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择中医微博集之111

 吉星高照当空 2017-02-18

 

中医治病,就要用中医的理念,绝不能完全跟着西医诊断去治病。一些机器指标仅供参考,但不可以指导用方用药。比如,机器诊断的绝症往往可用中医治愈;肿瘤晚期若能用中医积极治疗可以大大地延长生命;西医的某些病名能吓死人,但中医却有证可辨,有方可用。生命在于气化,恢复气化功能,大病亦可治愈。

 

 

我诊治的一位渐冻人(ALS)患者告诉我,她在此病群中交流用中医的治疗体会时,一些病人拒绝承认中医能产生效果,他们的观点是:西医已经视为绝症了,中医怎么可能取效呢?!若持有这样的观点,从内心里他们已经放弃了。心中没有正能量,必然会影响五脏六腑,导致病情持续加重。

 

有人发现“心主神”,就攻击中医,认为中医不懂脑,把明明是脑的功能放在心上了。其实,中医非常重视脑,古贤反复论述:脑为奇恒之府、脑为髓海、脑为元神之府、脑为心使,等等。心藏君火,君火明亮则心神畅通,与肾藏相火相对应。君火的部分功能即体现在脑上,但脑藏髓,其功能更多的由肾所主。

 

今天晚上我们工作室将举办第四届中医知识竞赛。以背诵经典(包括《内经》、《伤寒论》、《本草经》、《濒湖脉学》等为主,兼及穴位定位、特定穴、经络循行、方剂、诊断等内容,每次竞赛范围都有所扩大。我们希望借竞赛以刺激团队的每位成员不懈努力,积极进取。另外,平时每周都有至少两次讲座及作业。

 

今年的知识竞赛结束后,助手再次获得冠军,给我送来一套《日讲》,非常开心。作为中医人,一定要学习国学。中医不但是医学,更是哲学,也是国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我平时总是鼓励弟子们于临床之余,多读文史哲书,借以端正心态,树立儒家“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精神,立德立功立言。@选择中医_龙曼花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创世神话都与天地宇宙相关,而且不但涉及到天地如何诞生,也涉及到人的诞生,并都指向人与万物的联系,都有人与自然和永恒渴望融为一体的冲动。人之所以生病,所以健康,皆与天地相关,但只有中国先贤能把人放在天地之间思考,并创立出一整套中医理论,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发明。

 

一女学生跟我学习中医三年,期满后在我工作室工作。她说,前几年妈妈月经停止了,给妈妈开了温经汤,连续服了十四付月经即恢复,至今两年多了,月经仍是正常。我重视针灸,平时总是督促学生针灸与汤药都要学习,且要求人人都能背诵经络循行原文。三年时间期满,每位学生都可施针治病,甚是令人欣喜。

 

有人认为:“中医理论乃古人蒙昧的产物,现代医学已经研究到了分子水平,中医还在搞阴阳五行,可悲!”我之所以努力推广中医,不但为了让更多的病人早日康复,也希望那些对中医不理解的,甚至反感中医的人能明白中医。分子水平很高吗?为什么疾病越治越多?阴阳五行很低等吗?却可以指导临床治病取效。

 

临床上我发现,人生病时,脉诊往往能提前发现病症,之后人体才出现不适症状,最后才是机器检查阳性。分析其原因,或许人类有两套生理系统,即解剖系统和藏象系统,两套生理系统会相互作用,病变最初是藏象系统功能出现问题,而后逐渐影响到解剖系统。由此提示,重视自我感觉,比机器检查更能早期诊断。

 

俗话讲:人活一口气。中医讲,气是生命的根本。健康,因为气旺、气机通畅;生病,因为气弱、气机不畅。一网友的体会很好:我感觉身体所有的病都是气机造成的,停在一个地方不流动那个地方就生病,而有些疼的地方仔细感觉都是气滞,气通了就不疼了。有时候气从下流到上消失了,有时候打嗝放屁排出来了。

 

