磨砺心智的有效途径有两种:读书与写作。然而,许多人离开学校以后,“不再认真读书,不再探索身外的世界,不再用心思考,也不再写作,至少是不再重视写作,不再把它当作对我们准确、扼要表达自己的能力的考验。相反,我们把时间花在了看电视上。”几十年前史蒂芬·柯维先生的这番话,现在听来依然震聋发聩。

“身体、精神、智力层面主要与习惯一、二、三密切相关,围绕着个人愿景、自我领导和自我管理的原则。而社会/情感层面的重点则是习惯四、五、六,围绕着人际领导、移情交流和创造性合作的原则。”史蒂芬·柯维说,社会/情感层面的更新,可以在与他人的日常交往中完成,但练习还是必要的。

检视自己,这些年来比较重视精神、智力、社会/情感层面的更新,但对身体层面的呵护却是相当忽视。也许,我在内心深处,一直来都是把身体当成奴仆来使唤,并没有把它当成孩子来精心呵护和珍惜,想想真是罪过,难怪它最近不断对我发出抗议。这不,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又端坐电脑前,不吃不喝不动好几个小时了,我得赶紧站起来喝口水,做个瑜珈拉伸去。


重温下这个著名的时间管理矩阵,豁然发现“休闲”竟然属于“重要不紧急”的第二类事务,我以前一直以为它属于“不重要不紧急”的第四类事务呢。看来,单凭不重视休闲和身体锻炼这一点,就违背了“要事第一”、“统合综效”这两个习惯,唉。

10多年前,当我第一次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时,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已基本养成这“七个习惯”了。现在重读此书,却发现,自己离“七个习惯”的养成还有很远的距离。就连史蒂芬·柯维自己都说,“身体力行这‘七个习惯’是个不断挣扎的过程”。看来,这“七个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我得继续努力呀!

以上总结和思考,只取原著一瓢饮。如果你也想养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还得读原著才行。

最后,以史蒂芬·柯维先生在该书前言中的一句话与你共勉:

只学不做等于没学,只知不做等于未知。

读书、思考、行动,将帮助你我找到更好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