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词在文言文中的实际运用

 杏坛归客 2017-02-18

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句子并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其本身无实在意义,但它可帮助我们认识句子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更准确地理解句意。连词可按其所表示的结构、逻辑关系进行归类。
1 .并列关系
表并列关系的连词有“与、及、而、从、且、则、且 … 且… … 、既… … 且、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师说》)
蟹六跪而二赘。(《 劝学》)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游褒禅山记》 )
2 .层进关系
表层进关系的连词有“而、且、尚 … 况… … 、非唯… … 亦抑… … 、非独, … 亦…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
3 .选择关系
表选择关系的连词有“如、抵、其、或、非… … 则… …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逍遥游》 )“其”,或者。

4 .承接关系
表承接关系的连词有“而、以、乃、则、遂、即、于是、然后”。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而”,接着。
5 .转折关系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有“而、然、但、则、乃、顾、虽”。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 促织》)
6 .因果目的关系
常用连词有“以、为、是故、是以”。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权晋文之事》 )

7 .假设关系
常用连词有“若、苟、今、使、虽、则、向使、假令”。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8 .修饰关系
“而”“以”常用于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表示二者的修饰关系。译成“地”或不译。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并序)
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游衰禅山记》) “以”,同“而”,不译。


本文来自:【爱学啦】原文地址:http://www./yuwen/fangfa/23447.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