医生把病治好了,这是医疗的基本目标。光是治好病,这还不够,医生不但可以帮助治病,最好还能教会病人一些养生保健的方法,让病情不至于复发,这才是医疗的真正意义。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可以通过语言交流、针灸、推拿或汤药等手段打开病人的心结,让病人获得快乐与幸福,这是医疗的最高境界。

 

十一

 

处方用药该用多少味?仲景的药方平均不过八味,今人用药动手就是十数味。古贤有云:“知其要者,多亦不杂;不知其要者,少亦不专。”病情复杂时,或多方联用,或选取大方,虽然药味驳杂,却可左右兼顾,颇能中病;病情简单时,则不妨用小方,或用经方,或化裁古方,使药力专一,直达病所而收取捷效。

 

药量,该用多大?有人用麻黄1克、桂枝1.5克;《圣惠方》用生铁落20余斤,一次煎成,不拘时服;《笔花医镜》用生石膏14斤;张锡纯见某医治阳毒,“大黄十斤,煮汤十碗,放量饮之,数日饮尽,霍然而愈。”为什么用轻剂?轻可去实,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为什么用重剂?力专任宏,正气不虚时可直攻病巢。

 

不少医家喜欢就某个方子变化而应用于其平时临证之中。比如,朱丹溪著《格致余论》,仅用一个四物汤应变加减治疗诸疾;薛己著《内科摘要》,全书就突出了两个方子:补中益气汤和六味地黄丸;方隅《医林绳墨》通篇仅围绕一个二陈汤出入化裁;麻瑞亭治病,只用黄元御《四圣心源》的下气汤化裁,疗效颇佳。

 

昨晚,郑州小儿推拿专家赵保健老师为我们工作室做了一个关于小儿推拿的专题讲座,并现场治病,反响非常好。赵老师提出小儿推拿的四个关键:辨证、取穴、手法、时间,尤以辨证为要紧。赵老师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并广泛学习诸家经验,擅长用《内经》及《伤寒论》的思想指导小儿推拿的临床,疗效极佳。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活着的,不会灭亡的,就是生命。中医认为:凡有气的就是生命;生命的过程,即是气化的过程。中国文化重视“气”,气是有活力的,是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同理,气也是生命的关键要素。深入理解“气”与“气化”,不但有利于理解中医,亦有助于理解以生命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与哲学。

 

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我们每天要吃饭喝水,饮食进入身体,全都要依赖脾的运化功能以气化成精微物质,营养全身。也就是说,脾是生命的根本保证,脾最不能虚。举例来说,痰湿体质的人,其根本是脾虚。

 

我喜读中国医学史,并广泛参考当代诸家的著述,中医是临床医学,首在疗效,次及医理。若理论不能指导临床,则中医必然早已消亡。中医之所以能历经两千多年而不绝,理论的延续是关键,临床疗效只是辅助。研究中国医学史,当重在研究其理论的渊源与流派,而不是戴着现代科学的有色眼镜,去盲目批判中医。

 

天人合一,这是中国哲学的最大特征。孟子讲“万物皆备于我”、惠施说“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庄子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三家的学术观点各不相同,但对于“天人合一”理论则形成共识。中医最了不起、最核心的理论,恰巧就是“天人合一”。在这方面,传统文化、哲学与中医是统一的。

 

昨天晚上给弟子们做了一个“历代医家成名方系列讲座”的第一讲,讲了杨栗山的升降散。此方的核心病机是“火热内郁”,其方药少力专,结构严谨,配伍奇妙,寒温并用、升降兼施、表里双解、透泄并举,不但可用于各种烈性传染性疾病(温疫),如非典,还可广泛应用于杂病的治疗。重在明其病机,学其理法。

 

对于医生来说,病人的康复是最大的幸福。临床工作中,我也孜孜汲汲地追求着这种幸福感。我希望每位病人都能康复,每种苦痛都能消失,但有时病魔强大,生命因此而脆弱,虽然已经尽心尽力,但难以挽回造化,遇到这种情况,亦让人徒呼奈何。大医之所以为大医,因为他们心存病人。我要学习并实践这种精神。

 

十二

 

中医能治癌症吗?就我的临床经验来看,能!那么,中医是如何取效的?其机理是什么?我可以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理论来进行完美的解释。显然,这不是现代科学的术语,有些人否定中医能治疗癌症,不是看不见中医的临床疗效,而是不理解中医的理论,因为阴阳五行的东西不符合现代科学体系。

 

孩子感冒发烧,可用的治疗方法很多,比如,小儿推拿、中医水煎洗澡、针刺或艾灸、内服汤药等等,最不能选择的就是挂水。孩子的阳气不够旺盛,滥用挂水,最伤阳气。阳气一伤,面色变暗,手脚变凉,食欲变差,精神不振,接着就会反复感冒发烧。小儿病最好治,正邪交争时轻轻一播,邪气一退,即豁然痊愈。

 

近年来我治疗了不少不孕患者,我倾向于认为,治疗不孕的关键不是补,而是通。让任脉通,地道通,这是怀孕的基本条件。而不必只是补肾、补气血。肝郁要疏泄,这是通;胞宫瘀滞要活血,是通;痰浊阻滞要化浊,是通;闭经要暖宫调经,也是通。在通的基础上辅以补益,使气血健旺,肾气充足,自然就能怀孕。

 

治疗不孕,温补固然有效,但不可滥用。试看孙思邈治妇人断绪二三十年,及生来无子,并数数失子,其病机是子宫内有恶物,宫寒而不受胎。用的药方叫荡胞汤,方中多是化瘀攻下之品,辅以补气扶阳。孙思邈自述,服此皆能有子,且能长命无病。因为服药后必下积血及冷赤脓如赤小豆汁,这是排出浊毒的反应。

 

肿瘤等大病,需用攻逐,邪浊去尽,正气方能复生。我的体会是攻逐要根据体质,不可过度,若病人感觉疲惫,就当先扶一下正气,以后再图攻逐。孙思邈治胞宫冷血阻滞引起的不孕,重视攻下,他认为,若攻逐后大闷不堪,可食酸饭冷浆,入口泻下即止,但恐恶物未能去尽,若能忍着继续攻逐,邪浊务必攻尽方好。

 

关于中医现代化,我的观点是,中医暂时不忙着搞现代化,还是先重视传承吧。中医根源于传统文化,若能把《易经》与道家的思想传承好,并结合儒家的“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态度,作为现代中医这已经足够好了。至于是不是要结合现代科技,要不要搞中医理论与治疗手段的创新与发展,缓缓也不要紧。

 

传统以来,中医不仅是医学,也是人文学。自古至今,中医从来也没有脱离过人文关怀,没有舍弃过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作为现代中医人,大可不必跟着西医的屁股走,中医有自己的“天人合一”理论,有不同于西医的临床手段,如果能传承好医术,并且把传统人文思想继承下来,这样的中医必然能走出一条新路。

 

现代医学的特点之一是可重复性,其实,中医也是如此。比如,麻黄汤治无汗而喘的表实证,不管是什么样的病人,大小还是孩子,男的还是女的,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有这样的证候,都可以用麻黄汤而取效——这是中医之所以流传至今而余续不绝的根本保证。我们传承中医,传承的正是可重复性的思路与方法。

 

网上有某人抨击中医,他这样说:“可以负责任地告诉读者,一切声称能抗癌的中医疗法、中药,都是骗人的。”说这句话的人肯定不懂中医,不懂却敢大放厥词,只能说是愚昧,进一步说,可能是另有目的。中医到底能不能治癌?中医治癌的效果如何?我在临床上治疗过多量的癌症,请参考:我用中医治疗肿瘤的真实病例与思考。

 

中医要振兴。我发现,当前,振兴中医的最大问题是:中医人的不自信!有中医人不敢治疗大病重病急病,排除害怕承担责任的因素,关键还是对中医的不自信;有的针灸医生不敢治疗孕妇,是针灸不能吗?说到底还是不自信;有的中医临床上天天给病人看病,到自己或家人生病了,却送去挂水,他的自信心哪去了?

 

十三

 

医学最重视可重复性。某种疗法是否有效,某个药方能否治疗某证,都需要可重复性。但人是活的,生命是动态的,疾病的康复与多种因素相关,可重复性是相对的。比如,某人听说自己患了肿瘤,三天就可能吓死了,或者忧虑恐惧,陷入绝望之中,如此病人,纵然有可重复性百分之百的疗法或药方,又能如何呢?

 

中医人一定要有对中医的自信,没有这个,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一样,很难前行。为什么中医人会不自信?分析其原因,一则教育是关键,中学一直以数理化为主,拘泥于形质,难以深入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二则中医人多数没有建立起“天人合一”的形象思维模式;三则中医人不执着中医,稍受挫折就会投降西医。

 

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用于中医也完全适合。中医是不是伪科学?要不要取缔中医?不能拿现代科学的标准来套用(况且,现代科学不一定是真理),而要看中医的临床疗效如何。只要中医能治病,不管其理论如何玄奥,中医都不是伪科学!中医人先要树立对中医的强烈自信心,这是从事中医的关键。

 

良医或大医,其体现在两点,一则以仁爱为根本的医德,二则以疗效为核心的医术。中医是能治病的医学体系,不但能治轻病小病慢性病,还能治疗大病重病危急病症,治病取效不仅依赖医生的医术,更离不开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二者都以医德为关键。学习中医,既要学习医术,更需重视修德,唯有德高,方能术精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即是人文性。中医属于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且又是治病的学问(中医治的不但是人的病,更是病的人),由此说,中医也有着人文性。学习中医,千万不要忽视了中医的人文思想,包括仁爱、中庸、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等等。中医人既要学习临床医术,又需掌握人文思想,二者缺一不可。

 

从事中医,我感觉非常开心。我认为,中医是一个既神圣又高大上的职业,病人把自己的生命与健康交付给我,是对我的极大信任。我凭自己的能力帮助了病人,不但病人因为健康恢复而开心,还有助于让病人背后的家庭的幸福。中医,既是医学,又是关怀,古贤早已明言:医者,仁术也。我愿意传承前贤的仁术。

 

现代医学的两个发展目标:一是让医学技术更加有效,这是医术的层面;一是让医学更富有人性色彩,这是医德的层面。但很遗憾,目前的现状是,医学和人之间的距离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了。医院在片面追求豪华的建筑与高大上的机器设备,而医生则过分地依赖现代的医疗设备,与病人的触碰却越来越少。

 

中医,不但是医学,更是文化。中医关注的不但是人的疾病,更是生病的人。一个好的中医,不但医术高明,更需要有仁爱慈悲之心,体现出来的就是对人的关怀。临床中,我非常重视中医的人文思想的学习与实践,昨晚专门为弟子们做了一个关于《中医的人文情怀》的讲座,希望提升我们整个工作室的服务水平。

 

临床问诊有这种情况:病人指着左侧膝盖说这里痛,有时病人的意思是指两侧都痛;有病人分不清哈欠与喷嚏;在广西若病人说脚痛,可能是大腿痛,手痛也不是手,而可能是上臂痛;有病人说大便正常,细问才知道,他误认为三天一次大便也是正常的。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总需医者细心问诊,别被病人给误导了。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是黄帝与岐伯在讨论天地与人的问题。近日读《华夏上古神系》,作者认为黄帝的原型是来自苏美尔神话的祺莎尔,为代表大地的母神。这个母神是女性,能不断怀孕和诞生新的神祇。在后来的历史传说中,黄帝逐渐变成了男人,到了汉代,为其改名为轩辕黄帝。

 

十四

 

史书记载,华佗因忤逆曹操,被其所杀。华佗死后不久,曹操因头痛病又发作,就隐隐有了悔意(因为以前曹操每次头痛发作,华佗都能马上帮助缓解)。后来曹冲病危,曹操痛彻心肺地叹道:“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可惜,一代大医被害,其毕生心血所著的《青囊经》亦未能存世,这是中医界的一大损失。

 

张仲景与华佗都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人。仲景官居长沙太守,每逢初一、十五即大开衙门,端坐大堂,不问政事,为病者诊治,百姓无不称颂。《后汉书》记载:华佗“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为业”。《三国志》则说:佗“本做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似乎华佗不喜欢从医,很想从政,却未能如愿。

 

中医药大学培养中医人,不但要重视中医知识的教育,更要重视中医思维模式的培训。课本中许多知识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比如,“东方生风,风生木”,要讲清楚东方是如何生的风,风又是如何生的木,寻根问底,其实是锻炼思维。再如,先后天八卦及十二消息卦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要作为重点反复讲解。

 

中医处方,开的不但是方子,还是时间。同理,中医用穴,刺灸的也不仅仅是穴位,背后还有空间与时间的概念。中医理论是一个时空架构,绝不能当成一个简单的知识体系。由此,我建议每位学中医的人都应该多关注《周易》,特别是先后天八卦以及其所衍生出来的十二消息卦,结合天干、地支,其中有中医的道。

 

我们祖先制作音乐,不但用于愉悦身心,还可治病。《乐记》云:“乐者乐也,琴瑟乐心;感物后动,审乐修德;乐以治心,血气以平。”可见,音乐与心身调理有关。《内经》认为音乐通乎宇宙天地和人体气机,由此把五音引入中医,既与内脏、情志、人格相联系,以可以此表征天地时空的变化——中医内蕴大道!

 

多年来我致力于培养年轻的中医弟子,我的做法是:首重针灸,在学生刚入门时即督促学习针灸理论和手法,平时同学之间互相练习手法,并系统地学习穴位;重视取类比象的思维模式培养,结合易理,在临床与讲座中反复讲解《阴阳应象大论》的象;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白天临证,晚上读书,并有作业、有讲座。

 

与几位朋友聊起事业与职业。《易经》有云,“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就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却又帮助了他人,这是事业。若仅仅是利用所学的中医知识养家糊口,这是职业。多年来我所坚持的,是全身心投入中医之中,不管上班下班,都孜汲不懈。若每位中医人都把中医作为事业,中医必然振兴。

 

大病慢性病,久治却未能痊愈,为什么不选择中医?有人认为:西医治不好的病,中医怎么可能治得好?!其实,在中医眼中,并没有真正的绝症。之所以治不好,不是中医不能,是此中医人不能。这与西医完全不同,若此西医不能,往往是其理论不能。中医人若能自勉自励,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病人愿意选择中医。

 

皮肤的作用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顾护元气不要外溢。在皮肤上开个孔,出血的同时也会流失元气。手术划开皮肤,必然耗损元气,更不必说还会导致血瘀。针刺补法时,在针刺穴位后一般要马上按压针孔,目的是防止元气溢出。有的病人为了方便输液,身上一直埋着针管,这无异于打开了一个耗散元气的通道。

 

@选择中医工作室,昨晚董师讲授肾经,从肾经的经络走向讲到常见的肾病治疗,旁证博引,深入浅出。肾病综合症是西医比较棘手的病,但是被董博一解释,原来从中医看是这么简单!其实就是把三阴病努力拔出身体即可,回想到我们临床上见的肾病患者确实服药后有这样那样的反应,原来就是寒气拔出身体的反应,恍然大悟中。。。

 

十五

 

肾为足少阴,按六经辨证,肾病多归于少阴层次;肾水中内蕴相火,相火为阳气之根,肾病多与相火不归位相关。故说,治肾病,总不离扶少阴阳气,敛少阳相火。再者,久病及肾,大病穷必及肾,由于房事、劳损等消耗,肾精渐亏,轻病小病遂成大病重病。故平时当先安未受邪之地,重视保养肾精。

 

观物取“象”,这是深悟中医的必需过程。中医治病,很多时候是比“象”用方。症有象,方有象,药有象,穴有象,能够取类比象,并且融会贯通,把治病与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即是最高明的中医。“象”可用河图、洛书、先后天八卦、十二消息卦等来描述,昨晚为弟子们做了《中医的意象与《易》象》的讲座。

 

日与月合而为易。日月,为天地之主宰,易在其中。万类生命皆因日月而有生长壮老已,以易理测之,则万物皆含易象。易之有象,其象即是日月。《周易》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故文王“观象系辞”。易之数、理、占都离不开象。若“扫象不谈”,是无本之木。深悟易象,治病与养生其理自通。

 

中医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传统文化的特点反映了文化的“象”,而文化的“象”亦对应于中医的“象”。把”象“理解透了,不管是从事中医临床还是学习传统文化,都可以左右逢源。进一步说,学习中医当以“象”为本,“象”在理之上。整个中医理论,包括《内经》,都是“象”的学问,是看“象”悟理。

 

医者,意也。如何理解这句话?古人认为,良医治病时,望得其色,诊得其脉,神存于心手之际,但以灵心为质,其中临机应变,暗合阴阳消长之机,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就是说,医者潜心暗悟其中微妙,但只能意会。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说:“没有感知,对象就不会被给予我们。”感知的妙悟,即是中医的意会。

 

中医不但是术(治病的医术),更是道(天人合一),是道与术相结合的学问。要想学好中医,既要从术上下功夫,更要从道上深悟。若只学会数十百个方剂,能治愈几个病症,这是医匠,离“神圣工巧”的层次还差得远。而对道的感悟需要形而上的“维象”思维模式,需要脱离数理化的窠臼。

 

中医有句话:见皮休治皮。皮肤病的发作部位在皮肤,但根本原因却是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失衡。若能恢复脏腑平衡,皮肤病也就康复了。临床所见,中医擅长治疗各种皮肤病,若能内服汤药与针灸相结合,疗效更为满意。治疗皮肤病,需配合忌口,特别是要避免一些动火伤阴的食物,否则会影响病情的康复。@选择中医工作室

 

常有人发来他医的药方,让我来评价。我认为,方子好不好,要看对不对证。凡是服药后精神、睡眠、体力、饮食、面色等都有所好转的,症状得到缓解的,都是好方子。若是攻逐祛邪的药方,药后饮食不减即好,减则是脾胃虚败,需停药。总之,把握一个原则,正气更旺盛的,可以再服,而疲惫虚乏的,当再调方。

 

历代医著中的药方如汗牛充栋,有人统计约有十万有余。这些药方都能治病吗?都值得学习吗?我认为,只要制方的理论符合中医思维,每个药方都可以对应于一种或几种病症,那就都应该有效。中医离不开药方,与其在诸多药方中埋头苦学,不如掌握中医的理法,以简驭繁,特别是重点掌握经方,则万变不离其宗。

 

每天的临床将近结束时,往往是我最为疲惫的时候。在临床工作的间隙以及午休时间,我要抽空创作几条微博,并回复评论、私信,也要回复病人的邮件,所有这些事情把一天挤的满满的。临下班时,回想一下一天的工作,有些病例需要再琢磨一下,有的需要翻翻书,然后补充做个标记,等等——日子就这样过去了。

 

十六

 

每天努力工作的动力是什么?理由很多,或为了一份养家糊口的收入,或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或为了他人的利益,或为了活着更充实,或纯粹喜欢这份工作。促进我每天努力工作的动力是多方面的,我喜欢中医,中医让我快乐,中医让我的人生充满幸福。虽然未曾经历过颠沛流离,但我却天天沉浸在中医之中。

 

近日剑桥大学某教授称,北极会在近10万年来首次彻底无冰,冰盖层可能在今年或明年就会消失——若把地球看成一个生命体,那么北极的冰层即相当于地球的肾水。冰层厚则肾水旺盛,水能涵火,则整个地球生命平稳。若火旺而水弱,那是虚火上炎,这是病态。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生命都会受其影响而见虚火上浮。

 

今日高考,由此想到,报考中医专业的学生,是真的愿意学习中医吗?选择中医专业的原因是什么?是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是想挣大钱,或是对中医有兴趣,还是心存济世救人之志。他们真的相信中医吗?现实所见,不少中医药大学的学生直至毕业也不曾相信过中医。选择了中医,浪费五年光阴,未免太过奢侈。

 

不管是学生还是病人,如果愿意选择中医,先要有对中医的“信”。“信”是必需的条件,是学生学好中医,或是病人最终康复的根本保证。因为”信“,所以生”愿“,这是正信正念,然后才会有执着和坚持。心神所及,孜汲所在,即是学业成功的基础。病人相信中医,心中有定,有利于五脏六腑趋于气血平衡。

 

我见过这样一些人,他们或是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或是半辈子在中医药高校作教师,但却不相信中医。能给病人开汤方,能给学生讲解中医,但自己或家人生病了,却不再选择中医了;能著述数十万字的中医文章,能在中医交流大会上侃侃而谈,却不相信中医能治大病重病。如此中医人,却掌握着中医的话语权。

 

为什么愿意选择中医?有人因为久年疾病,西医治疗效果不好,不得已求诸中医,发现中医疗效独特,进而愿意学习中医;有的喜欢传统文化,而中医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其中有深奥的道理,值得深入其中;有人珍惜自己的生命,愿意通过中医来维持健康与长寿;有的纯粹是喜欢中医;还有人心存济世救人之志。

 

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肾病、肿瘤、中风、白血病等等大病重病?其根本原因是元气的亏耗。元气是生命之本,绝对不能伤,伤则邪气干扰,百病因此而生。养元气不但要管住自己的嘴,少吃寒凉,亦要避免过度性生活,不可滥用激素、抗生素等西药,而且,一定要早睡以养元气。

 

黑人的体质与白人、华人不同。黑色属水通肾;白色属金通肺;黄色属土通脾。黑人肾气最盛,白人肺气最强,华人则脾功能旺。肾主骨生髓,黑人骨髓最强,运动最为强健,能跑能跳,但易生内热(比如,疟疾等热病最为流行),所以不忌寒凉。黑人的骨头大概是最重的,奥运会上绝不见黑人游泳,估计入水就沉。

 

为什么有的慢性炎症反复难愈,比如:关节炎、前列腺炎、鼻炎、咽喉炎等等。炎症,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从中医来看,慢性炎症虽然会表现出一些火热的症状,但其根本原因却是正气的不足,祛邪无力,因此,其根本治法是扶助正气,调和脏腑,和畅气血,而绝不是拼命地杀菌消炎。

 

十七

 

不少缠绵不愈的慢性炎症(象关节炎、鼻炎、咽炎、前列腺炎等等)都有个特点,到夏天时症状往往缓解,而一受寒凉刺激则容易复发。分析其原因,此类病人多属于三阴体质,阳虚而祛邪无力。夏季天地之间阳气旺盛且宣通,阴邪无以留滞,自然舒服;天气变冷或吹凉风,会刺激人体的阳气,正邪交争,因而病作。

 

有病人患乳腺结节、囊肿及增生,双乳胀痛,能触及硬块,服中药一段时间后反馈,乳腺痛胀感消失,触摸结节也变软变小,但彩超显示乳腺结节未见明显减小。病人疑惑,自己的感觉和检查结果不一致,要不要听医生的选择手术——临床上经常发现,不少肿块在消退之前,会暂时变大变软,我认为应该跟着感觉走。

 

治病,不管是选择哪位手段,首先要求能取效。即使没有效果,至少,不要伤损正气。中医也罢,西医也罢,绝不能拆东墙补西墙,一症康复,新症又见,这样的话不如不治。当然,若病情沉重或症状难以忍受,权衡取效与损伤的利弊,或可适当损伤正气来换取症状的消失。但若损伤大于取效,那就不如不用此法。

 

不管是什么病,治疗后病人应该越来越有精神,体力越来越好。否则,治疗当属无效,应该更换治疗思路。一位白血病女孩,就诊前可轻松跑上四楼。后入院,多次抽血、抽骨髓,病人渐见疲惫,更经数次化疗,渐而走路无力,直到卧床不起。病属虚劳,气血已虚,应该整体提升血气,而不拘泥于改善某个血液指标!

 

三、针药

 

 

小柴胡汤是一个效方,临床运用频率极高。此方是和法的经典方,药虽七味,却是寒热并用、补泻合施,对外感病可收表里双解之功,对内伤杂病亦有协调和解之效。若合以桂枝汤,则兼顾内外,治病范围更广。此方原治外感太少合病,或太阳之邪不解而波及少阳,或太少二经同时受邪,临床加减变通,则妙用无穷。

 

为什么临床上柴胡剂使用地最为频繁,而且疗效也相当不错。分析其原因,柴胡剂能治少阳病,而人身少阳的范畴很广,外则主腠理,包括周身的所有皮肤和肌肉;内则主三焦,包括整个胸腹腔内的各个脏腑。由此,不少医家当遇到病程长,或屡治乏效,或难以精确辨证病位及病性的疑难杂症时,往往会想到柴胡剂。

 

麻黄附子细辛汤虽然药只三味,却是一个临床好用的处方。一病人患崩漏,更医无数,多次调方,都无显效。病人读我的《选择中医》,自己琢磨,或许可试一下麻附细。结果效果极好,服后出血立止,且不再发作,远胜各种敛血止血药方。由此分析,治病当求本,麻附细能平调太阳与少阴,病本在此,故收卓效。

 

临床上我常用葛根汤治疗中年人记忆力下降,此方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但需小量频服。分析其方,葛根能升清阳,降阴浊,以葛根泡酒常服可以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而且还能治疗中风偏瘫,是一味养生保健的好药;桂枝汤解肌调营卫,化气和阴阳,是天然的强壮剂;麻黄能宣通周身诸窍,有醒脑开窍之功。

 

柿饼不但是冬日养生的佳品,还是治病的良药,此物性味甘寒,能润肺、涩肠、止血,可治反胃、肠风、痔疮出血、血淋、热痢等等。有的人平时易出现恶心呕吐,这是胃气不降了,柿饼能和降胃气,甚有良效,可切碎与大米做成粥服,需加几片生姜以平衡其寒性。因其性寒,故脾阳虚惫,或有痰湿之人不建议服用。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这句诗脍炙人口,其中谈到了一味中药吴茱萸。此物辛苦而热,是足厥阴经的常用药,且能入肾、肝、胃、脾诸经,其作用不低于附子,且没有附子的毒性。我喜用此药治疗妇科诸症,包括不孕、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等由于寒滞者,也研细末醋调外敷涌泉穴治高血压。

 

我临床喜用针灸,而且,我发现:大病重病患者经过一两次针灸后往往症状会有所改善。我常跟病人说,只要每次都好一点点,坚持下去,就会渐积渐多而有大的改善。比如,对于癌症来说,能保证病情不恶化,就是不错的成绩,更何况病情在缓解。因此,我鼓励病人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样有助于早日康复。

 

有些人排斥中药,认为中药有毒。比如细辛中含细辛醚,麻黄中含麻黄碱,附子中含乌头碱等等,人吃了会中毒。在这些人的眼中,中药最好是大米饭,完全无毒,才能入口。但大米饭能治疗重症大病吗?岂不知中药因为有毒,才能治病。再看各种西药,难道都是无毒的?比如,化疗药剧毒无比,到底用还是不用呢?

 

有人问我,能每天喝点灵芝水吗?能吃六味地黄丸吗?可以吃复合维生素吗?——这些都是药物,药物皆有偏性。若药物的偏性符合人体的所偏,则服药能纠偏,纠偏即是治病。若药物的偏性不符合人体的所偏,则服药不但不利于健康,反会致病。因此,不管是病人还是正常人都不建议滥用药物,服药需请明医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